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方案

手术方案

手术方案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693352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中外医疗、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72届国际妇产科联盟常务理事会暨妇产科医师论坛、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首届疼痛医学华夏会议等;手术方案的相关文献由9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哈拿、李军等。

手术方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3352 占比:99.94%

总计:693763篇

手术方案—发文趋势图

手术方案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哈拿
  • 李军
  • 李立
  • 汪晓东
  • 令狐海瑞
  • 何代玉
  • 何汉武
  • 刘世珑
  • 刘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富贵; 季平; 宿玉成; 邱立新; 赖红昌; 宋应亮; 宫苹; 王慧明; 廖贵清; 满毅
    • 摘要: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临床指南,从牙槽骨缺损分类、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对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根据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Ⅰ-Ⅰ、Ⅱ-0、Ⅱ-Ⅰ及Ⅱ-Ⅱ五种类型.其中Ⅰ-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引导骨再生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Ⅰ-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均未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或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Ⅱ-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厚度≤4 mm)或牙槽嵴劈开术(厚度>4 mm)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或经牙槽嵴顶/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Ⅱ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且均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引导骨再生术联合使用刚性支架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延期种植.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在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选择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 李世森; 马彩彩; 卫江鹏; 杜昆利; 高博欣; 季刚; 刘小南
    • 摘要: 目的 分析MS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病灶部位、形态、轮廓边缘情况等;以病理检查为基准,计算MSCT对结肠癌诊断准确率以及分期准确性。结果 MSCT对结肠癌诊断准确率为96.77%,对结肠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诊断正确率依次为83.33%、97.05%、95.00%、100.00%,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一致性好(P>0.05);MSCT可见:肠壁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表明癌肿仍局限于肠壁之内;肠壁浆膜面模糊不清,或并有浆膜外“索条状影”,表明癌肿已穿透肠壁;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表示周围脏器受侵。结论 MS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价值高,可为结肠癌术前分期提供参考,对患者手术方案指导价值大。
    • 林佳鑫; 刁德昌; 廖伟林;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3例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和三维重建并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肿瘤模型。通过观察CT三维图像与3D打印模型仔细研究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进行模拟切除,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观察记录模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情况,肿瘤完整切除情况,周围脏器联合切除情况,肿瘤最大径、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 13例患者术前均完成肿瘤CT三维重建并3D打印肿瘤模型,清晰显示肿瘤部位、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术前模拟手术方案与术中实际手术方案符合比例为13/13。所有病例均实现肿瘤完整切除,13例患者中单纯切除肿瘤3例,联合脏器切除10例,共切除32个脏器,切除肿瘤中位最大径为21.5(11.4,29.9)cm,中位重量为4 130.0(585.5,11 300.0)g,中位手术时间为193(154,266)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150,6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6(5,7)d。术后病理诊断:脂肪肉瘤8例、血管肉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囊性间皮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围手术期发生肠瘘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4,1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可精准显示腹膜后肿瘤与其周围脏器的复杂解剖关系,并可在术前进行模拟手术,有助于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中精准导航及术后结果对比,可提高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刘聪敏; 乔英芹; 姜华
    • 摘要: 甲状旁腺属于人体内分泌器官,93%以上的人有4个甲状旁腺,少数人存在5个或2个甲状旁腺,其主要位于甲状腺侧叶背侧上下极,主要呈扁平状或卵圆形;。甲状旁腺增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低血钙、磷潴留等导致甲状旁腺主要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大腺体体积,出现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增生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需要与甲状旁腺腺瘤相鉴别,二者手术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明确甲状旁腺具体情况,是制定手术方案的前提。
    • 王丽; 董岩; 陈芸
    • 摘要: 冷冻切片技术是临床病理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低温环境下使组织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适合的硬度,随后进行快速切片、染色完成制片工作,进而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对肿瘤性质进行判定,为临床医师在手术中确立手术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冷冻切片质量直接影响了术中病理医师快速诊断的速度及准确率,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张优质的冷冻切片非常重要。该文根据2016~2021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使用德国徕卡CM1950恒冷冷冻切片机进行术中冷冻制片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体会及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及探讨。
    • 李晋蒙; 李笑班; 张健
    • 摘要: 临床上复杂牙槽骨缺损的重建对医生与患者双方而言,均是巨大的挑战。而针对复杂牙槽骨缺损,医生肩负着制定最合适手术方案的责任,这就要求其充分掌握现有骨增量技术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方法重建骨缺损,完成种植体植入与修复。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与文献回顾,概述牙槽骨缺损分类,并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例如外置法骨移植术、骨片技术、香肠技术与应用不可吸收膜的GBR技术、利用钛网的GBR技术等进行复杂骨缺损重建的阐述与总结,供口腔种植医生参考与讨论。
    • 梁波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进行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时,选择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双通道"一步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在该院所收治的高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该时段该院数据库中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抽取调选后,在其中方便选取6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将其进行两组均分,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选择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双通道"一步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多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均为10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失败或手术中转开腹状况.实验组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9,P=0.002);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各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介入超声联合胆道镜双通道"一步法"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高效以及创伤小的特点,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王跃龙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对7~14岁学龄期儿童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时,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方式的手术效果,及其临床可用性.方法 将2017年9月—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方便选取该时段内需要接受扁桃体切除的7~14岁学龄儿童68例作为实验样本.通过两组随机均分法记录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单组内设置34例实验样本.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剥离法将扁桃体进行切除,实验组患儿则在全麻状态下应用等离子射频辅助切除方案,在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在手术完成后,扁桃体均得到切除,手术成功率为100%.而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60.95±9.98)min、术中出血量(7.34±0.8)mL、切口大小(2.4±0.9)mm]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5.98±7.68)min、术中出血量(19.33±0.6)mL、切口大小(6.5±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2、69.913、15.120,P<0.05);而在结果中实验组患儿的术后指标(术后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学龄儿童进行扁桃体切除时,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方案能够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疼痛,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同时这种手术辅助方案还能改善患儿的手术指标,对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
    • 左万贵; 郭伟; 刘颉; 张耀雷; 侯洋洋
    • 摘要: 探究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价值.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庆阳市人民医院数据库存在资料登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实验样本,录入本次实验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抽签法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5,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作为手术方案,在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4.8±11.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1.4±10.9)%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对患者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相较于对照组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作为手术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对于患者愈后恢复来说也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术后病情康复,具有高度的可推广性.
    • 孙建
    • 摘要: 阑尾炎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腹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的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中性粒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目前临床治疗阑尾炎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多以开放式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被应用于阑尾炎治疗中.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会对阑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同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检索有关阑尾炎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对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最新进展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