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灵说

性灵说

性灵说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专利文献344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求索、社会科学家、浙江学刊等; 性灵说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志、是新宇、马杰等。

性灵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7 占比:47.16%

专利文献>

论文:344 占比:52.84%

总计:651篇

性灵说—发文趋势图

性灵说

-研究学者

  • 王英志
  • 是新宇
  • 马杰
  • 丁俊玲
  • 阳晓儒
  • 刘玲卿
  • 北草
  • 吴兆路
  • 周舸岷
  • 张书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遇青
    • 摘要: 从童心说到性灵说,文人主体性规定发生了深刻变化。李贽的“才胆识”三要素说重视写作主体的独立识见与批判能力,而袁中道以李贽三要素说为基础,把袁宏道万历二十五年的唯趣说和万历二十七年以后重学问的倾向加以整合,归纳出了性灵主体的“识才学胆趣”五要素,形成了以“尚趣”和“重学”为特色的新论述。“尚趣”是袁宏道漫游吴越时从自然山水中获致的生命体验,“重学”是其任职北京时从宋人别集和禅学实践中生成的诗学经验。把尚趣与重学的倾向统一起来,赋予性灵主体以崭新意义,这是公安派对性灵诗学的重要拓展,也展现了此期诗学演进的深层逻辑。
    • 郝永
    • 摘要: “性灵”是中国文论重要范畴,在明清时期“公安派”和袁枚那里体现得尤为显著。进行语源、学理、哲学考辨可以发现,“性灵”之“性”指事物的本性,作为人的自然天性有类伦常之性和个体之性分野,“灵”具有灵验、灵动性的人的思想感情、精神活动之义。具体到《文心雕龙》中的“性灵”,结合语境、语义,则“性灵所钟”之“性灵”可释为“心灵”,“性灵熔匠(性灵奥区)”之“性灵”可释为“性情”,“性灵不居”之“性灵”可释为“才性”。《文心雕龙》“性灵说”和时代哲学、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密切相关,是时代背景下的“性灵”说。《文心雕龙》“性灵”说和明清主于创作个体“真性情”的“性灵”说尽管有渊源关系,但也有哲学土壤和前者强调“宗经”等不同,这是必须辨别清楚的。
    • 陈玉婷; 刘黎明
    • 摘要: 自晚明起,以名妓、闺秀为主的女性诗人已在诗坛上活跃,女性诗人以及男性倡导者便纷纷进行女性诗歌创作的合法性建构。传统文人自来重古,因而在讨论女性诗歌创作的合法性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从一系列儒家经典文本中寻找依据,其中《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发源,更多为其所用。袁枚提倡女子为诗即以《诗经》为证,“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指出孔子选《诗经》首三篇皆为女子所作之诗,追本溯源,提出女子为诗自古有之,并为圣人选诗时重视置于首篇,将女子为诗的地位拔高,以证实女性诗歌创作的合法性。在建构理论的基础上,袁枚更是广收女弟子,以实践鼓励女性的诗歌创作,随园女弟子大规模地结社吟诗、刊刻诗集,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随园女弟子多乘简斋性灵说而来,强调“真我”“生人之乐”,在女性诗歌创作的合法性方面更是一脉相承。
    • 曾江保
    • 摘要: 阅读一篇充满灵性的作文,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大片大片的棉花地中,这些跳动的文字像一束阳光,慢慢渗入心灵。"性灵说"是古代试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它强调抒发真实情感,自出机杼。笔者就当下中学生写作个性缺失、虚假盛行等现象,亦提出"性灵写作"。正所谓"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人们在写作时不因袭古法而要匠心独运,自出机抒,这样的作品就像风云雷电,具有强大的声威和旺盛的生命力。
    • 刘玲卿
    • 摘要: 在清代考据学盛极一时及"格调说"诗论兴盛的学术大背景之下,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诗学评论主要围绕"性灵说"而展开,在清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在高度肯定《诗经》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以《诗经》作为说诗之本及辩证地诠释《诗经》三个方面.《诗经》是袁枚《随园诗话》及其"性灵说"之形成必不可少的影响因子.
    • 刘玲卿
    • 摘要: 在清代考据学盛极一时及“格调说”诗论兴盛的学术大背景之下,袁枚《随园诗话》对《诗经》的诗学评论主要围绕“性灵说”而展开,在清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随园诗话》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在高度肯定《诗经》文学经典的历史地位、以《诗经》作为说诗之本及辩证地诠释《诗经》三个方面。《诗经》是袁枚《随园诗话》及其“性灵说”之形成必不可少的影响因子。
    • 吴上炜
    • 摘要: 20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画的变革问题,一直存在保守传统与引入西方艺术改良中国画的攻守之争.陈师曾没有如保守派般对问题视而不见,更没有如革新派般过多依赖西方文化的外力作用,作为通晓中西文化的开眼者,他选择了从中国文化自身问题人手,指出清末以来中国画派别中所存在模拟蹈袭的弊端,以“性灵说”为切入点,从中国画的内在逻辑来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
    • 李晨
    • 摘要: 陈文述是清代中后期一位颇具争议的诗人,争议之处主要在于对其诗品与人品的评价.历来研究聚焦于陈文述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但是关于其本人在清诗史中如何定位却缺乏集中研讨.实则陈文述充分具备衔接"乾嘉"与"道咸"两个时代的过渡与转型特质,在清诗史书写中理当具有关键和醒目的位置.这不妨从三方面理解:首先,陈文述的诗歌交游及相关活动,如参与编定《乾嘉诗坛点将录》,对整个乾嘉诗坛具有总结和收官意义;其次,陈文述在出版《颐道堂诗选》的过程中,游离于"格调"与"性灵"之间,反映了"后乾嘉"时期的诗学转型;最后,陈文述的诗歌包含一定数量的社会写实之作,其内容与道光国事及士习转移相关,因应了"近代"来临之前的时局新变.
    • 李伟
    • 摘要: 琦君十分重视小品文的写作,但较之晚明文士的小品文,琦君小品的种类要少得多,其外延也没有晚明小品那么宽泛.她主要将具有艺术品质的短小篇章纳入小品之列,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品散文的文学性品质.晚明"性灵说"影响到后来一些作家的创作,不管是晚明小品文作家,还是琦君,他们都把是否具有"赤子心""童心",作为衡量作家是否是"真人"作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从琦君对晚明"性灵说"的薪传,可以看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 张逸淼
    • 摘要: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诗歌更是从古盛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与学说。在明清两代中,“性 灵说”是一个著名的口号。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性灵”这一学说,并细细谈论明清两代“性灵说”的异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