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电信号

心电信号

心电信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44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5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232322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2016年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学术年会 (ACA2016)、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心电信号的相关文献由4604位作者贡献,包括舒明雷、庞宇、俞杰等。

心电信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5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2322 占比:99.51%

总计:233463篇

心电信号—发文趋势图

心电信号

-研究学者

  • 舒明雷
  • 庞宇
  • 俞杰
  • 李烨
  • 胡静
  • 李章勇
  • 傅兆吉
  • 周荣博
  • 洪申达
  • 李国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婕; 王娆芬; 邓源
    • 摘要: 人类操作员的生理疲劳状态对其作业效率与安全性存在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SA)机制的双向门控循环(BiGRU)网络疲劳检测模型,研究基于心电信号的疲劳检测方法。首先采集了模拟不同负荷水平的过程控制任务环境下操作人员的心电数据,以一维心电数据作为输入,经过去噪预处理后,使用改进的BiGRU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BiGRU在保留GRU优点的同时可以更加充分学习心电信号前后时序的特征联系,并通过SA机制筛选显著相关特征信息,最后将所获得的特征信息经过softmax分类器,得到疲劳分类结果。与传统的GRU模型和BiLSTM模型进行了比较,经过改进后的SA-BiGRU模型的疲劳分类性能整体提高2%~5%,总体准确率达83%。
    • 张浪飞; 李诗楠; 梁竹关; 丁洪伟
    • 摘要: 针对目前单通道心电信号识别精度不高、现存多元分解方法效果不佳、多元非线性心电信号分析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多元多尺度色散熵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首先利用频谱分析,创新性地引入了正弦辅助多元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心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元模态分量;然后结合多模态分解和色散熵的优越性,通过累加多元本征模态分量代替粗粒化采样,提出了自适应多元多尺度色散熵的方法获取特征熵值;最后将特征输入到多个分类器上进行分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在模拟信号和MIT-BIH数据上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 张奇良; 杨坤华; 曲行达; 陶达
    • 摘要: 准确评估驾驶人脑力负荷状态对降低因驾驶人脑力负荷过载导致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驾驶场景,结合N-back认知负荷次任务,设计不同难度的驾驶任务实验,研究驾驶人脑力负荷.实验收集驾驶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多种模态生理信号(脑电、心电和皮电信号)及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主观脑力负荷数据,提出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特征分析和模式识别的驾驶人脑力负荷分类模型,并比较不同模态生理信号及其组合在3种典型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决策树和k最近邻模型)中的脑力负荷分类识别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模态生理信号组合的脑力负荷分类模型具有不同的分类准确率.单一模态生理信号的分类模型中,基于皮电、心电和脑电信号的分类模型准确率依次增加;基于多模态生理信号的分类模型准确率普遍优于单一模态分类模型;基于脑电、心电及皮电3模态生理信号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具有最高的分类准确率.
    • 孙新建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穿戴式信息技术的热浪袭来,对于穿戴式的电子技术的研究,包括电子织物的研究越来越激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包括医学上,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舒适感优越的电子织物和穿戴柔性的电子物品的结合在逐步广泛使用,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在医学使用过程中,织物电极能够将人体所产生的离子电位转化成电子信号,从而被解读。以上,监护服用的电子织物需要收集心电信息就可以借助织物电极很好地完成。基于此,本文做了简单的分析。
    • 郭田雨; 严荣国; 方旭晨; 徐玉玲; 陶争屹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希尔伯特变换和自适应双阈值的R波检测算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幅度归一化和希尔伯特包络分析;然后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检测R波;最后,根据增强后的信号定位检测到R波的位置。使用4个具有不同频率和信噪比的数据库(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QT数据库、NST噪声数据库、European ST-T数据库)和临床采集心电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各种不规律和含有严重噪声干扰的心电信号中R波的位置依然能被所提算法准确检测出。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总体数据检测的敏感性、阳性检测度和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36%、99.77%和99.13%,每条记录平均消耗时间比传统的Pan and Tompkins算法大大缩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 黄莹; 王烈; 蓝峥杰
    • 摘要: 根据统计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一个改进型的一维U型网络(one-dimensional Unet,1D-Unet)对分割后的心电信号进行分类识别.该网络基于MIT-BIH的心律失常数据库,采用了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制定的分类标准,改进型的1D-UNet选取合适的卷积层和卷积核数目,在上采样与拼接的过程中尽量保存原始信号的特征.该网络在心电信号小波去噪的情况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9.46%,F1分数为97.57%.网络分类的平均准确率为99.73%,精确度98.23%,敏感度96.92%,特异度99.17%,无去噪处理的网络识别准确率为99.4%,F1分数为97.12%.此网络因为是全卷积层的网络,输出层并没有采用经典的全连接层,神经网络的参数大大减少.该网络对于临床上通过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有很大辅助作用.
    • 刘健; 徐伟; 钱炜
    • 摘要: 传统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通常需要人为提取特征,导致系统的分类性能不稳定。基于此,运用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心电信号分类算法,利用网络的深层次学习能力自动学习信号的特征。提取特征后,选用Softmax分类器对信号进行分类,并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微调网络,提高分类性能。选取MIT-BIH数据库中的正常心拍、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起搏心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和方法对比,深度置信网络整体的分类精度达到98.8%,表明其在心电信号分类问题中具有良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 卞英楠; 姜东淼; 黄清
    • 摘要: 心律信号异常能普遍反映心电活动的不正常状态,通过将心电图反映的心拍信号分类并应用到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考虑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含有噪声,首先利用小波分解与重构并结合小波阈值法对心电信号滤波,其次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QRS波峰值点,在此基础上对心拍进行分割并按疾病类型构建不同类型的心拍数据集,然后基于具有多个长度不同的卷积核的深度神经网络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最后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心律失常智能诊断的性能。对比人工提取心电特征的方法,深度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能够表征不同类型心拍的形态信息,具有强特征表达能力,且对于外部噪声鲁棒,集成学习能够综合利用各个深度神经网络所提取特征达到提升诊断诊断率的目的。经过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验证:该方法对六类心律失常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8.54%,对比单独使用CNN网络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准确率分别提高2.71%和9.88%。
    • 王雪婷; 张烨菲; 张显飞; 赵治栋
    • 摘要: 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愈发重视,基于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的身份识别技术因具备活体识别的高防伪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快捷、高效的个体识别率,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迁移识别模型。首先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质量等级评估,剔除影响识别结果的较差信号;其次将质量合格的一维心电信号转化为二维ECG轨迹图作为网络层的输入;最后利用GoogleNet网络模型实现对ECG轨迹图的迁移学习,并在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数据库上获得了97.87%的识别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出的识别算法对单导联心电信号具有较高准确率的识别效果。
    • 赵人行; 徐频捷; 刘瑶
    • 摘要: 在智能诊断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形式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该模型作为心电信号房颤分类的方法,使用MIT-BIH的心房颤动公开数据集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效果,以辅助房颤自动检测。针对心电信号二分类问题,首先,对数据集进行前期数据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以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使其对房颤特征进行自动提取,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房颤检测,通过五折交叉验证得到构建模型分类的敏感性为99.26%,特异性为99.42%,阳性预测值为99.61%,准确率为99.47%。将所提模型的性能与已有模型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所提模型用于房颤检测的可行性。由此得出结论,通过残差网络构建的房颤自动检测系统可以达到房颤的良好分类效果,有助于房颤自动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