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重力

微重力

微重力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8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特种医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0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21377篇;相关期刊416种,包括中国骨质疏松杂志、航天员、空间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等;微重力的相关文献由339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建福、胡文瑞、潘海林等。

微重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0 占比:4.49%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21377 占比:95.05%

总计:22491篇

微重力—发文趋势图

微重力

-研究学者

  • 赵建福
  • 胡文瑞
  • 潘海林
  • 张孝谦
  • 孔文俊
  • 李永
  • 刘秋生
  • 袁建平
  • 朱战霞
  • 解京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致君; 段俐; 康琦
    • 摘要: 液滴热毛细迁移是微重力流体科学中的典型科学问题,微重力液滴动力学研究不仅具有流体力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激光驱动液滴迁移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微重力环境下激光驱动液滴迁移的过程,研究了液滴直径、母液参数等对液滴迁移速度及行为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母液和液滴对激光系数均较小,液滴初始位置不同时液滴的迁移行为;然后研究了母液对激光吸收系数较小,液滴对激光吸收系数较大时,不同液滴直径与母液宽度比条件下液滴的迁移行为.仿真结果表明:当母液和液滴对激光的吸收系数都很小时,液滴迁移的方向主要受到液滴初始位置的影响;当母液对激光的吸收系数较小,液滴对激光的吸收系数较大时,液滴会朝激光方向迁移,液滴初始位置对迁移方向影响较小,但液滴直径与母液宽度之比会影响液滴迁移行为.将模拟结果与YGB理论对比,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趋势一致.研究激光驱动液滴迁移的物理机制,探索界面张力作用机理,得到激光驱动液滴迁移的规律,探索对液滴的驱动控制方法.
    • 陈上通; 吴笛; 王佳; 段俐; 康琦
    • 摘要: 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由于重力基本消失,表面张力等次级力发挥主要作用,流体行为与地面迥异,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微重力环境中的流体行为规律和特征.板式贮箱利用板式组件在微重力环境中对流体进行管理,从而为推力器提供不夹气的推进剂,这对航天器精确进行姿态控制、轨道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板式组件中常包含成一定夹角的平板结构,比如蓄液叶片之间.本文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中成一定角度平板间的表面张力驱动流动问题,考虑了液体与壁面的动态接触角、对流引起的压力损失、黏滞阻力、液池内弯曲的液面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了表面张力驱动流动中液体爬升高度的二阶微分方程.该方程可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通过同时考虑两个主导力,可将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得到了不同阶段内的爬升高度的近似方程.本研究建立了6个不同尺寸的计算模型、选用3种不同型号的硅油,利用有限体积法开展仿真工作,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板式贮箱的研制和空间流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张祺; 乔婷; 季顺迎; 厚美瑛
    • 摘要: 宏观颗粒体系的有序堆积研究可以为热系统中微观粒子的自组装提供研究模型,也有助于工业生产中提高颗粒材料的填充率.实验发现圆筒中的圆角立方体颗粒受容器往复旋转剪切作用会实现有序堆积.为探究旋转圆筒中立方体颗粒有序堆积过程的内部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理,采用超二次曲面方程构造了圆角立方体颗粒,基于离散元方法对旋转剪切作用下圆角立方体颗粒有序堆积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复现了实验中立方体颗粒从随机堆积状态向有序致密堆积状态转变的过程,给出了体积分数和有序度参数在容器不同运动条件下随旋转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立方体颗粒的体积分数和有序度表现为随着容器旋转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直至稳定的变化趋势.体系的有序堆积过程由外层颗粒开始逐渐向内部颗粒扩展.通过调控容器旋转角位移发现颗粒完成有序堆积过程所需的特征旋转次数与容器旋转角位移呈现反比例关系.旋转角位移过低,体系只会形成两种颗粒团簇共存的结构,即某一面平行容器底面的颗粒团簇与面对角线平行重力方向的颗粒团簇共存.研究也发现在亚重力环境下立方体颗粒同样可以通过容器的旋转实现有序堆积.重力加速度的减少会抑制立方体颗粒从无序堆积向有序堆积的转变.
    • 王娇娇; 厉彦忠; 王磊
    • 摘要: 为实现液氢在空间中安全高效应用,针对微重力条件下液氢膜态沸腾现象,建立了加热细丝浸没在过冷液氢池中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VOF方法捕捉相界面,相变模型选取Lee模型,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从气泡运动行为和换热特性两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液体过冷度和重力水平是影响换热机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在高重力水平、低液体过冷度的条件下,加热细丝上方持续产生气泡并脱离,随着重力水平的降低,气泡脱离直径和气泡生长时间逐渐增大,流体与壁面间换热量随之降低。在低重力水平、高液体过冷度条件下,气膜附着在加热丝表面不断晃动,没有气泡的产生与脱落现象。对于液体过冷度为2 K,壁面过热度为30 K的工况,气泡是否脱落的临界重力在0.1 g至0.15 g之间。
    • 闫春杰; 郑永煜; 杨祺; 杨鹏; 刘迎文; 王小军
    • 摘要: 为保证低温推进剂在轨安全储存,提高主动控压系统效率,开展微重力下“气枕”的构型及形变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低温液体推进剂贮箱内“气枕”的形变特性及液-固接触角、重力水平等因素对“气枕”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的存在,液体沿着壁面依附爬升,贮箱内“气枕”最终构型为椭球形回转体。在液体爬升过程中,液体对固体的浸润度随液-固接触角及重力水平的增大而减小,当重力水平小于10-3g,液-固接触角小于20°时,液体浸润面积占比最大,对于低温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最有利。
    • 杨超; 贺建武; 章楚; 康琦; 段俐
    • 摘要: 超高微重力水平的卫星平台在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脉冲微推力器可以帮助微重力卫星实现姿态控制.微冲量是评价脉冲微推力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基于扭摆的微冲量测量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单个冲量元瞬间作用于无阻尼扭摆后,扭摆转动最大角位移计算冲量,方法二是根据高固定频率的连续脉冲作用于有阻尼扭摆后,扭摆转动的平均角位移计算冲量.为了在地面实现对脉冲微推力器的微冲量测量,利用已有的基于扭摆的亚微牛级推力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静电梳齿产生的标准静电力标定已有的扭摆推力测量系统,通过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扭摆角位移,进而得到推力与角位移的关系,以及其他扭摆系统参数;然后,根据两种冲量测量方法,再以电磁螺线圈与永磁体分别产生瞬时磁力与固定频率的磁力作用于扭摆,研究推力测量系统微冲量测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方法一时,推力测量系统冲量测量范围为0.05~220μN·s,分辨力可达到0.02μN·s;而利用方法二测量微冲量相比于方法一而言,能够扩大冲量测量范围,提高冲量分辨能力.
    • 赵赞延; 马宇; 张恒伟; 杨少青; 陈国梁; 段小红
    •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鼠尾悬吊模型模拟微重力效应,探究雄性和雌性小鼠在微重力下骨量变化特征,以及小鼠对抗微重力的性别差异。方法 (1)3个月大的雌、雄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5只,其中悬吊组在特制鼠尾悬吊笼中饲养1个月,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鼠笼中饲养1个月,其他条件与悬吊组一致。(2)实验期间,记录4组小鼠一般特征如体重等,并观察悬吊饲养小鼠的行为、外观特征。(3)悬吊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的股骨,进行显微CT扫描、骨形态计量分析和股骨切片H&E染色。结果 悬吊组小鼠状态良好,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在悬吊后0~7 d和0~14 d体重下降,之后体重缓慢上升,并接近对照组小鼠。悬吊组小鼠股骨较对照组呈现出显著的骨质疏松特征,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少、变细,显微CT数据显示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下降约30%~75%,小梁骨分离度(trabecular bone separation,Tb.Sp)升高约55%~65%,以上骨参数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H&E染色显示,悬吊组雌雄小鼠均表现出骨小梁减少等骨质疏松特征,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鼠尾悬吊模型可有效导致小鼠产生骨质疏松样改变;鼠尾悬吊法模拟微重力效应产生的骨质疏松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 杜诚然; 冯岩; 王晓钢
    • 摘要: 复杂(尘埃)等离子体能够作为实验室物理模型系统,在宏观条件下研究凝聚态物质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的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动力学和统计热力学过程,揭示复杂物理过程的微观机制。大尺度均匀三维复杂等离子体的制备需要微重力条件。综述选取近年来依托国际空间站PK-3 Plus复杂等离子体实验室开展的“行”结构组织与演化、尘埃声波与孤波在界面的传输、光泳驱动现象、马赫锥与界面波的形成4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研究,介绍空间站微重力二元分相复杂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进展。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本刊刊载的两篇文章,继去年被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AIAA)主办的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JTHT)发表论文评价引用后,近日又被国际微重力与空间探索相关研究杂志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微重力科学与技术》)最新发表文章《On-orbit Test and Analyses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s for Mechanically Pumped Two phase Loop in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评价引用。该文不仅在引言部分综述了相关工作,更是在正文中单独列出一节,基于学报这两篇文章提出的两相系统主导作用力分区准则,评估了所用机械泵驱两相回路系统装置特性,用来支持作者关于系统性能的天地异同分析结论。
    • 李慧君
    • 摘要: “陈家镛先生的一生都在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用科学家特有的一种非常纯粹的方式表达在自己的言行中,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同事、教育着学生,是真正的‘大先生’!”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中国与以色列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搭载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PSLV-C37”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