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10098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今日药学、海峡药学、天津药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药学会第三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 、中国药学会第二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等;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文献由20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尔再、杨晓莉、胡昌勤等。

微生物限度检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2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0098 占比:99.75%

总计:411106篇

微生物限度检查—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限度检查

-研究学者

  • 杜尔再
  • 杨晓莉
  • 胡昌勤
  • 马仕洪
  • 李惠娥
  • 林丽英
  • 刘鹏
  • 杨静
  • 汤慧
  • 汪穗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卓昕; 石贤文; 张文双; 徐凌云
    • 摘要: 目的:建立黄芩苷微乳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分别采用中和剂法及薄膜过滤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菌作为测试菌,进行计数法适应性实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控制菌适用性试验。结果:薄膜过滤法中各试验菌回收比值均在0.5~2.0,中和剂法的回收比值不符合要求,控制菌适用性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结论:薄膜过滤法的微生物计数法可有效去除黄芩苷微乳凝胶的抑菌作用,控制菌检查合格,适用于其微生物限度检查
    • 邹云; 孙康; 陈芳
    • 摘要: 为了建立活性炭(供注射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文章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附录要求,充分考虑活性炭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分别尝试平皿法、薄膜过滤法、离心法等样品处理后加入各代表菌株进行回收试验以及控制菌检查方法专属性的试验。结果显示,常规平皿法因活性炭颜色太深试验组无法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因活性炭颗粒过大,无法通过滤膜被截留,方法不可行;采用低速离心,多种试验菌回收比值达不到,此法不可行;考虑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5 mL每皿颜色深不易计数,0.2 mL每皿试验,结果各菌回收率达到要求,且便于观察计数。使用平皿法并进行培养基稀释检查活性炭(供注射用)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使用常规法进行其控制菌检查,并注意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要加一定浓度TTC助菌落显色,以及操作过程的均匀性。
    • 苑艳飞; 申应德; 李伟栋
    • 摘要: 目的:对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研究,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分别采用培养基倾注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微生物计数方面,培养基倾注法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各实验菌株回收比值均在0.5~2.0的范围内。控制菌检查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采用分膜过滤联合培养基稀释法,铜绿假单胞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组菌株均生长良好。结论: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样品抑菌活性,适用于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
    • 李锦妹; 林颖苹; 陈文静; 梁俊昌; 朱文娟
    • 摘要: 目的:建立炉甘石氧化锌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有关规定,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根据回收试验得出,需氧菌总数检查中,平皿法(1∶100)、薄膜过滤法(1∶20)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比值未达到0.5~2的范围,不符合药典要求。对供试液静置3 min后取上清,需氧菌总数采用平皿法(1∶3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采用平皿法(1∶10),各试验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之间,而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符合药典要求。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适合医院制剂炉甘石氧化锌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消除其抑菌性,真实反映其微生物污染情况。
    • 杭婧; 邢海艳
    • 摘要: 目的建立儿童类化妆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适用性试验。方法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儿童用化妆品,采用常规法、加中和剂方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桃叶精华泡沫洗发沐浴露、天然燕麦婴儿舒缓柔嫩燕麦润肤乳、桃叶精华爽身露、婴儿抚触拍拍油、婴儿防晒乳液、儿童户外防晒乳液需氧菌总数检测量分别为300 ml/膜,0.2 ml/皿,1 ml/皿,1 ml/皿,0.2 ml/皿和1 ml/皿;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量分别为0.2 ml/皿,1 ml/皿,1 ml/皿,0.5 ml/皿,1 ml/皿和1 ml/皿,除桃叶精华泡沫洗发沐浴露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婴儿抚触拍拍油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外,其他控制菌检测均采用常规法。结论建议在现行儿童化妆品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检验方法,尤其儿童发用沐浴类化妆品,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
    • 杨美琴; 蔡春燕; 刘鹏; 刘枕; 马仕洪; 胡昌勤
    • 摘要: 目的 解析盐酸莫西沙星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影响方法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方法优化提供思路。方法 汇总比较部分盐酸莫西沙星片药品标准中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探讨镁离子与稀释剂/冲洗液、培养基的相容性及影响测试菌株生长的条件;优化检测方法,讨论稀释剂/冲洗液不影响测试菌株生长的最佳条件,并验证优化方法对4个企业产品检测的有效性。结果 各标准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在执行中可能存在结果重现性差的问题;在优化方法中,推荐镁离子使用浓度0.1 mol/L,不超过0.2 mol/L,并细化配制、添加流程,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利用优化方法检测4个企业产品,测试菌株可得到满意的回收,满足药典标准要求。结论 盐酸莫西沙星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影响因素较多,如镁离子的合理用量与配制、表面活性剂或增溶剂的合理配制、滤膜材质、培养基等具体试验环节,建议细化日常标准操作规程(SOP),保证检验方法稳定,检验结果可靠。
    • 任志银; 师桂英; 蒋莹
    • 摘要: 目的 完善维生素E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行维生素E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维生素E乳膏中维生素E的含量,色谱柱Inertsil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0 ml/min。结果 采用常规平皿法进行维生素E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检查5种试验菌的回收比值均为0.5~2.0,控制菌检查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检出。含量测定维生素E在0.54~2.7 mg/ml(r=0.999 8,n=5)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38%(n=9)。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维生素E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 梁欣健; 姜倩娥; 王叶茗
    • 摘要: 目的:建立乳疾清合剂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完善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乳疾清合剂处方中的延胡索、玄参和青皮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性考察,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实验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特征斑点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3批乳疾清合剂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可行,其回收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组菌落数比值在0.5~2范围内,且控制菌检查方法可行,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乳疾清合剂中延胡索、玄参和青皮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标准项目。
    • 史柏川
    • 摘要: 研究旨在建立蛾贞胶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蛾贞胶丸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结果,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可采用稀释法1:100进行需氧菌限度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限度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
    • 王文庆; 方良艳; 国宪虎; 师广波; 郝树彬
    • 摘要: 目的:对复合膜、硬片、铝箔、瓶盖、垫片、干燥剂等药品包装材料构建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的新方法,为加强药品包装材料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检测新思路。方法:分别取代表性复合膜、硬片、铝箔、瓶盖、垫片、干燥剂样品,用代表性菌株制备人工污染样品,采用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标准规定的方法(以下简称供试液增菌法)以及本研究建立的直接投入增菌法进行控制菌检查,计算控制菌检出率。结果:接种菌液浓度较高时,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一致,均为100%;在接种菌液浓度为50 CFU·mL^(-1)时,直接投入增菌法检出率略高于供试液增菌法,但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的检出率大致相同。此外,与供试液增菌法相比,直接投入增菌法在操作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污染、未使用微生物过滤装置和滤膜而降低了成本等优势。结论:直接投入增菌法与供试液增菌法具有同样可靠的检出率,且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污染、成本较低等优势,适合用于复合膜、硬片、铝箔、瓶盖、垫片、干燥剂等药品包装材料的控制菌检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