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度衰减

强度衰减

强度衰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822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一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等;强度衰减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纪军、庄培芝、张后全等。

强度衰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220 占比:99.90%

总计:128343篇

强度衰减—发文趋势图

强度衰减

-研究学者

  • 周纪军
  • 庄培芝
  • 张后全
  • 梁军
  • 管延华
  • 贺永年
  • 韩立军
  • 宋修广
  • 张宏博
  • 张庆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正银; 朱洵; 张晨; 黄英豪
    • 摘要: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高寒区的供水渠道大多数面对极端寒冷、异常干旱、复杂地质环境等恶劣自然条件,为了防止冻胀往往冬季不供水,渠道每年经历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为了研究膨胀土渠道在反复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劣化机理,分别从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损伤、强度衰减及渠道劣化演变3个方面阐述高寒区膨胀土渠道边坡破坏情况,具体包括:揭示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基于三维裂隙分布特征的膨胀土裂隙网络结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细观结构劣化模型;阐明湿干−冻融循环作用对膨胀土有效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湿干−冻融循环下的渠基土强度衰减方程;研发能够模拟冻融及湿干−冻融循环过程的超重力场大型模拟试验平台,揭示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在湿干−冻融反复循环下的长期性能演变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工程的设计及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平克楠
    • 摘要: 跟踪分析钢铁物流生产线上服役中的大型铸造起重机强度测试、刚度测试、应力谱测试数据,讨论了铸造起重机结构件在疲劳使用寿命晚期的质量指标变化和演变特征,分析了结构刚度弱化、强度衰减与损伤破坏集中爆发的关联性,提出了外载荷激励下损伤破坏发生部位依照敏感性逐步推进的规律性。对提高铸造起重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维技术,铸造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风险识别、安全评价、寿命预测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 胡旭辉; 张坤勇; 聂美军; 潘仁友
    • 摘要: 以引江济淮试验段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在不同循环次数、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制样方式及高、低法向应力段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次数、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对膨胀土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相较于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对黏聚力影响较小,对内摩擦角则基本无影响;原状样与重塑样强度指标变化规律虽然相似,但二者强度指标值明显不同,原状样5次干湿循环后的强度指标值与重塑样初始强度指标值更接近;高、低应力段下的强度指标值存在显著差异;直剪试验时宜包含低法向应力条件,以反映膨胀土边坡浅层滑动特性。
    • 申明德; 周志伟; 马巍
    • 摘要: 冻土作为一种强流变土工材料,其强度衰减特性是路基工程、桩基工程和人工冻结法施工中病害或失稳的重要诱因,但一直以来缺乏对复杂应力状态下冻土强度包络面衰减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于不同围压下冻结路基土强度点处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对冻土强度衰减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确定了p-q应力空间内冻结路基土强度包络面的率相关变化特征,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应力松弛过程中的衰减、退化规律及其机理,最后建立了考虑应力松弛效应的冻土率相关强度理论。
    • 周其健; 郭永春; 屈智辉; 郑立宁; 许福周; 谢强
    • 摘要: 为了研究钙芒硝盐岩在水热综合作用下强度等参数的衰减规律,通过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模拟了钙芒硝盐岩在30~70°C温度的蒸馏水中的浸泡实验。在浸泡40d过程中,测试了钙芒硝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纵波波速、破坏模式等参数,总结了浸水前后钙芒硝盐岩参数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偏光显微镜对比观察了在浸泡前后钙芒硝盐岩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成分、结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钙芒硝盐岩强度等参数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钙芒硝盐岩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衰减剧烈。浸泡7d后,钙芒硝盐岩强度衰减为初始强度的50%~72%。浸泡30~40d后,钙芒硝盐岩强度衰减至初始强度的10%以下。(2)钙芒硝盐岩在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主要是其中的可溶成分的溶解、溶蚀作用导致了钙芒硝盐岩结构的劣化。(3)在实验温度(30~70°C)范围内,钙芒硝等矿物的溶解过程大致经历了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钙芒硝盐岩强度存在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但在相同浸泡时间下各浸泡温度间强度差值小于初始强度的10%,钙芒硝盐岩强度随浸泡温度(30~70°C)变化不大。论文研究成果深化了盐渍岩土,尤其是钙芒硝盐岩水岩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也为盐渍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 王艳芳; 江涛; 印昊; 夏炎; 张磊
    • 摘要: 针对航道边坡土体为膨胀土时极易产生季节性、浅层性滑动,影响航运能力及工程安全的问题,依托芜申航道南京段失稳边坡处治工程,对膨胀土进行往复干湿循环后的直剪试验和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逐渐衰减,其衰减主要发生在前3次干湿循环过程中,之后趋于稳定;黏聚力的衰减程度远大于内摩擦角;考虑干湿循环效应引起的土体强度衰减,是获得膨胀土边坡真实稳定系数的正确计算方法。针对失稳边坡提出采用门字形抗滑桩的处治措施,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 唐晓松; 郑颖人; 董世勇; 陈佳
    • 摘要: 针对高切坡防护工程的运营安全问题,提出基于数值极限分析方法进行运营期整体稳定性评价与损伤破坏机制研究。首先通过数值极限应变法得到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极限应变值,并以此作为支挡结构混凝土材料的破坏判定标准。然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运营期防护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基于不同衰减程度混凝土材料的极限应变对支挡结构的损伤破坏机制进行研究。以桩板混凝土挡墙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支挡结构材料强度折减过程中防护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结构损伤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桩板混凝土挡墙运营期,相较于支挡结构的变形监测,支挡结构后部坡面点的变形监测对于开展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更具针对性。研究成果对运营期高切坡防护工程的安全评价、监测预警,以及养护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剑; 应春业; 胡新丽; 徐锦宏; 宗浩; 梁劲; 李岚星
    • 摘要: 水库蓄水后,滑坡体碎石土经受长时期的浸泡,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滑坡整体稳定性。为探究浸泡对碎石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选取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后缘未经受长期浸泡作用的碎石土进行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浸泡天数下碎石土的剪切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浸泡40 d后,碎石土黏聚力下降幅度达39%,内摩擦角下降幅度为8.3%;碎石土黏聚力在浸泡前期快速下降,下降速率随浸泡天数增加而降低,浸泡20 d后,黏聚力基本达到稳定。为探究碎石土抗剪强度降低的原因和机理,对粉质黏土(碎石土细粒成分)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激光粒度分析及浸出液阳离子分析等试验,揭示了碎石土抗剪强度的衰减机理为:浸泡作用下,碎石土中的粉质黏土发生矿物溶解、离子交换与吸附作用,土体中大颗粒细化,胶结作用减弱,进而导致碎石土整体抗剪强度降低。研究结果对库区碎石土滑坡评价与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束思源; 张楠楠; 汪可; 李静
    • 摘要: 在降雨环境下,湿陷性黄土边坡容易出现失稳现象.基于陕西某黄土边坡评估工程对降雨作用下湿陷性黄土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估,具体结论如下:对于湿陷性黄土边坡而言,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体入渗的深度逐渐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在渗流作用下,土体强度衰减比越小,边坡的安全系数越小;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边坡稳定性,应该注意边坡坡面的防水,防止降雨入渗削弱边坡稳定性.
    • 代家豪; 王钧
    • 摘要: 为研究碳纳米管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在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衰减规律,更好地推动RPC的工程应用,以碳纳米管掺量、冻融循环次数为参数变量,对碳纳米管改性的RPC试件进行Cl-侵蚀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的试验,分析参数变化对改性后的RPC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发现材料力学性能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适量的碳纳米管均能有效地提高RPC的力学性能,且冻融次数越多,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增幅愈发明显.力学性能衰减分析发现,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各组试件的力学性能随冻融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纤维的掺入有效地抑制了衰减趋势,在第200次冻融循环时,纤维质量分数为0.05%的试验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衰减程度最低,分别为5.28%和7.03%.而20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强度衰减现象出现遏制,分析为二次水化作用的影响.氯盐-冻融耦合作用下的寿命预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能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且平均使用寿命在60 a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