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流管

引流管

引流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880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7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37821篇;相关期刊554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临床护理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2015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引流管的相关文献由17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诚、杨玉龙、宋玲玲等。

引流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7 占比:5.0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7821 占比:94.83%

总计:39881篇

引流管—发文趋势图

引流管

-研究学者

  • 张诚
  • 杨玉龙
  • 宋玲玲
  • 胡海
  • 赵刚
  • 李敏
  • 马跃峰
  • 吴萍
  • 李娜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阎慧君; 李戈
    •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的单因素,并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恶性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患者发生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20例,发生率为2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液内含纤维素膜及血块、管口上抬高出液面、封管方法为仅夹闭引流袋是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47;3.404;4.272,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的危险因素包括积液内含纤维素膜及血块、管口上抬高出液面、封管方法为仅夹闭引流袋等,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以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
    • 郭丽娜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肝胆胰外科引流管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的研究时间段内于医院接受肝胆胰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1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抽选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各组56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并且加强引流管护理。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后的引流管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后,试验组的腹腔引流管、T型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不同幅度缩短,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并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肝胆胰外科引流管在护理中的应用,可在改善患者术后引流安全性同时,促进引流治疗效果提升,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 刘晓岚; 周志坚; 张真强; 秦海洸; 刘晓庆; 荆雪宁; 孔晋亮; 宋志军; 吴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腹腔引流管载体建立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F)感染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A BF体内感染的致病性、耐药机制及其防治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利用临床常用的腹腔引流管切成圆片在体外预先建立PA BF感染的载体,然后把载体植入小鼠的腹腔造成BF感染的动物模型。1 d后评估小鼠腹腔的感染情况、细菌学和病理学的改变等。结果小鼠腹腔载体植入1 d后取出引流管载体,可见PAO1组载体表面有生物被膜样结构存在,并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活菌,腹腔载体周围包裹组织呈现出急性炎症改变;术后第2天,PAO1组小鼠比空白对照组小鼠体表温度较前1 d增高更明显,体重较前1 d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制作的腹腔引流管PA生物膜载体植入体内可诱发小鼠腹腔PA BF感染,模拟体内留置导管引起的PA BF感染的情况,对这种难治性感染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 李毅; 桂斌捷; 周烨; 唐淼; 刘长征
    • 摘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氨甲环酸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院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n = 30)与非引流组(n = 30),由固定人员实施手术,麻醉前2 h及术后6 h、12 h分别口服氨甲环酸1 g,术中均不使用止血带。引流组在缝合切口前放置硅胶引流管,非引流组直接缝合伤口。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3 d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测量大小腿周径,记录总失血量、输血量、疼痛评分(VAS评分),临时肌注止疼药物使用次数,住院天数,下地活动时间等,术前1 d及出院前1 d行患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详细记录上述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VAS评分),临时肌注止疼药物使用次数,下地活动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引流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略高于引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56;P = 0.054);非引流组住院天数少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引流组总失血量、输血量及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量低于引流组的总失血量、输血量及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下肢血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口服氨甲环酸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安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失血量,降低输血率,缩短恢复时间,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安全可行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汪在华; 祁燕; 罗丽; 刘新献
    • 摘要: 对4例颈胸部淋巴管畸形患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冲洗硬化治疗,抽吸囊腔内液体20~40 mL(平均28.25 mL),治疗1~2次囊腔引流液<1 mL,且超声检查或CT造影示囊腔大部分关闭,未见对比填充剂即拔管。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窒息及出血等症状。住院时间11~23(17.25±6.65)d。出院后1个月复诊,囊腔缩小,无复发现象。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囊腔变化、加强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重视呼吸管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窒息的预防护理和硬化治疗用药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 杜少杰; 侯俊德; 陈永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依照实际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ERAS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ERAS组采用ERAS方案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ERAS组患者血清CRP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ERAS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方案联合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保证康复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高飞; 吴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术后拔除引流管时机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0—2021-10行PLIF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第10天切口愈合率,以及术后下肢疼痛反弹率和下肢疼痛反弹时间。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单节段PLIF手术。2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抗感染治疗和更换敷料后愈合。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反弹率低于对照组,下肢疼痛反弹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比较,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并不增加PLIF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并有利于切口愈合、降低术后下肢疼痛反弹率和缩短疼痛反弹时间。但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折、阻塞、退出等,必要时采取负压引流。
    • 马鹤星; 冯清波; 高媛; 于新雨; 张国栋; 顾福莹
    • 摘要: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放置各类引流管目的是防止术后并发症或治疗部分外科疾患,如腹部外科术后放置的腹、盆腔引流管,胸外科术后放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软组织术后放置的负压吸引管等。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均是将腹腔或胸腔内及皮下积液(包括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汁等)引流到体外。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引流管口敷贴黏性不足、吸水性差等原因,导致引流管滑脱、引流管口渗液等,特别是渗液,使得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受到引流液持续刺激,从而导致周围皮肤损伤、伤口愈合延迟、伤口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为此,特设计了一种吸水性和黏性均良好的新型引流管口换药贴。该引流管口换药贴主要由黏贴层、防水层、竹炭纤维层和撕脱贴组成。与传统的引流管换药方式比较,应用新型引流管口换药贴的优势在于可稳妥黏贴于皮肤,避免滑落,且吸水性良好,从而避免渗液对皮肤产生长时间的刺激,降低伤口感染风险。为临床解决引流管渗液处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案,值得推广。
    • 杨哲; 潘红英; 吕小恒
    • 摘要: 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常需留置多根伤口引流管,以引流体内的积血、积液等,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引流管固定不牢固或过度牵拉引流管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或者引流液逆流。患者术后身体虚弱、步态不稳、携带多根引流管会带来不便,影响活动;部分患者在下床时可能遗忘安置引流管,导致跌倒;部分患者认为引流管影响形象,拒绝外出活动[1-2]。文献报道,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4.5%~22.1%,平均重置率为56.31%[3]。非计划性拔管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引起医患矛盾,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医疗机构重点监控与防范的安全指标之一[4]。
    • 梁婧婧; 孙方贞; 赵静萱; 陈莹玉; 刘云娥
    •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颈动脉手术专用自贴式敷料,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一种颈动脉手术专用自贴式敷料,前瞻性选取医院收治的97例行颈动脉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的敷料不同将其分为自贴式敷料组(48例)和传统式敷料组(49例),自贴式敷料组采用颈动脉手术专用自贴式敷料固定伤口及引流管,传统式敷料组采用普通敷料固定术后伤口及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敷料使用情况、患者皮肤舒适及换药情况,观察并评价自贴式敷料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自贴式敷料组手术患者敷料使用中的敷料异常、引流管脱出、引流管堵塞、非计划拔管和切口感染5项指标发生率均为0,均优于传统式敷料组的发生率(24.5%、24.5%、12.2%、12.2%和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415,x^(2)=13.415,x^(2)=6.265,x^(2)=6.265,x^(2)=4.087;P<0.05);自贴式敷料组手术患者皮肤反应与舒适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式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5,x^(2)=14.706;P<0.05);自贴式敷料组手术患者术后换药间隔时间、换药频次、一次换药所需时间、总换药次数及总换药时间均优于传统式敷料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03,t=11.661,t=-11.238,t=-9.301,t=-16.936;P<0.05)。结论:颈动脉术后患者使用颈动脉专用自贴式敷料可有效减少敷料异常率、引流管脱出率及堵管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可极大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降低住院患者费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