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产成功率

引产成功率

引产成功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610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医疗装备、临床医药实践、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等;引产成功率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敏、薛惠英、张丽娟等。

引产成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102 占比:99.93%

总计:146198篇

引产成功率—发文趋势图

引产成功率

-研究学者

  • 王敏
  • 薛惠英
  • 张丽娟
  • 张琳媛
  • 沈菊芳
  • 王曼茹
  • 蒋友琴
  • 邢顺莲
  • 陈柳娟
  • Agostini A.

引产成功率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龙凤
    • 摘要: 目的探讨水囊引产联合注射用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名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名)和试验组(56名)。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缩宫素,试验组应用水囊引产联合注射用缩宫素,比较两组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引产成功率、产程、引产至临产时间、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引产成功率及产褥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第一、二、三产程及引产至临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颈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低氧血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囊引产联合注射用缩宫素可促进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缩短产程及引产至临产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和缩宫素使用量,但会增加产妇产褥及切口感染概率,临床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陈秀雯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球囊扩张器引产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50例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25)与参照组(n=25)。试验组应用宫颈球囊扩张器引产,参照组应用催产素引产。评价两组的引产总有效率、引产到临产时间、不同产程、产程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引产总有效率(100.00%)高于参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晚期孕妇引产中采取宫颈球囊扩张器引产法安全、有效,能最大限度提升引产成功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利于母婴安全。
    • 宋炳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足月妊娠行低位水囊引产术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足月妊娠行低位水囊引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和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和压力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产妇行低位水囊引产术中采用全程护理,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引产成功率更高,减少产后出血量,缓解产妇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张爱芬
    • 摘要: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延期妊娠孕妇引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选取我院98例延期妊娠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9例.常规引产组接受缩宫素引产,联合引产组接受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引产.对比2组引产效果(剖宫产率、引产成功率)、引产情况(平均出血量、引产时间、住院时间)、用药前、用药12h Bishop评分、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阿氏评分(Apgar).结果 联合引产组剖宫产率8.16%较常规引产组28.57%低,引产成功率91.84%较常规引产组71.43%高(P<0.05);联合引产组引产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引产组短,平均出血量较常规引产组少(P<0.05);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联合引产组Apgar评分较常规引产组高(P<0.05);用药12h后联合引产组Bishop评分较常规引产组高(P<0.05).结论 延期妊娠孕妇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明显,可减少出血量,缩短引产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宫颈成熟度,且对新生儿影响较小,是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引产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李萍
    • 摘要: 目的:分析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待产产妇150例,根据不同引产方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引产;研究组接受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及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于产妇引产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虽具有较高感染和产后出血风险,但整体价值优于药物引产.
    • 袁雄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足月妊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予以缩宫素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囊引产,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引产效果及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产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12 h后,两组产妇Bisho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产妇中应用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及Bisho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陈娇
    • 摘要: 目的 观察宫颈球囊联合缩宫素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收治的具有引产指征但宫颈不成熟的孕妇中,择取90例纳入研究,其收治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按照其使用的引产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45,采取单纯的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和观察组(n=45,采取宫颈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两组促宫颈成熟状况与引产成功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对比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采取宫颈球囊联合缩宫素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促宫颈成熟率与引产成功率.
    • 叶聘
    • 摘要: cqvip:妊娠期引产是临床中用于伴有严重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的高危产妇,以及孕41周后仍未自行发动宫缩的孕妇实施的一种人为的引产方法,其主要目的为及时终止妊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1])。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及机械性引产两种来促进产妇宫颈成熟,其中以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扩张球囊方式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均具有一定引产效果,但临床中对上述两种促宫颈成熟方法仍具有一定争议性^([2,3])。
    • 祝红娣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待产的41周≤孕周≥38周,因各种原因需结束妊娠状态但无产兆的孕妇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心理健康状况、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引产前两组宫颈成熟度评分(Bishop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引产后观察组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孕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能够促进宫颈成熟且引产成功率高,有利于缓解孕妇不良心理情绪,缩短产程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郑丹如; 任利容
    • 摘要: [目的]观察九味助生汤对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气血两虚证)患者的促宫颈成熟疗效.[方法]将7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气血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中药九味助生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指导乳房按摩和乳头刺激治疗,干预3d后宫颈仍未成熟且未临产者,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片促宫颈成熟.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促宫颈成熟疗效、使用米索前列醇次数和妊娠结局等.[结果](1)促宫颈成熟疗效: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45.71%(16/35),组间比较,研究组的促宫颈成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对气血两虚和便秘相关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味助生汤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能够提高引产成功率,改善患者气血两虚和便秘症状,减少产后出血,且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