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950年代

1950年代

1950年代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078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齐鲁学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2007世界华人工业设计论坛、第17次全国医学史学学术会议等;1950年代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稌年、顾烨青、黄万华等。

1950年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785 占比:99.93%

总计:120868篇

1950年代—发文趋势图

1950年代

-研究学者

  • 吴稌年
  • 顾烨青
  • 黄万华
  • 周海琳
  • 李巧宁
  • 何志明
  • 刘丽平
  • 刘亦师
  • 鹿立
  • 丁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志明
    • 摘要: 城市接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顺利接管城市,中共中央在北方老区抽调了大量干部南下主导接管与建政。由于时间仓促缺乏系统培训,这些干部总体文化程度较低且城市工作经验不足。在进入城市接管后,他们往往沿袭北方农村工作经验。以成都接管为例,晋绥南下干部尽管顺利实现了“接收”的目标,但在后续“管理”阶段,他们简单从农村工作经验和阶级路线出发,例如禁止黄包车运营、排斥旧职员以及质疑耗资较大的下水道工程等,无不体现了中共干部从农村进入城市后所面临的困境。但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灵活变通、不墨守成规的总体工作思维,最终使他们实现了这一转换并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刘韵柔
    • 摘要: 1953年,香港地区作家黄天石作品《改造太太》的日译本在东京出版,这一香港文学在海外传播的实例却一直为学界忽略。1950年代初期日本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集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和“人民文学”上,而《改造太太》作为一部刻画香港社会青年男女恋爱现状的言情小说,并不符合日本学界的旨趣,所以《改造太太》在选材上有其特殊性,值得学界关注。勾连1950年代历史报刊、译者序言等材料可以发现,《改造太太》的日译不仅是1950年代香港文学向外传播的例证,更代表着中国文学日译史被忽略的潜流。
    • 任安波; 刘培
    • 摘要: 1950年代中期开展的原子能宣传运动成功营造出全民关心原子能的氛围,为国家原子能事业的快速起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舆论条件.现有研究对该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影响已经论述得比较充分,本文聚焦于运动的一个重要侧面——苏联因素,从原子能科普图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大报刊文章以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三个不同媒介层面切入,讨论其主要内容和影响.运动中的"苏联热"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原子能知识普及提供了榜样和抓手,有力地提高了全社会关注原子能、科技人员钻研原子能、青年学子立志学习原子能的热情,而其带有的巨大政治倾向性也影响了大众原子能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 徐畅; 刘雪松
    • 摘要: 为了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长华岗亲自为全校师生讲授政治大课.华岗校长讲授政治大课,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研究领域,为19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 崔剑剑; 杨志颖
    • 摘要: 1950年代的中国电影海报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思想上遵循着这一时期"人民美学"的审美原则。人民美学是由东北电影制片厂率先确立的一种新的美学风格,现如今"人民美学"仍然是当下社会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研究以1950年代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创作形式和表现方法为依据,通过对电影海报文本的分析以及对美学风格的阐述,展现这一时代的美学追求,探寻电影海报的人民美学表达。
    • 丁文
    • 摘要: 鲁迅研究资料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派作为主流学术思潮是1950年代鲁迅研究的两个重要特质,二者看似距离较远,实则存在隐形关联。周作人1950年代提供的三种“鲁迅研究资料”,对于鲁迅生平与作品研究具有资料建设之功,而他与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鲁迅研究进行沟通与对话的意图,则成为“回忆文”写作中的潜在动力与重要影响来源。还原1950年代周作人鲁迅“回忆文”写作中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的沟通意图,乃至与1950年代新中国时代话语的衔接,有助于还原1949年以后的鲁迅研究史脉络,辨析鲁迅研究初期的理论思潮与资料建设之间的具体关联。
    • 刘丽平
    • 摘要: 建国初期,为改变四川农村地区疫病横行、缺医少药的状况,四川省在推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建立土改卫生工作队深入农村,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培养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参与疫病治疗和预防.这一举措保证了土改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同时改善了四川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强了对国家和执政党的认同,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刘丽平
    • 摘要: 建国初期,为改变四川农村地区疫病横行、缺医少药的状况,四川省在推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建立土改卫生工作队深入农村,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培养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参与疫病治疗和预防。这一举措保证了土改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同时改善了四川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增强了对国家和执政党的认同,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刘尚裔
    • 摘要: 血吸虫病,广泛活跃于我国南方地区,建国初期严重威胁高达一亿人民的健康。毛泽东在知晓血吸虫病流行的严重情况后,围绕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困境,创造性的提出党委统一领导、血防工作与群众紧密联系、生产工作联系血防工作、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等意见,有效保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