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4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大气科学(气象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0篇、会议论文128篇、专利文献8926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灾害学、干旱气象、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与水生态保护交流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等;干旱灾害的相关文献由131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强、王劲松、姚玉璧等。

干旱灾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0 占比:5.23%

会议论文>

论文:128 占比:1.34%

专利文献>

论文:8926 占比:93.43%

总计:9554篇

干旱灾害—发文趋势图

干旱灾害

-研究学者

  • 张强
  • 王劲松
  • 姚玉璧
  • 王莺
  • 屈艳萍
  • 赵景波
  • 李耀辉
  • 严登华
  • 刘引鸽
  • 张存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红霞; 张晓磊; 吴淑梅; 陈素华; 李倩文
    • 摘要: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19个旗县国家级气象站1983~2018年生长季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马铃薯生育期观测数据,以及各旗县1994~2018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数据及灌溉地面积等,构建了内蒙古中部马铃薯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了马铃薯全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采用GIS技术对内蒙古中部马铃薯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马铃薯干旱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市东部、兴和县以及丰镇;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卓资县、凉城县、呼和浩特市中部及和林格尔县;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包头市北部以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以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 摘要: 《中国重大干旱事件分析(1961—2020年)》邹旭凯等编著该书利用新构建的气象干旱指数(DI)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统计方法,使用1961—2020年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历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干旱指数及其强度,并对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1961—2020年最强前20名的全国区域性重大干旱事件和2001—2020年逐年的全国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气象条件、干旱强度和范围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干旱影响评估,还给出了1961—2020年中国31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的历年变化。该书可以为气象、农业、水利和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与业务人员提供基础资料信息,也可为干旱灾害防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 丁文魁; 李兴宇; 杨晓玲; 马中华; 李岩瑛
    • 摘要: 干旱是甘肃武威市致灾最严重灾害天气。利用甘肃武威市1960—2019年降水资料和1970—2019年粮食产量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武威市气象干旱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频数的空间变化比较一致,均为北部荒漠区多于绿洲平原区,绿洲平原区多于南部山区。(2)春旱、夏初旱和伏旱年代频数变化不一致,春旱凉州、民勤呈增加趋势,古浪、天祝及全市呈减少趋势;夏初旱凉州、古浪无变化,民勤、天祝及全市呈减少趋势;伏旱凉州无变化,民勤、古浪呈减少趋势,天祝及全市呈增加趋势;随干旱等级的加重各类干旱频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3)粮食产量(小麦、玉米和总粮食)随年和年代呈显著增加趋势,气象产量的年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波动性较大;气象产量年代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趋势。气象产量与各类干旱年代频数基本表现为负相关,气象产量与夏初旱频数的相关性水平显著,与其他干旱相关性均不显著。
    • 陈思名; 霍艾迪; 张丹; 陈四宾; 赵志欣; 陈建
    • 摘要: 基于对黄土塬区旱灾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选取“灾害胁迫—社会脆弱性—暴露”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及相应的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干旱灾害风险数据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分别对3项指标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庆阳地区旱灾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庆阳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2)庆阳地区高、次高、中、次低、低风险等级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0%、24.90%、30.96%、18.54%、14.3%。(3)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环县北部以及庆阳市中心地区;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环县中部、华池县北部以及镇原县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镇原县南部、庆城县南部、华池县南部、正宁县西部以及宁县南部地区;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宁县东部以及合水县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庆阳市东部,即华池县东南部、合水县东部、宁县东部以及正宁县大部分地区。
    • 吴瑶瑶; 李鑫磊; 刘菁菁; 郭桂祯
    • 摘要: 本刊开设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专栏,展现各级各地和国际社会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推广体系建设、理论应用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以期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学习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干旱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发展总体情况,以及相关受旱灾影响地区干旱监测预警业务开展情况,为各地积极应对干旱灾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 程文静
    • 摘要: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其作为一种极端气象灾害值得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可缓解灾害影响,避免影响生产生活。基于此,文章就黄土高原干旱灾害成因和防治展开研究,首先阐述黄土高原干旱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其次分析灾害成因,最后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 高小雲; 李慧
    • 摘要: 在未来气候条件下,超历史干旱灾害或将更加频繁的发生。然而,对这种气候变化下前所未有干旱现象的出现时间研究却很少。采用多模式水文模拟,研究了在温室气体浓度高和低两种场景下,考虑现有水资源管理措施下水文干旱(定义为河道流量异常低)发生频率的变化,并对枯水季区域性超历史干旱现象首次出现的时间进行了预测。
    • 倪深海; 吕娟; 刘静楠; 顾颖; 屈艳萍
    • 摘要: 基于1949-202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播种面积、因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及因旱粮食损失量等数据系列,构建了我国干旱灾害综合评价指标系列,分析了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1949-2000年全国干旱受灾率、成灾率和因旱粮食损失率都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1.72%/10 a、1.26%/10 a和0.61%/10 a,而2001-2020年干旱灾害呈逐步减缓趋势。空间分布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东北、黄淮海、西北和内蒙古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繁且较为严重的地区,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超过15%和10%;而南方地区的华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受旱成灾相对较轻,受灾率和成灾率低于10%和5%。由干旱灾害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可得,1949-2020年全国发生重旱以上有26 a,发生特旱有13 a;1980年前发生重旱以上干旱范围的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80年以后扩大到了16个,反映出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是干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1961-2020年黄淮海、西南等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C/10 a;人类活动通过干扰作物的水分收入和支出对干旱灾害形成产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干旱灾害更加严峻。
    • 摘要: 针对当前江西省严重旱情,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于9月18日14时启动省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于16时紧急召开全省抗旱救灾视频调度推进会,对各项抗旱救灾措施再调度、再推进、再落实。7月中旬以来,面对全省旱情持续发展态势,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一线调研,察看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
    • 宋刚勇
    • 摘要: 2022年7-8月,重庆市遭遇历史罕见旱情。8月以来(截至8月29日,下同)平均气温、累计降水量、高温时长均达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极值,高温强度超过2006年最高气温,全市36个区(县)824个乡(镇)街道遭受干旱灾害。重庆市水利局在水利部的指导关心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提前谋划、提早部署,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旱情防御中的关键性作用,效益十分显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旱灾损失相比历史同程度旱情,损失降到最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