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902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黑龙江高教研究、教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等;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余顺慧、李静等。

师范类专业认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902 占比:99.38%

总计:36127篇

师范类专业认证—发文趋势图

师范类专业认证

-研究学者

  • 王涛
  • 余顺慧
  • 李静
  • 谭杰
  • 陈琼
  • 任捷
  • 余碧春
  • 刘华清
  • 刘毅玮
  • 吕鹏

师范类专业认证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向东; 魏民
    • 摘要: 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改进面临"全程化监控难""有据化改进难""系统化积累难"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应立足专业认证视角,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监控路径。具体包括:监控内容上,构建"融合型、一体化、分阶段"课程体系和"模块化、焦点化、创新型、进阶式"实践任务;监控保障上,从"功能多元、空间优化"等方面对实践基地进行优化;监控手段上,研发支持过程监控和资源累积的数字化平台。
    • 郭小燕
    •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的开展是响应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举措。但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设不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评价机制建设与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衔接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课程设置工作的推进。所以,高职院校要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机制,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专业导向,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及学生师范认证通过率的有效提升。
    • 尹志华; 万雪; 刘皓晖; Phillip Ward
    •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近年来我国推进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其中尤其重视对职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以促进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积累是国外的普遍经验。美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EPDS)的建立背景包括: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经验的缺失,大学研究人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降低青少年高肥胖率需要优质体育教师的参与,近年来教育政策对体育教师培养的消极影响。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的引领下,其运行措施包括打造学习共同体,明确各方责任,积极开展合作,注重多样性与公平性,优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5个方面。未来我国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重视职前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尝试建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改革课程设置,各级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包华; 李中天; 韩菁; 包明明; 包梦瑶
    • 摘要: 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指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就是从“目中无人”到“彻底为人”,并通过分析生本中心的产出结果,提出师范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宏观政策倾斜、中观教学模式改革、微观教学策略丰富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生本中心的执行力。通过比较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和消极行为源和行为产出,让生本教学实现可视化操作。
    • 李伟超
    • 摘要: 西藏大学英语专业在认证自评自建过程中,秉承认证标准和理念,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西藏大学英语专业师范认证过程中的自评自建为例,重新审视师范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凝练专业认证自评自建过程中的特色,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发展。
    • 马志颖; 刘露
    • 摘要: 在整个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课程与教学是认证考察中的重要一环。N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课程设置“师范性”目标不清晰,忽视职前职后课程一体化;课程结构中教师教育课程占比小,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达标;课程内容实践性与前瞻性弱,新兴教育资源更新不及时;课程实施理念与方法落后,创新与实践有待加强。这就要求优化N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层面,合理定位课程目标,科学构建课程结构;丰富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师范专业特点;全面完善课程评价,探索多样评价方式。在课程层面之外,充分发挥各环节的认证保障功能。
    • 尹耀东
    •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高师院校构建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系以学生能力达成为中心,产出需求为导向。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学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与教学实施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中心;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不能凸显产出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保障持续改进。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高师院校美术学人才培养可采取以下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课程与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中心;重塑反向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凸显产出导向;构建基于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 成耀智; 彭伙妹
    • 摘要: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实验前两个教学班学生体质指标、身体素质和足球技术评定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足球技术评定和理论考试呈显著性差异,尝试教学法对足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技术改进、教学能力提高及教学过程评价等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分课堂模式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师范专业足球课程尝试教学法中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 丁磊
    •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英语微格教学评价改革,以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中的相关指标为理据,文章作者结合英语学科微格教学的特点,从微格教学的课程评价主体、方式、内容和标准等方面提出改革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其有效性,旨在构建符合师范类认证标准并适用于英语职前教师微格教学的评价体系,以保证英语微格教学效果,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内涵建设。
    • 邓欧; 李亦秋; 杨广斌; 刘芳; 罗娅
    •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全国所有师范类专业建设的一次重大改革。“合作与实践”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提出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文章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围绕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详细阐述了创新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内容体系“通识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综合实践课程”三位一体,按能力层次划分形成“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保障体系为“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验条件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五项计划”进行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国家与地方、现实与虚拟”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采取教学技能实践与专业实践并重建设,“三习”集中实践基地、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和“多点一线”专业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实践效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