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2382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内蒙古医学杂志、医药前沿、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布氏杆菌的相关文献由108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家波、毛开荣、步志高等。

布氏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9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2382 占比:98.88%

总计:32749篇

布氏杆菌—发文趋势图

布氏杆菌

-研究学者

  • 丁家波
  • 毛开荣
  • 步志高
  • 程君生
  • 蒋玉文
  • 胡森
  • 王一飞
  • 索朗斯珠
  • 冯雪梅
  • 唐泰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浩; 原霖; 刘洋; 吴同垒; 陈亚娜; 徐阳; 王传彬; 梁春南
    • 摘要: 为建立一种布氏杆菌微滴数字PCR qPCR方法,对布氏杆菌病的定量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在实时荧光PCR(qPCR)检测方法(T/CVMA 20—2020)的基础上,建立了布氏杆菌微滴数字PCR方法,并对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为2.6 copies/μL,未发现与常见的5种细菌存在交叉反应,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小于5%;采用该微滴数字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分别对76份流产牛的阴道拭子进行检测,显示该微滴数字PCR比qPCR可以多检出3份阳性样品。本研究建立的微滴数字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样品的布氏杆菌核酸检测。
    • 黄德建
    • 摘要: 猪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各种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呈世界流行,我国以地方散发为主,怀孕期母猪和性成熟后的种公猪易感性最强,病猪以流产、体温升高、性机能减退、睾丸和附睾炎症为临床表现,部分猪有关节炎症状;预防本病需科学制定消毒程序,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对健康猪群接种疫苗进行免疫;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与动物经常接触的职业人员务必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 魏柏兴; 武汉
    • 摘要: 椎间隙感染为涉及椎间盘及上下椎体软骨终板的感染,以腰椎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患处疼痛压痛和肌肉痉挛,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疼痛于体位变换时加重。发病机制以血行感染最常见。椎间隙感染可分为特异性椎间隙感染和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为特异性椎间隙感染;其余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为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
    • 周军
    • 摘要: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杆菌病可感染猪、牛、羊、犬等多种动物,其中又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近年来,随着我国羊饲养量逐年增加,养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然而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流通的频繁,疾病发生率有所提高。
    • 王嘉懿
    • 摘要: 围绕羊布氏杆菌病的几种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明确各种检测技术的测量效果。根据结果显示可知,金属浴LMP的检测准确度高,并且经济性良好,无需引入高昂的设备与试剂也能完成检测过程,能够满足基层应用条件,值得推广。
    • 席英
    • 摘要: 牛养殖过程中,出现布氏杆菌病(布病)的风险较高,对牛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威胁。结合当前的研究结果而言,牛布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有三种形态,即球形、球杆形、断杆形,且无法运动和形成芽孢。牛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且该病可以在任何季节出现。相比较而言,牛布氏杆菌的敏感度很高,对热、消毒剂、射线、紫外线、化学药物、抗生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牛养殖过程中,有较多因素可以导致牛感染布病,比如牛舍的饲养数量较大且通风不良时,便可增加牛感染布氏杆菌的风险。针对牛感染布病的特点和危害性,必须做好有力的防控,最大限度确保牛的健康。该文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更进一步探究牛感染布病的净化处置及防控措施,现做以下的总结和论述。
    • 黄志雄
    • 摘要: 羊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能够对许多动物产生危害,尤其是羊群最敏感,各地的羊群均可以发病,表现典型症状为:妊娠母羊流产、公羊睾丸炎,通常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确诊。羊布病不仅对羊群结构和繁殖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可以感染人群,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因此在生产中一旦检测出阳性病羊,需要立即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且受到病羊污染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羊生活环境全面消毒,同时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避免布氏杆菌对环境产生污染,进一步危害羊群和人类。为了更好地管理羊群和防控羊布病,在此将本病的诊断要点和病羊的处置方法进行介绍,希望给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 刘利华; 张楠楠; 戈宁宁; 董海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布氏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送检的13455份临床标本,包括13238份血培养标本和217份骨髓培养标本,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样本进行检测。需氧瓶阳性报警后观察细菌生长曲线特点,接种于血平板,在35°C、5%CO_(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统计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抽取本组85例疑似布氏杆菌感染患者,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血培养检出马耳他布鲁菌68例,骨髓培养检出16例患者,与85例疑似布氏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均有不规则发热、头痛、乏力以及关节疼痛等,且均具有动物接触史;生长曲线具有相似特点,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对应的纵轴较短,稳定期平缓,符合布氏杆菌的生长特点。1例患者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但该患者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及临床体征都符合布氏杆菌感染,且临床按照布氏杆菌感染治疗方案诊疗成功。在确诊的68例血培养标本中,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平均时间(4.15±0.30)d,16例骨髓培养标本阳性报警平均时间(3.65±0.48)d,骨髓培养较血培养比较阳性报警时间早,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7.37%(16/217)比0.51%(68/13238),P<0.05〕。结论骨髓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明显早于血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血培养;但鉴于骨髓标本不易采集,不能纳入常规送检,因此采用血培养联合生长曲线特点,有助于快速鉴定布氏杆菌感染,为临床早期诊断布氏杆菌感染抢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对传染性疾病的遏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张小彦
    • 摘要: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羊尤其容易感染。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了综合措施控制净化羊群的布氏杆菌病,使羊场的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从而适合推广应用。
    • 郭娇娇; 王子燚; 苗淑颖; 张硕; 王德乐; 朱辉
    • 摘要: 本文报告1例继发于布氏杆菌脑膜脑炎的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患者长期接触牛羊,以四肢肌肉酸痛、头痛、呕吐、意识模糊为首发表现,结合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布氏杆菌脑膜脑炎.在抗布氏杆菌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四肢无力,面瘫,瞳孔固定;通过神经电生理、神经超声以及脑脊液相关抗体检测最终确诊为继发性MFS.本病例强调布氏杆菌病具有极强的临床异质性,可造成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同时损害,同时也为MFS的病因学提供思路,减少临床工作的误诊及漏诊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