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房内径

左房内径

左房内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475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泰山、全国医学影像(长春)学术交流会、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等;左房内径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葛均波、农美丹、吴伦宽等。

左房内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5.2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475 占比:94.67%

总计:4727篇

左房内径—发文趋势图

左房内径

-研究学者

  • 葛均波
  • 农美丹
  • 吴伦宽
  • 周淑娴
  • 孙晓斐
  • 朱文青
  • 李敏
  • 林佑善
  • 熊攀
  • 黄波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文豪; 刘长根; 解霖霖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心电图参数对非瓣膜性房颤相关脑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选取脑梗死患者210例,包括非瓣膜性房颤(NVAF)相关脑栓塞患者98例及非心源性栓塞患者112例,比较两组间差异,应用二元Logsi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VAF相关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危险因素对NVAF相关脑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NVAF相关脑栓塞患者较非心源性栓塞患者左房内径水平高,左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左房内径(OR = 17.159, 95%CI: 4.429~66.471, P 0.001)及左室射血分数(OR = 0.899, 95%CI: 0.824~0.98, P = 0.016)是NVAF相关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两种指标联合模型预测NVAF相关脑栓塞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658、0.846 (P 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对预测NVAF相关脑栓塞有显著价值,尤其是左房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可作为早期发现NVAF相关卒中患者的筛查工具。
    • 姚敏; 刘国江; 丁辉
    •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急诊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变,以中老年人群比较多见。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心排血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CHF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该病病情长、病情重,会导致患者预后变差,因此尽早确诊至关重要[1-2]。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反映心脏功能,在心力衰竭评估与诊断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 黄姗; 李倩玲
    • 摘要: 本次探讨左房内径(LAD)与P波离散度(Pd)联合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中的价值。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9例(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7例(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生化、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d、LAD等差异。观察组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P波最大时限(Pmax)、Pd、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AD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0.05);LAD联合P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明显高于LAD、Pd单独预测的0.815和0.745,P<0.05。LAD和P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段晴晴; 阮士苗; 崔述霞; 韩晓荣; 刘松
    • 摘要: 目的:探讨NT-proBNP及左房内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射频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分为复发组(n = 32)和非复发组(n = 58),绘制ROC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及左房内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房颤复发: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后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房颤、房扑或有大于30 s的房性心动过速均判为房颤复发。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ARB、安达唐、螺内酯),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扩心病、甲亢)、补体C1q、胱抑素C、尿酸、肌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复发组LAD、NT-proBNP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NT-proBNP及左房内径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及左房内径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7 (95% CI: 0.6479, 0.8575, P 0.0001)、0.83 (95% CI: 0.7348, 0.9252, P 0.0001)。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P及左房内径均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方丽娟; 李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方法 177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COPD合并窦性心律组(79例)及COPD合并房颤组(98例);COPD合并房颤组根据房颤类型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PaAF)组及持续性房颤(PeAF)组,各4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分析COPD合并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内径(RAD)、左室内径(LVD)、右室内径(R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房颤组氧分压(PO_(2))低于COPD合并窦性心律组,二氧化碳分压(PCO_(2))、肺动脉压(PAP)高于COPD合并窦性心律组,左房内径(LAD)大于COPD合并窦性心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PO_(2)(65.20±6.35)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阵发性房颤组的(72.10±6.83)mm Hg,LAD(4.80±0.83)cm、RAD(4.64±0.79)cm大于阵发性房颤组的(4.22±0.74)、(4.14±0.63)cm,PCO_(2)(42.31±6.85)mm Hg、PAP(52.04±8.75)mm Hg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36.96±7.86)、(43.96±10.6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_(2)降低及LAD扩大为COPD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O_(2)降低、LAD扩大是COPD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曼; 郭习娟; 彭艳艳; 陈舜珏
    • 摘要: 孕妇,27岁,孕1产0。孕期无不良接触史及药物服用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22周系统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孕27周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胎儿右房与左房内径比值1.21,右室与左室内径比值1.25,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2.0,心胸面积比0.41,胎儿单脐动脉,脐带螺旋密集,胎儿门静脉左支与肝中静脉间可探及异常交通支(图1),门静脉左下支及左上支可见多个异常交通支连于肝左静脉(图2,3);频谱多普勒示此异常交通支呈三相波(图4)。
    • 崔静; 张占修; 汪金柱; 范茸
    • 摘要: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6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后随访1年房颤发生率,并对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60例患者中14例发生房颤,房颤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内径增大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38.10%高于正常患者的15.38%,起搏器型号无频率应答功能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45.45%高于有频率应答功能患者的10.53%,有糖尿病史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30.95%高于无糖尿病史患者的5.56%,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31.58%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9.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起搏器型号、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均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房内径、起搏器型号、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要针对高危患者加强观察和治疗。
    • 叶海涛; 李秀芬; 王梓译; 祖丽皮耶·艾乃斯; 艾丽菲热·帕尔哈提; 帕尔哈提·吐尔逊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左房内径(LAD)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08例患者,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LAD,按照LAD大小分为Ⅰ组(40 mm)。比较三组每分钟心输出量(CO)、心脏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e’)、E、室间隔和游离壁e’及舒张功能不全占比;比较三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及心室结构异常占比。结果三组E/e’、室间隔侧e’、游离壁e’、舒张功能不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EF、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EF低于Ⅰ、Ⅱ组,CO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LVEDD、LVESD、心室结构异常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LVEDD、LVESD、心室结构异常占比高于Ⅰ组,Ⅲ组LVESD、心室结构异常占比高于Ⅱ组,Ⅱ组心室结构异常占比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LAD患者EF、CO、LVEDD、LVESD、心室结构异常占比有差异,可为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意见。
    • 葛汝青; 李杰; 许军; 李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夏橘化瘀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内径及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先行射频消融术后再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先行射频消融术后再联合服用夏橘化瘀胶囊、胺碘酮进行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LAD)、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根据随访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AD均降低,LVEF升高,且术后3个月治疗组LAD为(31.56±2.68)mm,低于对照组的(33.63±2.97)mm,LVEF为(65.28±1.24)%,高于对照组的(62.9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3、9.217,P0.05);术后3个月两组hs-CRP、IL-6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的hs-CRP、IL-6水平为(66.21±7.54)ng/L、(69.52±7.66)g/L,均低于对照组的(72.90±9.12)ng/L、(80.91±8.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6、6.29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3个月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0.00%、27.5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能够有效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内径的大小,提高射血分数,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复发率。
    • 李盼盼; 邱志勇; 夏永光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脏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2年2月漳州正兴医院接收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时期到漳州正兴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较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较低,NT-proBNP水平明显较高,6 min步行距离明显较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脏超声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