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X线照射

X线照射

X线照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50161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第六届学术大会等;X线照射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西内秀晶、刘树铮、汪思应等。

X线照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0161 占比:99.96%

总计:350301篇

X线照射—发文趋势图

X线照射

-研究学者

  • 西内秀晶
  • 刘树铮
  • 汪思应
  • 野村拓也
  • 金敖兴
  • 李刚
  • 李新钢
  • 森山国夫
  • 立川敏树
  • 贾德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旭黎; 戴村芳; 谢华
    • 摘要: 在重症新生儿科,为及时判断新生儿病情变化,常需应用床边摄片的诊断手段,但新生儿因各器官、组织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X线照射非常敏感。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需要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提供恰当的屏蔽[1-3]。以往新生儿摄片时所用的铅帽内部无支撑,且尺寸常大于新生儿头围,铅帽顶部形变后易压迫新生儿面部,使用中存在不便;新生儿使用呼吸机时,呼吸机管道需通过软枕等垫高以避免压迫新生儿面部;新生儿床边摄片使用铅帽时,会影响摆放呼吸机管道。笔者设计了一款新型新生儿床边摄片防护头罩,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王义; 牛延坪; 戴俊
    • 摘要: 目的分析X线照射治疗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SCI+2 Gy组、SCI+10 Gy组、SCI+20 Gy组,每组15只。除Sham组外,其他组均采用Allen法建立SCI模型。术后2 h,给予SCI+2 Gy组、SCI+10 Gy组和SCI+20 Gy组大鼠相应剂量的X线单次照射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4天,采用巴索-贝蒂-布雷斯纳汉(BBB)量表和斜板试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的情况;术后第14天,取脊髓组织观察空腔面积比例和尼氏小体所占的面积比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Sham组相比,其他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最大倾斜度降低或减小,术后第14天的脊髓空腔面积比例增大,而尼氏小体所占的面积比例降低(均P<0.05);术后第14天,SCI组、SCI+2 Gy组、SCI+20 Gy组、SCI+10 Gy组大鼠的BBB评分和最大倾斜度依次增加,脊髓空腔面积比例依次减小,而尼氏小体所占面积比例依次增加(均P<0.05)。(2)术后第14天,与Sham组相比,其他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BP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TNF-α、IL-1β、GFAP、Vimentin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SCI组、SCI+2 Gy组、SCI+20 Gy组、SCI+10 Gy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BP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TNF-α、IL-1β、GFAP、Vimentin的相对表达量均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X线照射治疗可有效地改善SCI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炎症和胶质瘢痕形成为神经元存活和髓鞘再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 杨兴肖; 邹乃祎; 张雪原; 马鸣; 祝淑钗
    • 摘要: 目的 探讨沉默FAM83D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ESCC患者组织中FAM83D、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FAM83D基因沉默效果.MTS、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增殖活性、存活能力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凋亡分布、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55% (38/69) FAM83D强表达,36% (25/69) E-cadherin强表达,61%(42/69)vimentin强表达;FAM83D强表达与E-cadherin强表达呈负相关(r=-0.350,P<0.01),与vimentin强表达呈正相关(r=0.470,P<0.01).ECA109、KYSE30细胞沉默FAM83D后降低了FAM83D蛋白表达(P<0.01).MTS和克隆形成实验数据显示照射后沉默FAM83D显著抑制了ECA109、KYSE30细胞增殖水平(P<0.05)、增加了放射敏感性(P<0.01).照射后FAM83D shRNA组ECA109、KYSE30细胞侵袭力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增加,而N-cadherin、vimentin、Snail、p-Akt、p-GSK-3β表达降低(P<0.01).照射后FAM83D shRNA组ECA109、KYSE30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同时Bcl-2、Mcl-1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 FAM83D与ESCC的侵袭发展密切相关.沉默ECA109、KYSE30细胞FAM83D表达联合X线照射降低了其增殖、侵袭和存活能力,诱导了细胞凋亡,增加了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通过Snail/Akt/GSK-3β信号途径来调控EMT.
    • 赵骏飞
    • 摘要: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疾病,疾病的发生与骨科疾病及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等均存在密切关联。在疾病治疗前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包括血常规与尿常规等检查,同时还可应用骨骼X线照射等检查方式。除治疗前,治疗后也需要对骨转换标志物等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并对复发风险进行评估。现将骨质疏松治疗相关监测指标总结如下。
    • 柳承业; 徐凯; 林瀚
    • 摘要: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后行SRT-100 X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的长期疗效.方法 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A组于瘢痕疙瘩内注射曲安奈德,每4周1次,共5次;B组于瘢痕疙瘩内注射曲安奈德后30 min在瘢痕疙瘩基底部注射BTX-A,2.5 U/点,每点间隔1.0 cm,每4周1次,共5次.两组在注射治疗后均采用SRT-100 X线照射,4 Gy/次,共5次,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与可视对比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瘢痕疙瘩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差值以及治疗后的显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均较满意.B组总体显效程度高于A组(z=-2.49,P=0.01).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差值分别为(5.13±1.36)分、(8.67±1.05)分,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P< 0.05).结论 采用曲安奈德联合BTX-A注射后行SRT-100 X线照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池晓燕
    • 摘要: 临床上广泛应用多排CT,可用于医院诊疗工作,属于常用手段,常规胸部CT在辐射剂量方面,对比胸部X线片,约100倍,对比乳腺片,约10倍。ICPR(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在X线照射过程中,每增加1mSv照射剂量,恶性肿瘤发生率将增加5/10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医源性辐射剂量及其危害,对于放射工作者来说,将CT辐射剂量下降,同时保持图像质量,是重点关注课题。1 CT辐射剂量增加原因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了多层螺旋CT设备操作技术,呈现为快速发展态势,明显加快了扫描速度,在图像质量以及图像采集处理能力方面,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诊断过程中,对CT诊断较为依赖,因此,临床上不断增加了螺旋CT使用比例,显著增加了公众总辐射剂量。
    • 杨松华; 杨慧婷; 李剑; 师颖瑞; 黄仕雄; 曾彪; 董倩; 朱笑丛; 曾娜; 李彬; 周观止; 陈益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PC12细胞X线照射后有无程序性坏死,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程序性坏死的调控作用.方法 PC12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其坏死.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1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免疫印迹(WB)检测照射干预后RIP3的表达情况.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通过WB筛选RIP3敲低效果最佳的转染序列.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照射组、溶媒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采用WB、免疫荧光染色、MTT、LDH和AnnexV-FITC/PI流式检测分析.结果 细胞经4 Gy照射后培养3h细胞坏死程度相对最大,RIP3蛋白表达增加.Nec-1、GSK'872和RIP3基因敲低预处理后,细胞坏死减少.结论 4Gy照射可诱导PC12细胞出现程序性坏死,照射后培养3h作用最明显;RIP3参与放射诱导PC12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并且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
    • 刘翠翠
    •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放射性技术在诊断腹部肿瘤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希望在提高肺部肿瘤痰病诊断率的前提下,对放射技术以及肺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本疾控中心在2017年12月份到2018年6月份进行检查的54名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痰控中心实施X线照射检查,发现病灶后在医院行CT扫描检查.然后通过跟踪,随访,对患者x线照射结果以及CT检查结果的分析,进而对放射技术在诊断肺部肿瘤方面的确诊率进行探讨.结果 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而且数字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经放射技术检查的结果如下:参与本次研究的50名患者经确诊为肺部肿瘤痰病,其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患者有14名,属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有36名.使用x线照射结合CT扫描肩擦进行检查,具体诊断的结果如下:在本次研究的50名患者,均确诊为肺部肿瘤痰病,属于良性肿瘤的患者有14名,属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有36名.其中恶性肿瘤类别分别有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转移性肺癌不同肺癌的人数分别有17人,14人,5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使用X线照射结合CT扫描检查,对肺部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100%,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6.3%.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员使用x线照射结合CT扫描检查技术,对疑似肺部肿瘤患者进行具体的诊断操作,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放射技术对肺部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而且该技术不仅可以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进行准确的分析,还能对其肿瘤密度周围组织受侵害等情况进行辨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蒋小芹; 张丽华; 周家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慢病毒介导RNF2基因表达对X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对X线照射以及非X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情况与慢病毒介导RNF2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方面X线照射组显著高于非X线照射组(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RNF2基因表达降低则X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随之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