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巢式PCR

巢式PCR

巢式PCR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2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404966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脊柱及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巢式PCR的相关文献由25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裴清、陈庆河、兰成忠等。

巢式PC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04966 占比:99.98%

总计:2405445篇

巢式PCR—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凤; 王晓燕; 仓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卢文洁; 王长秘; 尹炯; 黄应昆
    • 摘要: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调查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和条纹平冠沫蝉(Clovia conifer)2种昆虫介体均被检测为阳性,是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自然携带者,说明2种叶蝉可能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潜在昆虫介体;大青叶蝉若虫呈强阳性,初步确定为优势种群。鉴于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主要是带毒蔗种和叶蝉类昆虫介体,建议建立甘蔗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及时杀灭蔗园中叶蝉类昆虫介体,从源头上控制甘蔗白叶病的扩散蔓延,降低田间自然传播速度。
    • 郭銮英; 王妮娜; 李杭远; 纪雨霏; 马骏; 裴明超; 邵建伟; 刘全
    • 摘要: 旨在提高新发现的牛丙型肝炎病毒毒株——广东湛江毒株(bovine hepacivirus-GDZJ,BovHepV-GDZJ)的检测及诊断能力,初步了解广东地区蜱携带BovHepV-GDZJ的情况,本研究结合宏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及PCR技术,针对高通量测序结果中丰度高的基因区域,设计该病毒的巢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巢式PCR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建立检测BovHepV-GDZJ的特异性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对该病毒标准质粒最低检测值为6.8 copies·μL^(-1);对沙粒病毒等蜱携带的常见病原均无反应;应用此方法对115份广东湛江的蜱样品进行了检测,测序结果显示,该批蜱携带BovHepV阳性率为46.08%(53/115)。本研究首次在蜱中检测到BovHepV,揭示了BovHepV可能的传播途径,并建立了一套针对BovHepV-GDZJ株的特异性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广东地区检测和预防BovHepV提供技术帮助,也为控制BovHepV的流行提供参考。
    • 田文杰; 乔光; 文晓鹏; 田田; 洪怡
    • 摘要: 为确定贵州主栽樱桃品种玛瑙红、黑珍珠发生的花变叶、丛枝现象的病原分布、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本研究优化植原体16 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R 16 mF 2/R 16 mR 2和R 16 F 2 n/R 16 R 2的巢氏PCR反应体系,同时对86个樱桃样品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纳雍县、福泉市、乌当区等地样品植原体检出率高达100%;威宁县、沿河县、大方县分别为40.74%、66.67%和40%;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获得的GZ-1、GZ-2植原体序列属于16 Sr V组;系统进化树及虚拟RFLP分析显示,GZ-1植原体序列属于16 Sr V-B亚组成员,GZ-2序列为16 Sr V组新的亚组。本研究确定了贵州主栽樱桃品种的植原体病害侵染情况,明确了其分类地位,为该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石龙艳; 黄舒萍; 郭琳; 李祥; 王贤; 陆雨欣; 苏雨晴; 徐海涛; 周晓禹; 李大鹏; 宫明; 王亚君
    • 摘要: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世界上体型较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疾病防控对东北虎保护与繁育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东北虎重要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寥寥无几。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感染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疾病,且现有疫苗免疫后多出现再感染现象,对猫科动物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本研究采集50只东北虎全血样本,利用巢式PCR进行FHV-1检测,结果有10份样本扩增出明显目的条带,阳性率为20%;随机选取其中2株扩增FHV-1 gD基因全序列,获取的1125 bp序列与FHV-1参考株同源性为99.16%~99.56%,相比FHV-1参考株,获取序列有5个碱基位点发生了突变。研究结果丰富了圈养东北虎FHV-1流行病学数据,为圈养大型猫科动物的FHV-1监测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东北虎种群的保护成效。
    • 张抒; 范国权; 董学志; 高艳玲; 魏琪; 孙晶; 刘凯
    • 摘要: 为促进马铃薯银屑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从内蒙古牙克石地区马铃薯库房中采集了疑似马铃薯银屑病的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马铃薯银屑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块茎样品病斑特征符合“GB/T 28093-2001马铃薯银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中描述的病斑特征及病原菌特征。进一步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对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均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目的序列经过测序,其序列与CBS640.85菌株(MH861907.1)序列的相似度达到100%。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证明在内蒙古牙克石地区马铃薯库房中采集的疑似马铃薯银屑病样品确为马铃薯银屑病,同时也证明本研究中采用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均可用于马铃薯银屑病的检测。
    • 颜帅; 唐小超; 余典梅; 王海燕; 孟雯雯; 唐萍萍; 王贤纯
    • 摘要: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毒腺外组织甚至卵粒中也存在毒性成分.研究毒腺外的毒素不但可以加深对蜘蛛毒素的了解,而且可以发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毒素分子.为了探究间斑寇蛛卵粒中低丰度表达的蛋白质类毒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间斑寇蛛卵粒转录组中挖掘出一条编码多肽毒素的基因序列,利用基于3'-RACE和巢式PCR的策略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了该基因.表达的多肽毒素命名为间斑寇蛛卵粒毒素-Ⅵ(Latroeggtoxin-Ⅵ,LETX-Ⅵ).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表明,LETX-Ⅵ能抑制ND7/23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和促进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但对美洲蜚棟Periplaneta america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和真菌不显示明显的毒性,说明LETX-Ⅵ是一种哺乳动物特异的神经毒素,在神经生物学研究工具试剂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林留霞; 桂成坤; 李莲瑞
    • 摘要: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感染绵羊无浆体感染状况,试验从南疆4个地区(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21个县市采取绵羊血液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采集的637份血液样品中绵羊无浆体的16S rRNA进行巣式PCR扩增,并分析584 bp片段的阳性样品。结果表明:巴州、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75.8%、34.8%、23.3%和23.0%,平均感染率为33.3%;采样点各县市中感染率最高的为巴楚县91.4%,最低为阿瓦提县感染率10.3%,各地区感染率差异性较大。调查说明,新疆南疆地区属于绵羊无浆体病高发地区,急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 夏菲; 周江鸿; 车少臣; 仲丽; 赵正楠
    • 摘要: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枯萎病可造成黄栌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北京香山公园的红叶景观.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黄栌枯萎病菌(V.dahliae)检测技术对于黄栌枯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P1/P2扩增出的ITS序列设计3对巢式PCR引物,并根据其可扩增性和产物的特异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引物P1/P2为第一轮扩增引物,以PN1/PN2为第二轮扩增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可检测出的DNA最低浓度为2.325×10-4 ng/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体系可为黄栌枯萎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
    • 林留霞; 桂成坤; 李莲瑞
    • 摘要: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感染绵羊无浆体感染状况,试验从南疆4个地区(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21个县市采取绵羊血液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采集的637份血液样品中绵羊无浆体的16S rRNA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分析584 bp片段的阳性样品.结果 表明:巴州、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75.8%、34.8%、23.3%和23.0%,平均感染率为33.3%;采样点各县市中感染率最高的为巴楚县91.4%,最低为阿瓦提县感染率10.3%,各地区感染率差异性较大.调查说明,新疆南疆地区属于绵羊无浆体病高发地区,急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 韩宏晓; 程群; 孙安帮; 邢涛; 陈美松; 孙清; 米荣升; 陈兆国
    • 摘要: 犬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ca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是人兽共患病——隐孢子虫病的重要致病虫种,伴侣动物感染后,不仅会出现腹泻和炎症等临床症状,还会传染给人类.为了了解上海市闵行区犬只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农村犬养户、宠物医院、动物收容点和犬养殖场共采集338份犬粪便样品,利用巢式PC R技术进行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 A扩增分析.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份隐孢子虫阳性(其中犬隐孢子虫2份,微小隐孢子虫1份),感染率为0.89%;来自于农村犬养户、宠物医院、犬养殖场和动物收容点的犬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0.83%、0、0和3.57%,不同来源犬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动物收容点犬只和农村散养犬只均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需加强日常监测与防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