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嵌体

嵌体

嵌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专利文献164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嵌体的相关文献由103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亚明、于海洋、张呐等。

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65.55%

专利文献>

论文:164 占比:34.45%

总计:476篇

嵌体—发文趋势图

嵌体

-研究学者

  • 陈亚明
  • 于海洋
  • 张呐
  • 张隽婧
  • 李天侠
  • 伊万·萨尔科维奇
  • 吴补领
  • 季佩红
  • 张珑
  • 张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小迪; 胡书海
    • 摘要: 近年来,口腔陶瓷及类陶瓷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牙体缺损的嵌体和高嵌体修复中,修复成功与否与修复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目前,应用于嵌体和高嵌体修复的主要修复材料有长石质陶瓷、白榴石增强玻璃陶瓷、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氧化锆增强硅酸锂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复合材料。本文对此类材料的性能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参考。
    • 李华珠; 肖成琦
    • 摘要: 目的 比较前磨牙根管治疗后CAD/CAM制作嵌体、高嵌体及全冠修复体的抗折性能及折裂模式。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鲜的离体前磨牙120颗,30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另外90颗完善根管治疗后,分成3组:嵌体组(n=30)二硅酸锂嵌体修复,高嵌体组(n=30)二硅酸锂高嵌体修复,全冠组(n=30)氧化锆全冠修复。所有样本牙经过冷热循环和抗疲劳处理后,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抗折裂载荷试验,测试各组样本牙的抗折能力,观察其折裂模式。试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抗折载荷分别为:对照组(977.00±95.38)、嵌体组(974.30±62.36)、高嵌体组(1 695.71±120.69)、全冠组(2232.70±138.33)。对照组和嵌体组间抗折裂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嵌体修复虽能恢复牙体外形,但未能明显提高牙体的抗折裂性能。高嵌体组和全冠组两组抗折裂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观察到折裂模式有明显优势的修复方式。结论 嵌体修复虽能恢复牙体外形,但未能明显提高RCT后牙齿的抗折性能,临床推荐时必须谨慎。高嵌体修复在提高牙体抗折裂性能的同时又能保留较多的牙体组织,实现微创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 何万志; 朱运握; 吴红崑
    • 摘要: 复合树脂嵌体也称间接性树脂修复,是由含有双甲基丙烯酸酯基类的复合树脂在体外固化制作而成.体外固化过程释放了复合树脂嵌体的聚合收缩应力,使修复体的聚合收缩局限在粘接层内;同时提高了复合树脂的聚合程度,提升了其机械性能.同样,由于复合树脂嵌体有体外操作过程,因此在解剖形态方面更佳,有着相比直接树脂充填更良好的邻面接触和(牙合)面形态.相比瓷嵌体,复合树脂嵌体有着修补方便,不磨耗对(牙合)牙等特点.随着复合树脂材料及树脂粘接材料的更新,复合树脂嵌体的性能如抗折裂强度、边缘微渗漏、硬度及耐磨性等方面得以提高,复合树脂嵌体在临床方面的应用逐渐广泛,不仅限于牙体严重缺损活髓牙的修复,在完成牙髓治疗后的牙齿、隐裂牙、重度磨损牙等疾患中均有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复合树脂嵌体的性能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梅笑寒; 刘瑾; 洪涛; 尤素霞; 程小刚; 田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近颊根三根管的临床诊疗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患有牙髓炎的左上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牙科显微镜下根管探查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辅助影像学检查,明确了左上第二磨牙含有3个牙根、5个根管,其中近颊根有第三根管的存在.结合完善的根管预备、清理、消毒、充填和微创的嵌体修复,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年及2年随访时患者均表示患牙无不适,可正常使用;X线片示充填完好,根尖周组织无异常.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发生率为0.11%~4.2%,单纯通过X线片很难发现额外根管,医师应通过CBCT、手术显微镜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根管的数量与解剖形状;当上颌磨牙存在近颊3根管时,医师应避免过度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结论 对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进行根管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根管的解剖变异,借助CBCT检查,综合使用手术显微镜、超声及各种辅助器械来定位和治疗变异根管.
    • 武啸; 董丽敏; 李冰
    • 摘要: 目的:探讨树脂高嵌体在两种乳磨牙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1颗根管治疗后的面有较大缺损的乳磨牙,所有患牙经过完善根管治疗,按照牙体缺损的程度分为一壁缺损组28颗患牙和二壁缺损组33颗患牙.两组患牙按照要求进行树脂高嵌体修复后,应用MUSPHS系统的标准进行评价,分别进行修复后的即刻检查、修复后的半年复查、以及修复后的一年复查,将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MUSPHS系统的6个指标进行比较,一壁缺损组和二壁缺损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高嵌体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磨牙的一壁缺损和二壁缺损可以进行树脂高嵌体的修复.
    • 王剑
    • 摘要: 全冠修复是后牙牙体缺损最常见的修复方式之一,然而全冠修复由于备牙量大,对患牙抗折性存在潜在影响.随着粘接技术和微创修复的发展,嵌体和高嵌体可以大大减少牙体预备量,有效保存残留牙体组织,已逐渐成为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主流形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嵌体和高嵌体修复的材料、适应证、修复效果、预备要点及粘接等各方面作一讨论,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张凤; 游月华; 周珊羽; 魏素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采用粉浆堆塑工艺、热压铸造工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技术制作的不同材料瓷嵌体的边缘适合性.方法 通过数控铣床制备有机玻璃模型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0个,分别采用粉浆堆塑工艺制作In-Ceram Spinell嵌体(In-Ceram Spinel组),热压铸造工艺制作IPS e.max Press嵌体(IPS e.max Press组),CAD-CAM技术制作Cercon Zirconia嵌体(Cercon Zirconia组).嵌体试件粘接完成,通过肉眼观察和扫描电镜(SEM)测量,记录并分析嵌体边缘微观形貌及嵌体与窝洞洞壁间的内间隙、边缘间隙和绝对边缘间隙,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不同加工方式及材料的嵌体可获得肉眼可见的光滑表面.SEM下Cercon Zirconia组嵌体组织面最为平滑连续,边缘完整适合.测量所得各组的内间隙,In-Ceram Spinell组为(94±41)μm、IPS e.max Press组为(64±20)μm、Cercon Zirconia组为(72±25)μm,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120μm内;Cercon Zirconia组的边缘间隙[(100±37)μm]和绝对边缘间隙[(119±38)μm]均在120μm以内.各组边缘适合性的比较,IPS e.max Press组与Cercon Zirconia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内间隙=0.8410,P内间隙=0.4114,t边缘间隙=1.499,P边缘间隙=0.1512,t绝对边缘间隙=1.630,P绝对边缘间隙=0.1206);In-Ceram Spinell组内间隙宽度大于IPS e.max Pre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P=0.0457),其绝对边缘间隙大于Cercon Zirconi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305,P=0.0333).结论 不同加工方法制作的In-Ceram Spinell嵌体、IPS e.max Press嵌体和Cercon Zirconia嵌体均能获得良好的内部适合性,可满足临床牙体缺损修复需求;其中CAD-CAM技术制作Cercon Zirconia嵌体有更好的边缘适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梅笑寒; 刘瑾; 洪涛; 尤素霞; 程小刚; 田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近颊根三根管的临床诊疗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患有牙髓炎的左上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牙科显微镜下根管探查及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辅助影像学检查,明确了左上第二磨牙含有3个牙根、5个根管,其中近颊根有第三根管的存在。结合完善的根管预备、清理、消毒、充填和微创的嵌体修复,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年及2年随访时患者均表示患牙无不适,可正常使用;X线片示充填完好,根尖周组织无异常。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发生率为0.11%~4.2%,单纯通过X线片很难发现额外根管,医师应通过CBCT、手术显微镜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根管的数量与解剖形状;当上颌磨牙存在近颊3根管时,医师应避免过度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结论对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进行根管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根管的解剖变异,借助CBCT检查,综合使用手术显微镜、超声及各种辅助器械来定位和治疗变异根管。
    • 萧剑浩; 黄容裕; 秦浩
    •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用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IPSe.maxCAD系列瓷块以及用CerecAC系统联合制作嵌体修复患牙119颗,完成修复即刻和半年后对修复体进行评估.结果:119颗修复体的外形、边缘染色、继发龋修复即刻以及修复半年100.00%达到A级,固位修复即刻100.00%达到A级.外形、边缘适合性、颜色适合性、牙龈除了颜色适合性复半年A级低于90%,其余A级均在90%以上.所有修复体修复即刻、修复半年均达到C级.结论: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用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效果较好,值得在牙科推广和应用.
    • 李汝霞; 李霞
    • 摘要: 牙齿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一恒磨牙(TFPM)是建的关键,对儿童颅颌面部发育、口腔健康和功能均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解剖特点、所处年龄段等因素影响,TFPM的龋坏率高.目前对于混合牙列期TFPM缺损的修复方式包括直接充填修复以及以嵌体类、不锈钢预成冠为主的间接修复.由于TFPM的特殊性,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的修复指南.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以维护TFPM的完整性,对临床医师及患儿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可通过改进材料性能和治疗方案等,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修复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