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屈肌腱

屈肌腱

屈肌腱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3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广东省第二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等;屈肌腱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汤锦波、马洪顺、乌日开西·艾依提等。

屈肌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6.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36 占比:93.25%

总计:2505篇

屈肌腱—发文趋势图

屈肌腱

-研究学者

  • 汤锦波
  • 马洪顺
  • 乌日开西·艾依提
  • 张经歧
  • 李保华
  • 李滨
  • 王晶
  • 裴福兴
  • 谢仁国
  • 郭明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晓克; 林静静; 倪晓; 李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指锁定训练对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手部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修复术后粘连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21例(33指),对照组22例(36指)。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手指锁定训练,对照组做常规手指主动屈伸训练,治疗7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上肢功能评分(DASH)以及治疗后患指对拇指捏力并计算其相较健侧指捏力的百分比。结果:两组患者TAM、DAS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4.8%(2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2.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ASH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S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捏力为(6.85±2.12)Lbs,对照组指捏力为(5.40±1.70)L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捏力百分比为(82.07±7.43)%,对照组指捏力百分比为(70.22±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0,P=0.001)。结论:手指锁定训练能够显著改善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患者的主动活动范围与指捏力,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治疗效果良好。
    • 刘宇舟; 陆征峰; 杨浩钰; 魏苏明; 龚灏; 芮永军
    • 摘要: 目的 介绍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对8例(9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运用wide-awake技术行屈肌腱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局部麻醉操作,术中、术后的疼痛度,术中评估出血情况及手指主动活动情况,术后早期、系统功能康复,TAM法评定手指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止血效果满意,不影响运动功能,局部麻醉操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评分2~4分),术中无疼痛(VAS评分0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VAS评分1~8分).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TAM法评定优5例(5指),良3例(4指).结论 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安全有效,有利于评估术中肌腱缝合效果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王骏; 刘振峰; 沈霞; 杨惟翔
    • 摘要: 目的 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 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 ±22.75)°,EPM 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 ± 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 <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张国磊; 张哲敏; 段文旭; 王丰羽
    • 摘要: 目的 评估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塞来昔布)在手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以及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锐器伤致手屈肌腱Ⅱ、Ⅲ、Ⅳ区损伤成人患者32例,随机分为COX-2抑制剂组和曲马多组,每组16例.记录2组术后的运动性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组间比较,对2组术后的手功能采用TAM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COX-2抑制剂组患者术后锻炼时的运动性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抑制剂组的手功能恢复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OX-2抑制剂用于手部屈肌腱损伤后的围手术期治疗,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术后手功能恢复满意.
    • 欧志学; 肖长晖; 黄海军; 秦泽众; 高小敏; 钟友碧; 杨进进; 杨澍
    • 摘要: cqvip:1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2009年开始反复出现四肢关节肿痛,在当地医院化验提示:血尿酸升高,考虑为痛风,但未做系统治疗,逐渐出现四肢关节肿块。2016年2月左示指出现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左侧手掌及拇指、示指、中指、环指桡侧半麻木,同年12月开始右侧手出现相同症状,当地医院考虑为颈椎病予治疗未见减轻,此后左侧腕部逐渐突起肿物,症状加重,示指出现屈曲挛缩,于2019年2月27日来我院就诊。
    • 尚运涛; 周彤; 梁京; 王浩汀; 李军勇
    • 摘要: 目的分析传统术式(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及微型带线锚钉修复术治疗外伤性手指屈肌腱止点断裂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屈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第二医院的外伤性手指屈肌腱止点断裂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微型带线锚钉修复)及对照组(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两组患者术后2、3、4个月行患指功能、伤口愈合评定,比较行两种术式后手指屈伸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P和PIP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大于对照组;手运动功能TAM分级:试验组优23例,良6例,可1例;对照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结论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屈肌腱止点断裂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患指术后的屈伸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术式,较传统术式具有较大优势。
    • 尚运涛; 周彤; 梁京; 王浩汀; 李军勇
    • 摘要: 目的 分析传统术式(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及微型带线锚钉修复术治疗外伤性手指屈肌腱止点断裂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屈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第二医院的外伤性手指屈肌腱止点断裂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微型带线锚钉修复)及对照组(皮下隧道细钢丝加压缝合术).两组患者术后2、3、4个月行患指功能、伤口愈合评定,比较行两种术式后手指屈伸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P和PIP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DIP屈伸活动度和TAM值大于对照组;手运动功能TAM分级:试验组优23例,良6例,可1例;对照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微型带线锚钉修复糖尿病患者屈肌腱止点断裂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患指术后的屈伸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术式,较传统术式具有较大优势.
    • 张航; 曾福俊; 刁杰; 蒋国华; 刘亚平; 唐林俊
    • 摘要: 目的 介绍完全清醒的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Wide awake)技术在手指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断裂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Wide awake麻醉下对18例20指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断裂伤患者进行手术.术后5~7 d开始行主动部分屈指、被动伸屈指活动,3周拆除外固定,逐渐加大主动屈曲幅度.术后对患指功能恢复情况随访.结果 术后18例20指伤口Ⅰ期愈合,全部获得4个月以上随访.按照手指Strickland标准对20指的手指活动度进行测量和评估,优10指,良4指,优良率为70%.结论 局麻清醒技术在手指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断裂修复术中应用安全,出血少,手术无疼痛,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王小磊; 金卓; 王翠红; 赵亮; 赵民; 李大村
    • 摘要: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icacy of Partial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dorsal transposition for reconstruction extensor Ⅰ zone. Mothods This group of 40 cases,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017.1.1-2017.6.30, before 20 patient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017.7.1-2017.12.31, 20 patients before hospital).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anchor nail repair of finger extensor tendon insertion point, the experimental points are the partial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dorsal transposition for reconstruction extensor Ⅰ zon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12 weeks. Results Finsh rehabilitation, ELINK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otion angle of 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and metacarpal joint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surgery (ASSH) TAM grading system was used for scoring: The control group:excellent in 5 cases, good in 8 cases, fair in 5 cases and poor in 2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excellent in 10 cases, good in 9 cases, fair in 1 case, poor in 0 case. After t test of two samples,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postoperative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artial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dorsal transposition for reconstruction extensor Ⅰ zone surgical method provided a satisfactory restoration of extensor tendon insertion point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目的 探讨应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本组40例,将2017年1月-6月入院的前2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12月入院的前2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锚钉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损伤,观察组应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术后康复训练12周.结果 康复结束后应用ELINK测量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角度,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ASSH)TAM分级系统评分:对照组:优5例,良8例,可5例,差2例.观察组:优1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观察组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