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9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法学、法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4分会场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消防安全)等;客观要件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炜、刘荔云、王守俊等。

客观要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23.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90 占比:76.74%

总计:1290篇

客观要件—发文趋势图

客观要件

-研究学者

  • 赵炜
  • 刘荔云
  • 王守俊
  • 蒋睿
  • 刘小宁
  • 喻碧丹
  • 孙广华
  • 张永红
  • 李蕊
  • 林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保民
    • 摘要: 从当下司法实践来看,寻衅滋事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处理起来相对复杂,其涉及的内容与环节较多,客观要件较多,处理时需要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情景作出分析,因而也容易导致案件处理过程中司法人员之间产生较大的分歧。诸如随意性的认定,情节严重、情节恶劣的把握等等都会成为司法人员产生较大认识分歧的关键因素。而在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的研究中都指出了对于客观要件的把握应是处理寻衅滋事罪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展开关于寻衅滋事罪与其客观要件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指导司法实践提供切实的依据。
    • 刘蓝璟; 刘卫华
    • 摘要: 虚假破产罪的本质在于,债务人通过不当处分财产的手段,利用破产减免债务制度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最终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债务人实施转移、处分财产行为应发生在破产程序之前,而不包括进入破产程序后实施的转移、处分财产行为。凡违反法律规定实施减少公司、企业财产或增加公司、企业债务的其他行为,均可认定为“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的手段除了债务人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还包括债权人或者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实施虚假破产”中的“破产”既包括破产清算程序,也包括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等广义的破产程序。只有《企业破产法》等民事法律的制裁不足以实现对虚假破产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时,才能认定虚假破产行为对债权人或其他人合法利益的侵害达到了“严重”程度,从而给予刑罚处罚。
    • 陈通
    • 摘要: 帮助犯的认定一直是国际刑法中的难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特殊指向性问题;二是帮助行为的促进程度问题.通过梳理特设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中有关帮助犯的案例,从帮助犯法理结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特殊指向性不应该成为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以及需要设置最低门槛来证明帮助行为的存在.针对我国有关帮助犯的相关规定,建议我国相关法律在对《罗马规约》进行转化适用时,应重新考量帮助犯和正犯之间的联系,合理接纳片面帮助犯这一概念,在对"共同犯罪"的认定上无须强调"故意"之条件,并客观看待帮助犯从属性问题.
    • 周雷
    • 摘要: 【裁判要旨】侵害技术秘密案件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应考虑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主观要件恶意即故意,无论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均可适用惩罚性赔偿。判断客观要件情节严重时,被诉侵权人是否以侵权为业、侵权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诉讼中是否存在举证妨碍行为、侵权受损或者侵权获利数额、侵权规模、侵权持续时间等均可以作为考量因素。如果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构成侵权,已实际实施侵害行为且该侵害行为系其主营业务的,则可以认定为以侵权为业。
    • 陈若冰; 王雪琪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紧张的形势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刑事案件激增,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学术探讨也日益高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是叙明罪状,而非空白罪状,能够引证参照依据的原因是其符合参见罪状的要求。参照依据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类的规范性文件,但不包括司法解释性文件。妨害传染病防治的实行行为包括违反医疗机构的管控措施及政府下达的强制措施,主观罪过应为故意,该罪客观构成要件应在刑法条文、实害结果、具体危险、刑法入罪与行政处罚区辨化上予以细化、完善。
    • 陈若冰; 王雪琪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紧张的形势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刑事案件激增,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学术探讨也日益高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是叙明罪状,而非空白罪状,能够引证参照依据的原因是其符合参见罪状的要求。参照依据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类的规范性文件,但不包括司法解释性文件。妨害传染病防治的实行行为包括违反医疗机构的管控措施及政府下达的强制措施,主观罪过应为故意,该罪客观构成要件应在刑法条文、实害结果、具体危险、刑法入罪与行政处罚区辨化上予以细化、完善。
    • 王敬波
    • 摘要: 政府行为可否作为不可抗力事由充满争议.行政协议对于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不同于民事合同.行政协议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职权、专业和行政程序等因素决定行政机关作为公方当事人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私方当事人对于政府行为的预见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应等同,应当建立行政机关的专业标准和私方当事人的一般人标准的双重标准体系.对行政机关提出政府行为作为不可抗力事由,法院应综合考量政策变化、规划变更等政府行为中行政机关的预见能力和控制能力,对行政机关采用严格审查的标准.厘清违约、情势变更和不可抗力,防治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的行政机关利用不可抗力逃避法律责任的现象.
    • 阮为民
    • 摘要: 抢劫罪,既侵害公私财产,又侵犯人身权利,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是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一人遭抢,众人惶惶。一户遭抢,四邻不安。抢劫罪,也是--种普遍高发的暴力性犯罪。尤其是近年来,在涉黑涉恶案件中,故意杀人、抢劫敲诈勒索犯罪比较突出,给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抢劫罪客观要件的探讨,对于我们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正,依法打击抢劫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 洪艺珣
    • 摘要: 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要件客观要件:第一,涉案的商业信息为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商业信息必须具有三个要素: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 徐翰卿
    • 摘要: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疑难问题.本文重点研究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在犯罪客体、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主观要件等方面存在的争议和疑难问题,以期推动该罪的理论研究,统一司法适用标准,从而更好地保护残疾人、儿童的合法权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