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658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3年苏州国际临床介入技术论坛、2011年多种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诊治若干常见疾病异同性比较专题研讨会等;子宫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由1427位作者贡献,包括斯拉甫·艾白、李卫平、林其德等。

子宫平滑肌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3 占比:5.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0658 占比:94.89%

总计:11232篇

子宫平滑肌瘤—发文趋势图

子宫平滑肌瘤

-研究学者

  • 斯拉甫·艾白
  • 李卫平
  • 林其德
  • 严隽鸿
  • 玉素甫·买提努尔
  • 陈珠萍
  • 丁传伟
  • 尼罗法·塞提瓦尔地
  • 黄凤如
  • 付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我于去年发现子宫肌瘤,此前进行术后复查时又发现了静脉内平滑肌瘤,请问这严重吗?是否又要手术?浙江王女士王女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又称脉管内平滑肌瘤病、血管内平滑肌瘤病、血管源性子宫肌瘤。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它的发生可能与雌孕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是由子宫平滑肌瘤(即子宫肌瘤)向静脉管内生长,或是静脉血管壁本身的平滑肌瘤组织增生后侵入管腔的肿瘤,除了静脉还可累及淋巴管。
    • 邵瑛慧; 刘宗谕; 吴飞; 李宁宁; 范丽梅
    • 摘要: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属于临床罕见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占子宫间质肿瘤(EST)的10%,占所有子宫肿瘤的2%。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US)[1]。由于ESN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与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难以鉴别,故基本依靠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本例报道患者术前考虑为子宫肌瘤,术中快速病理倾向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而术后慢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伴平滑肌分化。
    • 王晴; 郑晶莹; 丁连英; 赵韦欣; 王梦齐; 赵淑华
    • 摘要: 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罕见病理类型,它是FH基因胚系或体系突变引起,且以后者居多。该病虽较为罕见,但当它作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综合征的前哨表现时,严重的症状体征导致的早期手术以及术后病理为HLRCC综合征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可能。FH缺陷型平滑肌瘤的诊断以系统化的诊断方法为主,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但价值有限。虽然FH缺陷型平滑肌瘤的生物学潜能低,但突变来源不同导致患者治疗和预后也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散发性和遗传性FH缺陷型子宫肌瘤的鉴别是一个巨大挑战。该文就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 杜倩娥; 唐文军; 林海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检索并收集1957年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PBML案例报道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PBML患者的诊治过程,通过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共检索到151例PBM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10±7.05)岁,其中147例既往患有子宫肌瘤,大部分为胸部CT体检发现双肺多发结节,病理HE染色示梭形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ER(+)、PR(+)、Ki-67(−)或低表达。相关分析显示:患病年龄、发病间隔时间、结节大小、ER和PR表达、治疗方案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PBML极为罕见,多见于有子宫肌瘤病史的育龄期女性,该病预后好,生存期长,其预后与发生肺转移时间、起病年龄、结节大小、ER和PR表达及治疗方案选择无关,有关预后的相关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究。
    • 余娅; 彭昌盛; 崔陶
    • 摘要: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子宫肌瘤唯一的治愈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手术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生育能力,并增加了妊娠及妊娠后的产科风险。此外,由于部分子宫肌瘤可能病情稳定或在绝经后萎缩、变小,使得部分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更倾向于非手术治疗。本文概述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常用药物及实验研究中突显出可能具有治疗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期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李芳芳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均给予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分析超声造影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98.3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超声造影表现出环状增强50例(83.33%)、同步增强8例(13.33%)、向心填充2例(3.33%)。结论在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诊断中,运用超声造影能够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无创性,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作为临床首选。
    • 高琳
    • 摘要: 子宫肌瘤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卵巢囊肿在妇科也十分常见,分为功能性囊肿、出血性囊肿、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样瘤等。子宫和卵巢都是女性重要的内生殖器官,其患病或多或少都会对女性怀孕产生影响。那么,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可以怀孕吗?
    • 薛雪; 王晓林; 王新颖; 吕淑兰
    • 摘要: 目的 明确组织选择性雌激素复合物(TSEC)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为TSEC作为绝经激素治疗(MHT)的新方案及其对围绝经期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平滑肌瘤行核除术的患者,对手术切除的子宫平滑肌瘤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提取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α-肌动蛋白(α-Actin)染色、雌激素受体(ER)染色进行细胞验证,以不同药物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进行刺激干预,设立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组(17-β雌二醇+安宫黄体酮,E+P组)、TSEC组(17-β雌二醇+雷洛昔芬)、单独雌激素组(17-β雌二醇,E组)和对照组(无药物刺激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PCNA、Bcl-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TT实验显示,TSEC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无差异,E+P组、E组促进了细胞增殖(24h时间点吸光度值比较:TSEC组vs.对照组,t=-1.984,P=0.071;E+P组vs.对照组,t=-30.113,P<0.001;E组vs.对照组,t=-16.148,P<0.001。48h时间点吸光度值比较:TSEC组vs.对照组,t=-1.997,P=0.069;E+P组vs.对照组,t=-23.553,P<0.001;E组vs.对照组,t=-16.432,P<0.001)。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TSEC组PCN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E+P组、E组则增加了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TSEC组vs.对照组,t=-2.449,P=0.627;E+P组vs.对照组,t=-23.267,P<0.001;E组vs.对照组,t=-13.472,P<0.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P组、E组细胞G1/S时相转换减弱,TSEC组对其无明显影响。TSEC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E+P组、E组则增加了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TSEC组vs.对照组,t=1.225,P=0.289;E+P组vs.对照组,t=-66.136,P<0.001;E组vs.对照组,t=-50.215,P<0.001)。细胞凋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P组、E组细胞凋亡减少,而TSEC组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TSEC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无明显影响,与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等MHT方案相比,TSEC在围绝经期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胡绪洋; 杨云玲; 陈硕; 张燕茹
    • 摘要: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33例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本部及南院收治的33例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普通子宫平滑肌瘤患者64例,比较及分析33例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遗传学检测结果等临床特点。结果: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合并肾脏肿物发生率为24.24%,高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6.25%,FH阴性率、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阳性率高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肌动蛋白(Actin)(SM)强阳性、肌肉组织肿瘤表达的结蛋白(Desmin)中/强阳性、CD10弱阳性、平滑肌和肌上皮细胞(H–caldesmon)强阳性率低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随访至2022年5月均存活,1例复发,肌瘤细胞无转移。结论: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相较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病理特点,早期遗传咨询和筛查、FH检测对该病的诊断尤其重要。
    • 慈红非; 秦燕子; 李纯双; 马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标记、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病理学相关检查对1例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大体、病理学特征及免疫标记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巨检:灰褐色肺组织1块,切面见1.0-4.0cm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数枚,与周围肺组织界限尚清;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镜检:肿瘤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形态与平滑肌细胞一致;细胞分化较好,镜下未查见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结论 肺良性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疾病,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相关检查,治疗目前以手术切除病灶并结合内分泌治疗为主,肿瘤可复发,但患者的生存期一般较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