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6210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妇产科病理学术会议等;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相关文献由9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家富、郑伟、刘铭球等。

子宫内膜样腺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210 占比:99.37%

总计:46505篇

子宫内膜样腺癌—发文趋势图

子宫内膜样腺癌

-研究学者

  • 王家富
  • 郑伟
  • 刘铭球
  • 张宾
  • 马晓欣
  • 张红
  • 李国伟
  • 李畅
  • 江鹤灵
  • 章明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坤; 王静; 金春亭; 白睿; 刘军超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为EA组(n=31)和非EA组(n=14);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上皮HEECs细胞和EA细胞株Ishikawa、HEC-1A,并分别转染mimics NC、miR-146a mimics进行分组;另购得20只雄性BALB/c裸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各组织和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实验、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测定mimics NC组与miR-146a mimics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mimics NC组和miR-146a mimics组细胞中EMT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11A(BCL11A)的表达情况;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46a对BCL11A的靶向调控作用;采用裸鼠异种移植验证miR-146a对体内EA发生的影响。结果EC组织和细胞中的miR-146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mics NC组相比,miR-146a mimics组Ishikawa、HEC-1A细胞的miR-146a、E-cadherin、α-catenin水平及凋亡率明显升高,N-cadherin、Vimentin、BCL11A水平及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数目、侵袭数目、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过表达miR-146a可抑制E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BCL11A实现的。
    • 梁源; 刘钧
    • 摘要: 目的:探讨Sestrin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101例,同时收集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40例以及子宫内膜增生伴非典型性40例的石蜡蜡块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子宫内膜组织中Sestrin1、2的表达情况,分析Sestrin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Sestrin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明显低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0.05),Sestrin2还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estrin1的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无相关性(P>0.05),Sestrin2的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二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5.132,P=0.000)。结论:Sestrin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发挥了抑癌基因的作用,它们的低表达共同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进展,检测Sestrin1、2的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预后以及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汪沙; 段华; 郭正晨
    • 摘要: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普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为宫颈腺癌,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非HPV感染的宫颈腺癌包括宫颈胃型腺癌、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浆液性癌、宫颈透明细胞癌及宫颈中肾管腺癌,因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欠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究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肿瘤起源和病理机制,寻找高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诊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 钟穗兴; 丁莹莹; 艾丛慧; 金雁; 谭静; 王洪波; 张荟美; 李苗苗; 张娅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 沈玉婷; 罗文武; 赵荣荣; 吴正升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形性腺瘤基因L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1,PLAGL1)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β,ERβ)在子宫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UTEA)中的表达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筛选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UALCAN数据库分析PLAGL1和ESR2 mRNA在UCEC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UTEA及43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中PLAGL1和ERβ表达,分析两者与UTE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TCGA及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UCEC中PLAGL1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UTEA中PLAGL1高表达率为34.5%,显著低于正常组织(74.4%,P0.05);UTEA中PLAGL1与ERβ表达呈正相关(r=0.236,P0.05);ERβ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累及子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53错义突变均无关(P均>0.05)。结论UTEA中PLAGL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LAGL1和ERβ异常表达可能联合参与UTEA的发生、发展。
    • 黄小杏; 刘佳欣; 梁秀冰; 莫劲思; 曾庆苏
    • 摘要: 目的 研究雄性激素受体(AR)在不同分型的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诊断和治疗的E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入组的156例EC患者中检测了AR的免疫组化表达水平。根据常规诊断标准对EC组织学分型进行了验证(Ⅰ型120例,Ⅱ型36例)。对AR阳性率与不同的临床和组织学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是否绝经、EC类型、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级、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是否合并非典型复合增生、淋巴结转移情况、复发情况和患者结局。对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来评估组间的关联。结果 120例患者无病生存,24例带病生存,9例因病死亡,3例因其他原因死亡。33例(21.2%)患者复发。75例(62.5%)EC-Ⅰ和9例(25.0%)EC-Ⅱ为AR阳性。经χ^(2)检验评估,患者肿瘤组织中AR表达阳性率与EC类型、肿瘤分级、肿瘤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结局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R在EC中普遍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与较低等级、较好分化的EC有关。
    • 邓露丝; 刘舰鸿; 王乔; 杨帆; 郑莹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不孕2年,发现宫腔占位2月,于2019年9月9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患者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2年,2月前于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占位,考虑子宫内膜息肉,院外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分化。
    • 陈海红; 胡庆兰; 蒋学风; 罗志峰; 刘海红
    • 摘要: 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17(Kruppel-like factor 17,KLF17)、转录辅助因子退变样蛋白4(vestigial like family member 4,VGLL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20年4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集经病理确诊的标本共9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4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LF17、VGLL4的表达水平,分析KLF17、VGLL4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KLF1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25.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LL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强(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KLF17表达上调和VGLL4表达下调,二者可能与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 王宏睿; 李金玲; 张强; 张克勤; 张虎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与组织分化程度、微卫星、Ki-67的相关性。方法搜集68例首诊且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导核磁共振扫描,用FireVoxel软件在ADC图测得肿瘤感兴趣区的直方图参数。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直方图参数和CA125与组织分化程度、微卫星、Ki-67的相关性。结果直方图参数、Ki-67差距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统计计算出P90值对应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37)。直方图参数与组织分化程度呈低或中等程度负相关(P<0.05);平均数、最大值、P10、P25、P50、P75、P90、P95与Ki-67呈低等程度负相关(P<0.05)。结论ADC直方图参数和血清CA125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 游伟强; 吴小延; 叶才果; 王莉平; 林立鹏; 薛临先; 肖杨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99(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检查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体检或就诊的293例子宫内膜正常体检者(正常组)、359例无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良性组)、38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组及恶性组各分期CTC数量及HE4、CA199表达水平,以及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析CTC、HE4、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CTC数量及HE4、CA19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各分期CTC、CA199、CTC+HE4、CTC+CA199、CTC+HE4+CA199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HE4+CA199检测组合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符合率、约登指数等高于其他检测组合及单项检测,CTC+HE4+CA199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5、87.93%、92.79%。结论CTC+HE4+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筛查和分期预测的临床价值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