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书

子书

子书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专利文献190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文史哲、云梦学刊、中州学刊等; 子书的相关文献由2220位作者贡献,包括程超、黄鑫霞、刘洋等。

子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7.55%

专利文献>

论文:1909 占比:92.45%

总计:2065篇

子书—发文趋势图

子书

-研究学者

  • 程超
  • 黄鑫霞
  • 刘洋
  • 孙上斌
  • 务晓敏
  • 张恒
  • 杨树彬
  • 于刚
  • 姜山
  • 须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子厚; 刘久娥
    • 摘要: 当下教育为何大受诟病?因为我们没能回到教育常识中来。重读《曾国藩家书》,无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能获得多方面启发。与长辈、与诸弟、与二子书,语调谦恭、亲切、平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切己而虑深,言近而旨远,虽为一代名臣、政治家、大儒,却没摆出一副威严面孔,从中也找不到恭肃、刻板的教条和规训。“家书”中,《与二子书》共二百七十多封,历时20年,跨越了纪泽14岁到33岁、纪鸿5岁到24岁,正是他们成长的最重要阶段。这部“育儿经”,对我们当下的教育真是一剂剂“醒药”。
    • 刘书刚
    • 摘要: 王充以造论著说定位自己的写作,这种著述意识的构建,源于他对汉代子书体式变迁的观察。他在批评已有子书的基础上,明确“论”的独特性,但同时又意识到,自己所作之论只能归入子书中,其著论也成为东汉子书的典型创作模式。他时或将造论著说区别于上书奏记,时或又混淆二者,也体现了随着子书著述的专门化,书奏之文在子书中逐渐边缘化并最终被剥离出去的过程。以作论为己任,同时又将之与其他著述方式分合不定,王充鲜明自觉而又层次复杂的著述意识,是汉代学术变迁的产物,既反映了子书的分化及其创作的日趋专门,也对认识集部的产生有参考价值。
    • 周泉根; 周娟
    • 摘要: 从诸子文式微、文集肇兴、论体文勃发又遽衰,及六朝文学观念明晰、审美意识自觉等角度梳理彼此历史辙迹和之间嬗续因果,可发现:随着"轴心时代"的结束,志共道申、智周宇宙之诸子著述难以为继;炎汉随之焕乎辞赋,诸子泯于辞章而文集取代子书;儒林、文苑既不能博明万事,适辨一理之文便随清谈、辩经、经疏、政论等事体郁然勃兴.文事日滋、论辩勃兴,文体、风格遂不能不甄别,源流、价值不能不辨证,熔裁、神思、批评亦不能不考辨,文学审美故此自觉于诸子衰微而论辩勃兴之际.论辩其所以继晚周横议而起,论体其所以隐约子书精神而兴,推鞠时代,四言可尽,其一,由经学而玄学,论题渐渐抽象而专门;其二,由清议而清谈,品题于是滋蔓而丰富;其三,由方术而佛理,辨雕寖寖然精致而深刻;其四,文学自觉,论体从观念到实践遂有其自身之体性边界和创作实绩.要而言之,论体文嬗续于诸子著述衰微之历史轨迹,既勃兴以继乎诸子,又接踵文事日滋、文集日富之历史车辙而与之腾芳,于此消彼长之间,文学自觉正与论体勃兴彼此发明、互为因果.
    • 文之
    • 摘要: "先生曰:‘与叔倒分明似横渠之说,看来塞中也有通处’。如猿狙之性即灵,猪则全然蠢了,便是通蔽不同处。""‘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如人头向上,所以最灵;草木头向下,所以最无知;禽兽之头横了,所以无知;猿狙稍灵,为他头有时也似人,故稍向得上。"(《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张子书一》)人与动植物之所以不同,直观看是因为头长的方向不同:草木的头长在地下,所以无知;动物四肢着地,头则横向生长,也不如人;猿狙之所以稍灵,是因为它有时候也像人一样,会站立起来。
    • 周臻君; 鲁建辉
    • 摘要: 《孟子》一书自诞生以来,从周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它的文献类型不断地变迁,经历了"诸子书""博士传记""九经""十三经"各种身份的起伏变化.同时,它的历代注疏所关注的重心、特点、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也因此与时化易,其文化意义在于《孟子》对人们心中战斗精神的激扬和对社会疾病的药石治疗.
    • 刘桂鑫; 孙伟娜
    • 摘要: 《人物志》篇次安排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须顺其篇第做其本身系统的理解。《九征》《体性》两篇为纲领,将人的才性做全面的揭示,并确立“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的观人原则。自《流业》至《英雄》六篇从不同角度划分人才类型,分析其特点及所宜从事之职务,以人物名实之相副应官司名分之差别,是《九征》《体性》所言人物才性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八观》《七谬》《效难》论观人法,把《九征》《体性》观人原则具体化。末篇《释争》为全书附论。至于各篇,则皆为逻辑严谨的优秀论文。汉魏子书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对结构系统性的明确追求,《人物志》是这一传统的产物和代表性成果,并使得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的出现顺理成章。
    • 杨思贤
    • 摘要: 以先秦著作为典范,可以揭示子书的三个特征.在思想内容上关怀现实,是立说求治之书,体现了古代学术思想与政治生活一以贯之的密切联系;在著述形式上独立于经典,无复依傍,最大限度释放了思想创发的活力,与"注疏体"构成反题;在立场定位上批判官学,属于平民学术,先秦的子书主要讨论三代之学,汉代以后的子书主要针对以经学为核心的官学.利用子书的上述特征,可以厘清子书与子部的概念边界,并确定诸子学的研究对象.
    • 杨玉华
    • 摘要: 此文论述了杨明照先生毕生以研究子书为志,通过对《文心雕龙》《抱朴子外篇》《刘子》三部子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赞誉,奠定了"龙学泰斗"的重要学术地位。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的"子书"性质作详尽辨析,对明照先生研究子书的意旨方法做总结梳理,对其"拉网式""穷尽式"广举例证来对古典注释方法进行"说文解字"式的研探,以期对研究传扬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有所裨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