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屯河组

头屯河组

头屯河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8253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学报、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头屯河组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景维、文华国、祁利祺等。

头屯河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253 占比:99.93%

总计:118336篇

头屯河组—发文趋势图

头屯河组

-研究学者

  • 于景维
  • 文华国
  • 祁利祺
  • 柳妮
  • 李云
  • 郑荣才
  • 修金磊
  • 刘亚鹏
  • 孙卫
  • 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声明; 唐湘飞; 毛广振; 牛军杰
    • 摘要: 恐龙沟地区是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铀成矿地段,铀成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上段沉积相特征研究相对较低。通过钻孔岩心编录、测井曲线解释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头屯河组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头屯河组上段含矿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多发育平行层理,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概率累计曲线呈两段式、三段式和多段式分布。富含碳化植物碎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砂体连片分布;晚期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发育,局部发育河口坝。通过对区内沉积相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认为头屯河组上段铀成矿主要受沉积相变、沉积旋回性、还原条件、砂体非均质性等因素控制。
    • 刘可; 高崇龙; 王剑; 刘明; 罗正江; 王柯; 邓毅; 任影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下组合(侏罗—白垩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准南东段侏罗系头屯河组是下组合重要的储层发育层位之一,但目前有关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未有系统研究。综合利用取心井的钻测井、镜下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测试、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条件,对头屯河组储层基本特征、成岩演化及物性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准南东段头屯河组储层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强,储层内部杂基含量较低,整体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1.6%,平均渗透率为5.7×10^(-3)μm ^(2),整体属低孔低渗—中孔中渗储层,孔喉结构以中孔—大孔、粗喉道为特征,且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但胶结物含量较低,溶蚀作用表现为酸性溶蚀,且储层整体成岩程度较低,主体处于早成岩A-B期,仅部分达到中成岩A期。头屯河组储层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并包含构造压实和埋藏压实两方面,此外碳酸盐及黏土矿物胶结使得储层物性进一步损失。尽管溶蚀增孔作用相对有限,但目前由于储层已开始进入中成岩阶段,地层酸性流体在深层将增强,使得溶蚀孔隙增加;早期缓慢埋藏—后期快速深埋和快速抬升的埋藏方式,加之地层超压的出现和地温梯度的持续降低,使得头屯河组储层物性得到有效保存。
    • 杨佐怀; 董越; 刘畅; 刘珉; 朱永胜; 周玉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铀矿是近年来“煤铀兼探”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详细研究该矿铀的赋存状态,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及选冶开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扫描电镜、α径迹蚀刻、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对该区重要含矿层头屯河组发育的铀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铀主要以铀矿物产出,主要是沥青铀矿,另外存在少量钛铀矿和含U、Si、P、Y等元素的未知铀矿物;其次呈吸附态产出。这些铀矿物多呈不规则状、胶状、肾状、葡萄状和超显微状,分布在粘土矿物、黄铁矿及有机质中。逐级化学提取分析发现,各形态铀的含量不均一,其中主要为残渣态,平均为87.71%;其次为弱酸提取态和可氧化态,分别平均占6.51%和5.09%。综上所述,硫磺沟地区头屯河组铀的赋存状态主要为铀矿物和吸附态两种形式。含U、Si、P、Y等元素的未知铀矿物还需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发现新矿物的可能。
    • 罗居德; 刘云华; 夏昭德; 汪帮耀; 范媛媛
    • 摘要: 在野外勘察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运用粒度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多碎屑三角端元分析等方法,对新疆昌吉南部侏罗系头屯河组进行研究.认为头屯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及滨浅湖亚相.碳氧同位素样品结果显示13CV-PDB值均在-9‰~-17.3‰之间,平均-13.275‰,(18)^OV-PDB值在-14.2‰~-16.2‰之间,平均-15.425‰,(18)^OV-SMOW值在-14.2‰~-16.3‰之间,平均-15.05‰,表明头屯河组砂岩形成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成岩压实的温度范围为99.26~114.1°C,埋深在4.34~5.23 km之间,平均4.87 km.物源分析反映其主要为隆升基底、岛弧造山带的构造背景,并在沉积后期显示为混合物源区.侏罗纪沉积环境由潮湿型气候逐渐向干旱型气候转变,在头屯河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发生多次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与较强氧化环境之间的交替转换.
    • 王亚如; 张昌民; 冀冬升; 朱锐; 付文俊; 王泽宇; 刘家乐
    • 摘要: 为确定齐古断褶带头屯河组—清水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元素分析,选取对沉积环境较为敏感的钒(V)、铬(Cr)、镍(Ni)、钴(Co)、锶(Sr)、锆(Zr)、镓(Ga)等元素,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水深及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头屯河组—清水河组为氧化环境沉积,极个别时期为短暂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Ga、Sr等敏感元素及Sr/Ba指示,研究区头屯河组—喀拉扎组沉积期以淡水环境为主,局部可能有短暂的半咸水环境;清水河组古盐度波动较为频繁,其沉积期咸水与淡水频繁交替。根据Co元素估算,头屯河组—清水河组沉积期水深为2.05~74.20 m,水体深度波动较大。头屯河组—喀拉扎组沉积期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向炎热干旱,清水河组沉积期又逐渐转向温暖湿润。
    • 靳军; 唐洪明; 周基贤; 刘淼; 张文锦; 周翊
    • 摘要: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头屯河组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填隙物类型多,孔隙结构复杂。潜在酸敏损害与室内评价出现严重矛盾,储层敏感性表现出差异性。通过岩心驱替、铸体薄片鉴定、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岩心实验,开展了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具有弱速敏性、中等偏强—强水敏性、中等偏强—强盐敏、中等偏强的碱敏性以及弱—中等偏弱酸敏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差异与填隙物类型多,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有关;富自生石英(直径小于5μm)胶结物的头屯河组储层,酸碱液溶蚀表层黏土导致自生石英等晶体从骨架颗粒表面剥离,形成可移动微粒,堵塞孔喉,呈现中偏强—强酸敏、碱敏损害,这种形式的损害机理与传统二次沉淀等损害形式不同。敏感性损害机理表明,各类敏感性具有叠加效应。
    • 唐文军; 黄凡; 尹东迎; 于枫林; 欧阳甫
    • 摘要: BXX井区头屯河组油藏需要解决有利目标区优选及单井射孔井段优化等问题,根据现场的实践经验,从单井出发,利用影响产能的测井特征参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进而计算综合因子进行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落实各类储层在平面的展布特征,指导油田下步开发.
    • 于景维; 牛志杰; 祁利祺; 孙新铭; 柳妮; 张进; 曹嵩
    • 摘要: 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北部斜坡区(阜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进行探讨,为研究区头屯河组储集层深入勘探提供指导.综合运用钻测井、岩心描述、薄片、粒度、(恒速)压汞曲线以及核磁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头屯河组储集层的微观、宏观非均质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储集层发育2类孔隙结构,造成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较强;储集层包含3类粒度韵律、2类渗透率韵律以及2类夹层不均匀分布导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分层系数以及砂地比不均导致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非均质性系数反映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宏观非均质性整体表现较强.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对头屯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程度都有影响,以成岩环境为主.最终认为研究区勘探目标区为应首选头一段河道砂体主体区域.
    • 章彤
    • 摘要: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头屯河组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差异大.为确定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通过测试典型岩心样品离心前后的核磁共振T2谱,定量评价疏松砂岩油藏储集层的T2截止值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分析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头二段储集层孔隙类型复杂,喉道细小,连通性差;根据T2谱计算,油藏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为80.42%~82.57%,平均为81.39%;可动流体孔隙度为13.91%~17.98%,平均为15.88%;T2截止值为1.86~4.64 ms,平均为3.06 ms.可动流体主要来自较大孔隙,束缚流体则主要分布于较小孔隙.疏松砂岩岩心样品的最佳离心力为1.02 MPa,较大孔隙发育程度较差的4号和7号样品,4次离心过程中较大孔隙和较小孔隙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明显;而较大孔隙发育程度较好的5号样品,离心力的增大能够使整体的可动流体饱和度显著上升,在离心力接近1.02 MPa,即最佳离心力时,不同孔隙对于可动流体参数的贡献几乎没有差异.
    • 冀华丽; 郭强; 秦明宽; 刘章月; 何中波; 杨帆
    • 摘要: 以含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分析及单井—联井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砂体特征.研究认为:喀木斯特地区头屯河时期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组合,一种是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一种是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并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5种亚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头屯河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杂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具有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特征.喀木斯特头屯河时期沉积相展布具有"北辫南扇"、"盆大水浅、河长扇短以及坡缓"等特点.头屯河组沉积相对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位体系域的粗碎屑产物可为铀成矿提供较大的容矿空间;②辫状河道砂体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砂体的稳定连通为流体运移和成矿提供良好的条件;③特殊的大型"泥-砂-泥(煤)"结构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发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