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母

声母

声母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5篇;相关期刊699种,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教育:小学教师、语文研究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声母的相关文献由157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琪峰、张小芹、方倩等。

声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2 占比:94.9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1.48%

专利文献>

论文:55 占比:3.55%

总计:1550篇

声母—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燕芬; 张春华
    • 摘要: 济阳方言以济阳街道为代表,语音系统包括声母26个、韵母36个、声调3个,境内的语音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声调上。在声母方面,古精组声母今读,细音无别,洪音则有三种读音类型;知庄章声母今读也有三种读音类型。在声调方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汉族居住地有3个声调,回民居住地则有4个声调。济阳方言音系所呈现出的回汉声调差异实质上仍是地域差异的表现。
    • 石绍浪
    • 摘要: 文章根据李氏暗码,重新构拟了《李氏音鉴》的22韵部,并分析其音系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李氏音鉴》创作初衷是为当时人读书识字建立一个理想的标准音。不过,受时代和个人因素的限制,李氏音系在内部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算不上合格。
    • 董振邦; 夏远力
    • 摘要: 赤峰历史悠久,多民族杂居。赤峰方言区的临界清晰,方言成因明确,由于驿站、灾荒、贸易和通婚等原因大量汉人进入赤峰地区。各方言在赤峰地区糅杂,在清朝末期逐渐形成赤峰汉语方言。赤峰话声母系统较普通话多两个,分别为疑母[η]和微母[v]。赤峰汉语方言声母“见组”字和“精组”字分化成舌面音不够彻底。部分声母送气音在赤峰方言读为不送气音的成因复杂,首先是受全浊声母清音化的影响;其次是受声旁误读影响。相较于普通话,初、莊、生三组声母变化规律在赤峰话中更符合语音正常发展规律。赤峰汉语方言韵母数量与普通话一致,主要差别是赤峰话中元音舌位普遍较普通话靠前。赤峰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数量一致,但是音域较窄,调值仅能达到4度,达不到5度,赤峰汉语方言语流音变中没有半上声的变化,半上声读为阴平。
    • 唐运芳
    • 摘要: 恩施市位于鄂西南部,恩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与北京话的声韵调极其相似,但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通过对恩施方言进行实地调查,从声韵调出发可将恩施方言中的异读现象分为声母异读、韵母异读和声调异读三大类,力求从共识层面与历时层面上分析恩施方言中的异读现象。
    • 刘一梦
    • 摘要: 青岛电视台于1984年所录制的电视戏曲片《王三卖鱼》,是新时期即墨柳腔的代表作,它基本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即墨方言的原汁原味。以《王三卖鱼》中的音韵现象为例,对这一时期即墨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探讨。就声母特点而言,《王三卖鱼》分尖团,知庄章组分为平翘,日母多读为零声母。就韵母特点而言,二合元音[ai]简化为单元音[ɛ],有些果摄喉牙音舒声韵字、入声韵字的读音,具有地方色彩。从《王三卖鱼》中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二等[i]介音的出现要早于韵母单元音化;此时即墨柳腔中还没有明显的鼻化元音,之后[a]元音产生鼻化,这反映出近四十年的韵母变迁。同时,还出现了同一个词的语音叠加现象,如“给”既保留了土语读法,又在不同语境下透露出普通话的影响。
    • 周勃霖
    • 摘要: 桑植的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但同时也具有其浓厚的地方性特色。本文主要从桑植方言的声母出发,与汉语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桑植方言中的声母比普通话声母多 7 个,其中 4 个舌叶音、1 个唇齿音、1 个舌面前音、1 个舌根音都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并于此探寻其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进一步溯源桑植方言声母在中古时期的面貌,以期为推广普通话以及对桑植方言语音的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 陈晨
    • 摘要: 内蒙古赤峰位于中国的东北部,离北京近,普通话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标准。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当地也存在很多特色的方言,产生了与标准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本文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对赤峰地区的方言语音进行了详细分析,探寻其与普通话语音差异的原因,并从播音发声的角度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 孙立新; 傅来兮
    • 摘要: 从声调、声母、韵母、声韵拼合四个方面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问题。因为古入声字在陕西方言里声调的分派规律跟普通话不尽一致,加之普通话对古入声字韵母跟陕西方言的读法不尽一致,所以,陕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古入声字要注意多下功夫。陕北及关中方言把普通话读作zh、ch、sh声母的大约一半字读作z、c、s声母,宝鸡一带以及陕南宁强等处把古泥母洪音字读作l声母,关中许多方言点以及陕南洋县等处保留了尖音。普通话前后鼻韵母en、en2组在陕北及宝鸡一带合并为en组韵母。普通话zh、ch、sh、r声母拼合口呼的字在关中方言区的读法很复杂,如三原、彬州、长武、岐山、渭南等处读作舌尖前声母拼以为韵母或介音的音节,西安等处读作唇齿音声母拼洪音,宝鸡等处读作zh、ch、sh、r声母拼洪音。在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有关问题时,主要采用声旁类推法。
    • 徐坤宇; 石锋
    • 摘要: 本文解说普通话简明音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汉语拼音的实际发音,在汉语语音教学中取得较快的进步。
    • 卢奋长; 梁金凤
    • 摘要: 现今台语支诸语言普遍是四声八调的声调格局,其文字声调的标示方式则有两大类型:一是源自婆罗米字母体系文字,只使用2个声调符号,以傣泐文、泰文和老挝文为代表;二是新创制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使用4至6个声调符号,以壮文、布依文和岱-侬文为代表。前者代表原始台语声调只分四声阶段的标示方式;后者则代表现今台语支语言声调四声八调格局的标示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依据古声母的清浊区别来标示声调,但它们都反映了文字创制时期的历史语音面貌。文章对傣泐文、泰文、老挝文、壮文、布依文和岱-侬文6种文字的2种声调标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台语支语言声调的历史演变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