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2-11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

会议文集: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方言字字体类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研究角度、对方言字概念理解等方面的差异,至今都未能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略加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方言字”概念范围的科学界定是方言字字体类型划分的重要前提。还要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字形归类体系的层级性,并且批判继承“六书说”理论。总之,笔者建议在划分方言字字体类型时,在科学界定“方言字”概念范围的前提下,将对字符来源的考察作为分类体系的第一个层级,然后再充分考察字符形音义功能的属性,结合“六书”系列理论学说的名目对具有相同形体特征的字体进行归类命名,以求字体类型分类体系尽快得到统一。
  • 摘要:晚清郑珍所撰《亲属记》,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称谓辞书.该书系统收录了汉语亲属称谓词语,并作了大量的语言文化考证,可以补正《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词目失收、书证偏晚、缺少书证和义项不全等问题,具有文化史、语言学和辞书学三方面的研究价值。
  •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概念场"和"词汇系统"为立足点,对《鼻奈耶》中"持握"概念场进行共时描写.同时,辅以《三国志》中的用例,试图较全面地描述出"持握"概念场在晋朝(公元265-420年)的共时面貌.
  • 摘要:于根元在语言学中"潜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占位"说,本文从新字的产生分析了文字学中的"占位",汉字占位的原因,既有内部的发展,也有外部的推进。一类汉字能长足发展,是因为其自身所占据的条件符合汉字的总体发展规律,符合人的认识特点,占位的原因,还和有利的时机和外部因素有关。占位不仅促使汉字系统的长足发展,还有助于扩大汉字的研究视野,并且充实汉字学理论体系。
  • 摘要:本文是从清代著名学者桂馥所著学术笔记《札朴》卷九《乡里旧闻》所附的《乡言正字》中选取数段语句,对其中字面生涩的方言词进行了疏通诠释,诠释过程中辅以当今现存的方言,力求用浅显的语言将其表述清楚.
  • 摘要:甲骨刻辞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语言的某些方面也有着与后世汉语不同的特征,特别是甲骨刻辞的祭祀动词,更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中的许多语言现象与后世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人们单纯地以语法为手段,试图去解释其语言现象,很多问题人们无法得到合理解释。人们认为语用学在这一方面,可能会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给一些问题找到更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见,虽然有一些学者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张玉金先生、沈培先生、郑继娥先生等。但其实这一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语用学的理论来解释甲骨刻辞的一些语言现象,这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去探索。
  • 摘要:"果蓏"一词历来被分为"果""蓏"两个词来解释.其实它是联绵字,表"果实"义.从语源学角度分析,"果蓏"来源于先民对果实滚落声音gululu或kululu的模仿,构拟其古音声母形式为"* kl-",之后上古汉语复辅音分化成单辅音,"* kl-"分化为"k-""l-"两个辅音.随着这一语音广泛采用,"* kl-"又演化出众多与"圆""环"意义相关的词.
  •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多义"单词"释"词"为基础,总结其修订成果的同时也指明,在第6版中还有些多义"单词"释"词"的释义所指义项不够明确,具体体现在《现汉》第6版中释词的释义中含有“也叫也说有的地区叫+被释词”等词句呼应被释词,但是释词后没有被释词标明所指的义项,而且《现汉》第6版中释词的释义中没有“也叫也说有的地区叫+被释词”等词句呼应被释词,释词后也没有标明被释词所指的义项,并且《现汉》第6版中释词是兼类词,但是释词后没有标明被释词所指的义项,以及同释词在《现汉》第6版中有两个及以上词条,但是释词后没有标明被释词所指的词条。
  • 摘要:现行的现代汉语高等教材与一些语法研究中关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定义和研究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有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比较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西班牙语、日语在表达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时的差别,并从这个差别人手,发现了缺少其他语言表达方式(如西班牙语的两种系词与日语的形容词或活用形与句尾豁着成分变化等)的汉语,是通过将形容词作为谓词,并且依靠形容词谓语部分的不同组合形式来区分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在龙果夫对形容词参与组成的各种谓语成分的研究的基础上,人们一共总结出了十一种与形容词的性质与状态有关的谓语组合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汉语所具有的分析语特征,与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相关的语法意义已经融入到句法的组合之中,融入到语序和虚词之中。正因为如此,朱德熙主要依靠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无法表现汉语形容词在性质和状态方面的语法意义。但是,朱德熙提出的重叠形式为ABAB一类的状态形容词却能依靠词类身份只表达状态方面的语法意义,这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复杂。
  • 摘要:20世纪,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深入,苍溪方言的语音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拟分析、归纳苍溪方言声母的音变现象,主要探讨影响苍溪方言声母语音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普通话的影响,词的使用频率的影响,个体自身社会条件的影响,以及交流对象的影响。探讨的主要因素都是影响苍溪方言声母音变的外部因素,这并不是说苍溪方言声母音变只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音系内某些音素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引起语音变化,只是音系内部变化较为缓慢。
  • 摘要:2004年-2012年这八年间,中国学者对于索绪尔的研究开始呈上升趋势,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学者对于索绪尔的研究,主要有:索绪尔思想来源、索绪尔与其他学者思想上的比较研究,并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出现的一些语言观做本体的研究,而且运用索绪尔的理论进行实践性研究,最后,研究了索绪尔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及后人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功过评说.
  • 摘要:众多语言学家对"王冕死了父亲"这一句式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并提出不同的假设和解释.本文站在众多学者的肩膀上,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的一些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找出其基础形式和深层结构,并分析其转换过程.文章认为这一句式的深层结构原型是"NP+VP"这种语类规则,而不是各种在表层结构中形成的句子."王冕死了父亲"其实是两个"NP+VP"这样的句子结构在历史发展中通过嵌套和移位形成的一个新的"NP+VP"结构,这种结构承担了原来两种结构所表达的全部意义.只是这种新的结构中"VP"具有特殊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能承担这种新结构赋予的职能.
  • 摘要:笔画组合关系一般有相交、相接、相离三种关系,可是人们所举的例字经常也包括其他的笔画组合关系,这是因为现行汉字笔画组合关系存在显隐性,且强度为:相交>相接>相离.
  • 摘要:传统“六书”中,形声字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较,是属于后起的造字方法。它的产生,是由汉字的表意性来决定的,是汉字形、音、义相互作用的产物。形声字的产生,既让汉字保持了表意性,又遏制了汉字向纯表音方向发展的趋势。就方块壮字而言,主要是以汉字作为参照,通过仿拟、引进的方式而造的字。因此方块壮字和汉字的造字方式大相径庭。不管是汉字还是方块壮字,形声字都占绝对的优势。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六书”理论适用于汉字分析,同样适用于方块壮字的分析。早期汉字形声字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加上提示声音的符号,甲骨文、金文中较多,后来在表意字的基础上添加与表达的概念相关的提示符号。汉字形声字不仅从声符、形符与该字的关系分析,其分类因声、韵、调的不同而成等级的分为规则形声字、准规则形声字及不规则形声字。由于方块壮字形声字的类型主要是汉字与汉字组合、汉字与偏旁组合,其结构往往比汉字形声字更复杂、笔画更繁多。若为汉字与汉字的组合,当然也更难辨认声符和形符的分工。
  • 摘要:巴克的《么些研究》出版于1913年,是最早的东巴文研究性著作之一.它对东巴文的注音虽不甚准确,但有开创之功.本文着重分析巴克注音的声母、韵母以及其特点,以期客观评价巴克的东巴文研究的成就.而按照法语字母或法语字母组合在法语单词中读音规则来解释巴克的标音,将巴克的标音转化为国际音标。为验证这个推测,以《纳西象形文字谱》的注音为标准与巴克的注音比较。
  • 摘要:对于"六书"的性质,当前的汉字研究学者主要有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类型两种观点,本文通过论证,意在证明"六书"的造字法性质.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形体具有不同的构形特点,小篆字形和距离汉字产生时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形体已有一定的差别,但汉字的发展又具有传承性、渐进性,小篆距古汉字产生时代还不远,汉字形体还没有经历隶变、简化等大的变动,并且,许慎分析小篆字形,考察汉字本义,是为了推测造字意图的,进而推断出这个字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结构分析仅仅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
  • 摘要:《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卷》释文有关时间方面的处理,或缺字,或脱文,或错误.本文核对拓片,考察干支,参照《中国历史中西历对照表》进行考证,进而做出补正.既有利于对该材料的科学利用,也为整理其他出土文献在方法上提供有益的参考.
  • 摘要:物量表示法是一种具体而又很重要的语法形式,研究这种语法形式可以将语言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共时与历时的历史中,对现代汉语也有重要意义。虽然众多学者已从历时的角度对汉语物量表示法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些总结和概括,许多观点也达成了共识,但运用科学准确的定量统计方法,对各个时代的作品作穷尽式的研究却很少。笔者选定《四川历代碑刻》作为突破口进行试点研究,对物量表示法这一普遍的语法现象分别进行定量统计,详细分析,然后对每种物量表示法进行汇总和统计,达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由此看出部分和整体在语言发展中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并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当然,仅《四川历代碑刻》所收的201通历代碑版并不能反映历代的语言全貌,但也不能否认它的确代表了历代的语言发展状况,是必不可少的语料。
  • 摘要:"到"和"至"在古汉语里是一组同义词,都能指称到达概念.本文以《鼻奈耶》作为研究语料,根据两者在句中的组合关系先对其全面地共时描写,再对两者关系作出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出两者在魏晋时期指称到达概念的不同之处:"到"暗含直接到达目的地,强调动作结果;"至"是指向目的地,但还需一个过程才能到达,侧重动作性.
  • 摘要:本文通过概念场词汇系统的理论,对中古时期汉译佛经《鼻奈耶》中的"施与"概念场词汇系统中的成员,在共时平面上做了一次详细的考察,对其搭配和指称情况进行了详尽描写,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 摘要:安阳县西南片西依太行山余脉,东临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平原山区交接带.由于山谷丘陵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阻隔,当地方言无论是在语音还是词汇、语法上均和普通话及河南其他方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象声词的使用上更是独具特色,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象声词系统.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象声词无非只是语音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他们所描摹的声音是相同的。但是,一旦作为语音形式存在,也就意味着它们属于语言符号的范畴。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象声词只是对客观声响的僵硬的摹写,不承认它们有自身的意义,不承认不同的形式间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内部含义,这是违背语言的社会性这一特征的。而安阳县西南片方言中象声词不仅可以充当主语,还可以充当谓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做独立成分,可见,当地象声词在充当句法成分上的作用是比较全面的。
  • 摘要:度量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管朝代变更,只要有交易就存在度量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田地的度量必不可少,但是古今的度量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计量单位可能变了,有的计量单位可能没变,但是进率及具体实指多少却改变了.本文以周朝的地积单位"田"为主要讨论对象,分析一田的面积有多少,以及它和"亩"的关系.对地积单位"田"的讨论和正确理解,有利于更准确地释读商周铭文等.了解古亩和今亩的关系使人们对周朝地积概况有一个直观的把握,对分析周朝的社会制度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中《五祀卫簋》的铭文为代表).
  • 摘要:假借字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的用字问题,语音相通是假借字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假借字的语音相通是依据什么标准呢?本文就以《诗经·国风》中的假借字为材料,进而分析假借字的音近度.研究发现:在《诗经·国风》当中的假借字多是借用读音相同的字作为假借字,比例占到了40. 66%。另外,在声母、韵母、声调当中,更多看重的是韵母相同或者是韵母和声调相同而发生语音的相通。因此,可以说《诗经·国风》中假借字除了借用同音字外,假借字的音近度主要是强调韵母的相同或者韵母和声调的相同。
  • 摘要: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现代汉语人体名词作了界定.其次,详细地描写了现代汉语人体名词的造词方式和构词方式,并分别按不同的造词法和构词法进行了分类.在现代汉语人体名词的音义相对任意结合法,说明法,比拟法,双音法四种造词法中,采用说明法造的现代汉语人体名词最多,采用音义相对任意结合法造的现代汉语人体名词最少。将现代汉语人体名词按单纯词、派生词和复合词进行了分类,在复合词中又分为偏正、联合、主谓三种构词方式。可以看到,人体名词的构词方式以复合为主,而在复合词中,又以偏正结构的词最多。
  • 摘要:"黄桑桑"在重庆方言里色彩意义丰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只表颜色的词.本文试从"桑"及"黄桑桑"语汇、语义、语用几个方面浅析,重叠是一种很有特色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构词手段,实质就是将音节、语素或词重复排列,从而改变其语法或语义功能。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并且,汉语方言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从历史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讲,方言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大大丰富了汉语史甚至是汉民族的发展史。所以,既然“黄桑桑”一词在重庆方言里作为一个语言事实,有必要“澄清”它的真实身份,以便人们更好地运用该词。
  • 摘要: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从社会发展与词汇关系的角度,通过对福建省安溪县一带闽南口语真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时动态分析法,分析闽南语[kau24t(c)au31]这一词汇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贬义向褒义演变过渡的成因,及其所折射出的闽南人从排斥到包容的社会心理变化,从而对其词汇形式进行追溯、探讨.
  • 摘要:有关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的研究可以说是越来越成熟,不论是利用三个平面进行具体语法现象的研究,还是对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进行完善和补充.而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也的确给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试图从转换生成语法模型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认识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以求通过这种理论之间的比较进一步理解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转换生成语法模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模型的确立及模型缺陷的发现都暗合了语法分析中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观点.通过观察转换生成语法模型的发展过程,可以进一步体会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和传统经典语言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普适性.
  • 摘要: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是一个纳西族乡,三坝乡的东坝日树湾村是其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纳西族古村落,也是纳西族汝卡支系聚居村落之一.无论是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是语言文化,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的古纳西风格.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考证、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东坝日树湾村的东巴文化现状进行调查与考证,以期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与调查整理有所帮助.总之,东坝日树湾村的东巴文化处于一个“阵痛”期:既处于传承的困境,又处于传承与弘扬的机遇期。要度过这个“阵痛”期,从基层政府的角度看,应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学习东巴文,培养地道的东巴人才。同时,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积极培养学术人才。另外,还应保护村里的传统节日,努力在传统节日里组织一些文化活动,鼓励村民穿纳西服装。从个人角度说,应增强民族自豪感。爱民族就是爱国家,响应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鼓励政策,不断深造自己,为自己民族与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从学校角度看,应培养双语人才,从儿童抓起,让孩子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学习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政府的扶持保护与村民个人的努力相结合,加上学校的培养,东巴文化才会保护得更好,传承得更好。
  • 摘要:汉字结构的日趋简单造成了构成其字形的部件也趋向简单化,最终,这些部件渐渐失去了其与所构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或读音上的联系,也就成为记号.这些记号的出现,使得人们不能再简单运用传统的"六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字.通过分析3500个常用字中的1300个记号与半记号字,总结出了一些常用记号,而现代常用汉字中可以独立成字的记号多数是由于隶变形成的,隶变是造成现代汉字记号字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简化是造成现代汉字记号字出现的另一主要原因。古今读音和意义的变化也是造成现代汉字记号字的一个重要因素。事物的不断发展这个事实是造成现代汉字记号字不断出现的又一个重要成因。而记号的使用,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便捷,汉文化的传播更为便利。因为它们具有笔画少、结构简单的特点,它们所起的作用仅限于汉字的构形,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不仅破坏了汉字原本的构字理据,使汉字变得不好解释,而且混同了来源不同的汉字部件,妨碍了人们对汉字的认知。
  • 摘要:记号字作为现代汉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滥觞于20世纪40年代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至今仍方兴未艾,但方块壮字中的记号字却少有人涉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古壮字字典》所收壮字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方块壮字中记号字的类型,研究表明:借用汉字形体来标记某个壮语词,有时兼借汉字字音,而且由汉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字或不成字构件组合而成,其组成构件既不表音也不表意,这类字属于合体完全记号字。并且不仅由汉字减省笔画而成,还由汉字增加笔画而成,也由汉字更换偏旁而成,以及由汉字构件变形而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