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配电网

城市配电网

城市配电网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98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6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195982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供用电、宁夏电力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城市配电网的相关文献由19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鹏、张健、王琳等。

城市配电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6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95982 占比:99.56%

总计:196854篇

城市配电网—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炀; 程韧俐; 史军; 祝宇翔; 马伟哲; 许琴
    • 摘要: 针对传统城市配电网供电模式柔性切换存在数据传输时延长、丢包率高的缺陷,提出了含分布式新能源的城市配电网供电模式柔性切换方法。将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连接构建时间以及时延作为城市配电网性能的探测指标,通过计算电能发射结点与接收结点之间的距离,在电能异常发射结点区域内选取任意两个锚节点,建立供电模式温升异常点的实际距离与测距距离间的修正方程,确定异常点的位置,结合供电模式切换流程,实现了城市配电网供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降低数据传输的丢包率。
    • 魏琛; 孙丽敬; 高波; 季宇; 刘海涛; 刘国宇; 蔺圣杰
    •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下,智能发展、低碳转型、多元融合,商业模式日新月异,能源互联网正稳健发展。以储能+高效变流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服务为核心的移动储能,在构建未来城-镇-乡-村“移动能源互联网”中将承担重要角色。提出的新型智能化储能车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接入配电网后能够根据所采集到的支路电压、电流计算输出功率,自动调整自身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台区负荷曲线的调整,减小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该智能化储能车结构紧凑、机动灵活,可在负荷高峰时段接入,其余时段退出配电网,不涉及基础建设。该新型智能化储能车作为可灵活调度资源,可应用于削峰填谷、不停电作业、台区动态增容、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巨量电动汽车充电、用户侧用电备用等多种场景,助力高弹性配电网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李磊
    • 摘要: 电力配电网是城市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供电质量与用户电力安全。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已成为居民生产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力企业不断加强配电线路的改造,完善配电网工程的自动化设计,以此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本文分析了配电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采取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提升现场施工技术水平,包括合理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科学管理施工材料、建立质量监理制度,并提出施工进度控制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朱志芳; 董红; 陈丽萍; 熊晓晟; 许峰
    • 摘要: 针对城市配电网中,直流配电相比于交流配电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柔性直流配电可能的应用方向以及城市电网对柔性直流配电的需求,分析了城市电网直流配电系统的典型接入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电池储能和柔性直流的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以深圳区域配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配电网中安装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通过峰谷时段充放电能降低配电网公司从上级电网的购电成本;采用柔性直流装置,通过换流器进行双向功率调节,可以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协调优化。
    • 丛子涵; 刘亚东; 王鹏; 方健; 罗林根; 张行; 江秀臣
    • 摘要: 研究配网线路断线坠地故障的地表电势分布,可为线路巡检,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针对城市电网土地特点,构建了3层土壤模型,采用点电流源格林函数,分析了在干土地、湿土地、干混凝土地、湿混凝土地等不同工况下的地表电势分布,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结合工频电流对人体的威胁程度,划定了不同故障场景下的危险/安全距离。
    • 陈群杰; 卢炜; 杨金豪; 程健安; 任惠
    • 摘要: 考虑利用用户的负荷响应能力来提升城市配电网馈线的可开放容量。首先,以单一用户为分析对象,分析了空调、电动汽车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然后,提出了在计及空调及电动汽车用户的负荷响应能力条件下,馈线可开放容量的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开源数据仿真,分析了改变空调设定温度以及电动汽车参与V2G(vehicle-to-grid)对馈线可开放容量的影响,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 高振楠
    • 摘要: 针对城市配电网变电站配电变压器选址规划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城市配电网变电站配电变压器选址辅助决策研究。引入虚拟现实的视景仿真技术,构建配电变压器选址的视觉规划模型。运用空间区域像素特征分解方法,在选址过程中对视觉信息特征进行采样。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对选址视景信息融合处理,根据信息融合结果,实现选址空间区域规划和网格分块匹配,从而优化选址,为快速规划审批修改提供了快捷便利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对城市配电网变电站配电变压器选址的视觉重构能力较好,选址辅助决策的虚拟现实优化仿真结果可靠性达到0.997,匹配度达到了0.974,辅助提高了城市配电网变电站规划选址能力。
    • 田佳奇; 宁朝晖
    •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基本资源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电力资源就成为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资源,对人民日常生活和企业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高我国配电质量与稳定性,也成为了新时代政府赋予的电力企业重大任务。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城市配电网中能够大大地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促使城市配电网进一步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
    • 郭新志; 李立军; 关朝杰; 朱高剑; 杨浩宇
    • 摘要: 为节约能源,减低城市配电网投资费用,现提出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的城市配电网规划与投资评价方法。通过基于能源互联建立分布式能源互联统一调度单元,在该调度单元下计算多能源互联条件下的组合能源,匹配组合能源和用电需求,通过五项约束条件确定城市配电网最优规划方案。构建多属性综合决策模型,从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可实施性四个方面完成投资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下混合能源与实际用电需求一致性较高,能源互联的城市配电网规划较为合理。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投资费用,促进城市配电网的发展。
    • 苏丽娟
    • 摘要: 科技的革新在助推国民经济进步的同时,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传统城市配电网结构已经无法与我国总体用电需求相适应,只有不断优化城市配电网配电线路,才能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为此,文章在分析配电网线路设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架空线路及导线的间距、耐张杆塔上的绝缘子串、高压架空线路防振锤、架空线路的电杆理深和杆坑、敷设电缆时的弯曲半径、电缆铅包皮与钢甲、内线敷设方式、主干网架及其接线模式、电表集装箱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配电网配电线路的设计优化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