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块体

块体

块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90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99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地学前缘、资源环境与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2003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等;块体的相关文献由5741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兴忠、吴波、张涛等。

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6.8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699 占比:92.94%

总计:2904篇

块体—发文趋势图

块体

-研究学者

  • 郭兴忠
  • 吴波
  • 张涛
  • 杨辉
  • 张勇
  • 周果君
  • 蔡安辉
  • 唐新峰
  • 姚忻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范昊; 肖诗荣; 魏瑞琦; 张浪
    • 摘要: 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往往存在控制作用,为探究软弱夹层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塘垭石灰岩矿山为例,利用工程地质分析和颗粒离散元软件MatDEM对比分析了含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两种不同的边坡模型分步开挖的影响情况.工程地质分析表明:软弱夹层的作用使边坡产生不利块体从而形成底滑面,造成边坡平台下沉滑移、岩体滑落等失稳变形现象.数值分析表明:在含有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025m,最大增幅为140%;总位移量最大为0.045m,最大增幅为150%.在无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011m,总位移最大为0.018m.说明分步开挖会在软弱面处产生大量的位移集中现象;热量云图表明:在含有软弱夹层的情况下,软弱面附近会形成明显的红色带状高热量区,高热量带依附于软弱面并伴随着坡面的开挖向前扩展;研究表明软弱夹层的存在会对边坡开挖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 范昊; 肖诗荣; 魏瑞琦; 张浪
    • 摘要: 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往往存在控制作用,为探究软弱夹层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塘垭石灰岩矿山为例,利用工程地质分析和颗粒离散元软件MatDEM对比分析了含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两种不同的边坡模型分步开挖的影响情况.工程地质分析表明:软弱夹层的作用使边坡产生不利块体从而形成底滑面,造成边坡平台下沉滑移、岩体滑落等失稳变形现象.数值分析表明:在含有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025m,最大增幅为140%;总位移量最大为0.045m,最大增幅为150%.在无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011m,总位移最大为0.018m.说明分步开挖会在软弱面处产生大量的位移集中现象;热量云图表明:在含有软弱夹层的情况下,软弱面附近会形成明显的红色带状高热量区,高热量带依附于软弱面并伴随着坡面的开挖向前扩展;研究表明软弱夹层的存在会对边坡开挖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 郭家瑞; 王亚娜; 宋文鹏; 郑立允; 黄光伟
    • 摘要: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响应“双碳”目标的号召,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迫切需要具有低CO2或无CO2排放的绿色技术。永磁材料作为绿色技术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为了提高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电力转换效率,需要一种比NdFeB永磁材料性能更优异的永磁材料。具有ThMn12晶体结构的RFe12 (R为稀土元素,一般为Sm)基化合物即是有潜力满足当前绿色技术发展的永磁材料。本文将对RFe12基稀土永磁材料的相稳定性、磁性能,RFe12基薄膜、粉体及块体磁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结合目前RFe12基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适合于块体RFe12基稀土永磁材料制备的技术手段并对其进行探讨。
    • 宋超业; 吕书清; 贺维国
    • 摘要: 针对现有荷载-结构法得出的巨跨洞室二次衬砌结构厚度大、经济性和施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基于某跨度超50 m的巨跨洞室的整体和局部稳定特点,提出巨跨洞室二次衬砌结构承担洞室剩余变形和块体不稳定荷载的作用机制,并论述二次衬砌结构设计的计算过程。得出结果如下:(1)巨跨二次衬砌结构承担洞室剩余变形和不稳定块体荷载这一力学模型符合巨跨洞室整体和局部稳定机制;(2)洞室剩余变形为极限沉降与既有沉降的差值,采用此方法得出的剩余变形值与二次衬砌和喷射混凝土接触压力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所提出的不稳定块体荷载是针对洞室薄弱部位重点设计,安全性高;(4)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法得出的拱部及边墙二次衬砌厚度分别为0.8、1.4 m,相较于常规设计方法,厚度减少了27%~53%。
    • 蒋科; 庞超明; 张晖; 李洋; 陈薇
    • 摘要: 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是导致耐久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混凝土块体和薄片在水分传输方面的相似性,基于已有混凝土润湿过程水分传输模型推导了混凝土薄片中水分传输方程,研究了纯水和不同浓度盐溶液环境下混凝土润湿过程水分传输规律,并以混凝土薄片为对象模拟研究了混凝土边界层水分传输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边界层润湿过程由毛细吸附为主导,离子的存在不改变基本规律,仅影响传输速率.通过试验数据对质量传输模型进行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二者相关性较好.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混凝土边界层饱和度变化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一维传输方向上混凝土边界层的饱和度变化规律.
    • 刘万林; 刘艳领
    • 摘要: 长引水隧洞工程中块体稳定性的分析,对隧洞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长引水隧洞内部块体稳定性进行预测研究,利用勘察洞及坡体岩层露头处的岩体结构面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开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稳块体.基于Unwedge软件对工程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稳定块体进行分析,对块体的稳定性及控制性结构面进行计算.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出隧洞内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及失稳模式,对类似工程块体稳定性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王振宁; 张建海; 张国燕; 何建华
    • 摘要: 针对某工程地下厂房硐室群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硐室块体稳定性及支护等突出问题,笔者采用3DEC软件,从大位移块体和潜在不稳定块体2个评价标准研究了块体的分布特征,并定量评价了系统支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未支护条件下,顶拱处块体位移总体并不突出,不稳定块体主要出现在边墙上;间、排距为4 m×4 m的锚索(锚固力2500/2000 kN)系统支护对控制边墙块体稳定性有显著效果.
    • 柏祖志; 郭勇; 刘聪聪
    • 摘要: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合物(TMDs)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电学性能而在热电领域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TMDs材料的结构组成以及多种相态的能带结构与电子性质,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形态时的热电性能,包括其块体形式、单层-少层形式,多层薄膜及其复合材料。最后,对TMDs热电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孟京津
    • 摘要: 设计师Maor Bezner与ECOncrete通过技术合作发明了新型水下块体,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其产品“biopod”由于材料成分的不同,不会产生较高的酸度或将毒性渗入水中;其独特的表面不是均匀光滑的,使得海洋生物可以在其上筑巢。为了测试新型块体的实际效果,设计师在赫兹里亚海岸安置了新型块体。这些块体淹没在海中四个月后,成功成为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