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基质

土壤基质

土壤基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8480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土壤基质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冉贤、李立、李西等。

土壤基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8480 占比:99.88%

总计:88584篇

土壤基质—发文趋势图

土壤基质

-研究学者

  • 冉贤
  • 李立
  • 李西
  • 毛凯
  • 王康
  • J·奥格尔
  • T·奥伯特
  • 刘斯齐
  • 夏可为
  • 多立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成阳; 柴沙沙; 刘意; 王连军; 靳晓杰; 雷剑; 张文英; 杨新笋
    • 摘要: 为探究适宜甘薯块根分化的土壤基质和明确不同土壤对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食用型甘薯鄂薯17为材料,研究黄棕壤(HZ)、泥炭土(NT)、砂壤土(SR)和细沙土(XS)4种土壤基质对甘薯根系活力、分级产量、根冠比、组织细胞结构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容重,可提高根系活力,以SR或XS处理下的甘薯根系活力最高;SR和NT土壤类型对于甘薯大、中薯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HZ和XS处理对于小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且无法促进较大薯块的形成;根冠比大小与总产量大小均表现为SR>NT>HZ>XS;SR处理下的木质部数目和木质化薄壁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随着薄壁细胞的增加,皮层厚度减小,以XS处理下的薄壁细胞数目最少,皮层最厚;随着生育进程的不断推进,IAA含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SR处理的IA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最高;GA含量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HZ和XS处理在60 d时达到峰值,SR和NT处理在80 d时达到峰值;ABA含量的变化速率相对其他激素较缓慢,除SR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下ABA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全生育期以SR和NT处理下的ZR含量相对较高,4个处理下的DHZR含量均在80 d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本试验条件下,以砂壤土处理对甘薯块根分化及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 刘本忠; 周双颖; 李艳; 蔡洪信
    • 摘要: 2021年,通河县开展了“水稻人造基质钵育苗机械有序抛秧技术”对照示范,取得了第一手技术数据和实践应用经验。一、基本情况示范地点在“通河县水稻秸秆还田人造基质钵育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示范基地”,示范田面积500亩,对照田面积30亩。4月17日示范田和对照田同时进行机械喷施腐熟剂和机械旋耕整地作业,4月19同时进行机械播种作业。示范田使用“万物合基质”进行人造基质钵体育苗,对照田使用常规土壤基质毯式育苗,水稻品种为“高彦湾二号”。
    • 赵永昌; 赵子悦; 陈卫民; 柴红梅
    • 摘要: 随着食用菌商业化栽培种类的不断增加,土壤作用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方面期待借此提高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为病虫害防治和连作障碍的解决寻找出路。综述土壤基质对于食用菌具有营养特性,支撑作用,温度、湿度、空气调节作用及出菇刺激作用;指出食用菌有土栽培存在病虫害防治难度大、连作障碍和重金属富集问题;提出氧气、二氧化碳和基质水分控制是实现无土栽培的关键,并对几种菇的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表现情况进行了比较。
    • 尤今; 王树谦
    • 摘要: 土壤优先流是影响土壤水分和溶质迁移与分配的重要过程。以宁夏中宁县引黄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裂隙、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模拟的田间试验,采用染色示踪法,通过对入渗深度、染色面积、优先流入渗对总入渗贡献率等参数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优先流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坡面土壤裂隙在降雨重新分配中起重要作用,即裂隙增大了土壤水分入渗量,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延缓了地表径流形成的时间。在50和30 mm/h降雨强度下,较无裂隙对照,裂隙处理使土壤水分入渗量分别提高了31.3%和33.6%。该结果对土壤水运移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灌溉管理、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多晓松
    • 摘要: 近些年来,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损毁的生态环境,根据气候条件、矿山地质环境、生物群落等特征,研究适合当时当地环境条件的治理方法,国内多家单位对修复治理方法进行大胆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基于双层勾花网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具有稳定、高效、节约成本等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广泛获得应用。采用双层勾花网高次团粒喷播绿化技术,对高陡边坡进行治理^([1]),效果非常明显。治理后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建边坡地形地貌,增强边坡稳定性,改善边坡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绿化效益更加突出。
    • 陈志波; 周昱良; 李鑫宇; 胡艳迪; 房宁; 王晓红
    • 摘要: 文章探究了不同的土壤基质、温度、鳞茎扦插方式、鳞茎的层次以及扦插深度对甜百合、卷丹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4种百合鳞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麝香百合鳞茎外层生根最佳,香水百合内层鳞茎生根最佳,甜百合内层、中层鳞茎生根均较好,卷丹百合各层差异不大;麝香百合、甜百合鳞茎在蛭石中生根最好,香水百合鳞茎在沙土中生根最好,卷丹百合鳞茎在草炭土中生根最好;香水百合鳞茎在15-25 P环境下生根最佳,其他3种百合鳞茎在8-12%:室温条件下生根最好;百合鳞茎俯卧状态易生根,侧卧状态易生芽;扦插深度为1 cm时,4种不同晶种百合整体生根情况最佳。
    • 肖俊江; 李鹏程; 庄永亮; 孙丽平; 孙云
    • 摘要: 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是可食用野生大型真菌,对土壤基质中的镉(Cd)有富集作用.为了探究Cd在土壤基质B.griseus系统中迁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22个B.griseus样本及其对应的生长土壤基质,测定了菌体和土壤中总Cd含量及赋存形态、土壤基质的理化特性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双标图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土壤基质的理化特性对Cd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B.griseus样本Cd含量为8.69~24.19 mg/kg(干重),其中,水溶态占比最高,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土壤基质中总Cd含量水平为0.03~0.57 mg/kg(干重),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为主要赋存形态.菌体对土壤基质中Cd的生物富集系数为24.14~386.00,表明B.griseus对Cd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基于主成分双标图,菌体Cd含量与土壤基质的Cd含量、电导率(EC)、总碳(TC)、总氮(TN)等因素正相关,与土壤pH值和溶解性有机碳(DOC)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程Cdmushroom=42.196+3.945Cdsoil+0.214EC+1.658TC+0.326TN-5.432pH-0.526Clay-0.364TDS(R=0.793,P=0.025)定量表征了部分因素对Cd迁移的影响强度.
    • 王鑫瑜; 邓琦; 管冰镜; 薛莉聘; 江鹏; 朱曙光
    • 摘要: 种植屋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手段之一,对解决城市雨洪及面源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减薄的土壤基质层与新型种植屋面雨水滞蓄与净化能力构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通过在土壤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蛭石、活性炭、煤粒等材料,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种植屋面土壤层.模拟不同重现期的降雨事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种植屋面滞蓄、净化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屋面滞蓄能力与土壤孔隙度、颗粒不均匀系数和土壤渗透速度有关,且随暴雨强度的增大,产流量逐渐增大,产流延迟时间逐渐减小.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渗透速度对种植屋面的净化能力影响重大,微生物越活跃,土壤渗透速度越小,种植屋面净化能力越强.
    • 倪鹏跃; 郑颖
    • 摘要: 为全面掌握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根茎生长发育的影响,推进黄精标准化栽培管理,提高黄精根茎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研究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根茎的长度、鲜质量、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1年生黄精根茎长度、鲜质量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多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土壤基质配比对黄精种根长度、鲜质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中生长1年的黄精根茎平均长度23.54 cm,长度净增长18.54 cm,平均鲜质量88.72 g,鲜质量净增长33.05 g,生长效果最好.
    • 陈胤好; 刘玉民; 闫洋洋; 代崇雯; 李峻安
    • 摘要: 以当年生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基质类型、生长调节物质和扦插时间等因素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确定'十月光辉'扦插快繁技术,通过分析插穗生根能力与扦插过程中生理特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十月光辉'的种苗无性快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腐殖质土:蛭石:石英砂=3:1:1的质量比为扦插基质,用15 mg·L-1萘乙酸(NAA)处理插穗基部30 min,在春季进行扦插时'十月光辉'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68%.生根过程中,插穗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扦插时间延长而下降,但经NAA处理的插穗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插穗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与维持可能是决定'十月光辉'扦插能否生根的主要因子.NAA处理的插穗基部皮4种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插穗内IAAO、POD、CAT和PPO活性可通过调控插穗的生长素水平、活性氧含量及插穗褐化程度等间接影响生根能力.丙二醛(MDA)含量与插穗生根呈负相关,经NAA处理的插穗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NAA处理可降低插穗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利于插穗生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