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像后处理

图像后处理

图像后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305195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图像后处理的相关文献由103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伟、尚长浩、张小明等。

图像后处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05195 占比:99.97%

总计:1305536篇

图像后处理—发文趋势图

图像后处理

-研究学者

  • 唐伟
  • 尚长浩
  • 张小明
  • 杨风辉
  • 蒋小兵
  • 钱国正
  • 陈亦恺
  • 高颖莉
  • 黄小华
  • 侯代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国坤; 刘声亮; 顾霞; 李云灵; 张金玲; 许冰; 赵雁鸣; 王雪莹; 潘春宇; 李冶; 付宝阔
    • 摘要: 目的从动态负荷心肌灌注图像中提取出冠状动脉充盈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与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的诊断效能,探讨是否能用负荷后冠状动脉图像重建来替代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少患者额外的造影剂使用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我院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使用西门子第三代Force双源CT对其进行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和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CT-MPI采取薄层扫描方式,从负荷灌注图像中选择冠脉增强效果最好期相,重建出冠状动脉血管,并与常规CCTA图像对比,评价图像质量及与CCTA相比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6例患者行CT-MPI和CCTA检查后,通过灌注图像所提取的冠脉图像质量与负荷后常规CCTA结果具有一致性;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血管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达0.828、0.903和0.806。结论动态负荷CT-MPI所提取的冠状动脉图像与常规CCTA诊断价值相当,可通过减少常规CCTA扫描减少辐射剂量及造影剂使用剂量。
    • 戴振强; 李勇; 姜立群; 王春霞; 张连军; 曾杰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四维(three/four–Dimensional,3D/4D)煊流立体成像技术(HDlive Flow)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09例来我院就诊并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检查(1.5 T)和3D/4D HDlive Flow诊断,将两次所得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和/或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MRI正确诊断胎盘植入15例,漏诊7例,误诊4例;3D/4D诊断胎盘植入18例,漏诊4例,误诊2例。3D/4D在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各项指标(特别是敏感性)都要优于MRI。与金标准相较,3D/4D在胎盘植入的诊断中除了准确性以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D HDlive Flow可实时观察可疑区域的血供情况,对病变部位血管走行及血流丰富程度做出更清晰、更准确的判断,可提高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 龙星如; 刘孟楠; 徐燕能
    • 摘要: 腹腔内含多种器官,为人体重要体腔。纹理分析作为一种客观的影像评价工具,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行量化挖掘,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在腹腔各脏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显著价值。目前,纹理分析在腹腔肿瘤领域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相对而言非肿瘤领域的研究较少。通过整理多篇文献,本文简述了纹理分析相关的概念、方法等,并就纹理分析在腹腔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做一综述,为腹腔脏器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 吕高泉; 陈楠
    • 摘要: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前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进行高分辨成像,精准定位压迫部位,可以为制订手术计划、预测手术结果提供依据。磁共振神经血管成像序列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术前判断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提供了精准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患者术前神经血管关系的磁共振脑池成像和血管成像技术、图像重建和融合技术、面神经不同区域受血管压迫的临床表象及神经血管关系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王宪凯; 贾学燕; 程祥科; 王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冠状动脉CTA图像后处理和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8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分别进行人工和AI后处理,比较2种方法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质量优秀率、冠状动脉三大分支曲面重建(CPR)血管显示评分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一致性。结果(1)AI和人工法VR图像质量优秀率分别为90.7%(98/108)和79.6%(86/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93,P>0.05);(2)AI和人工法CPR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右冠状动脉(3.77±0.49 vs 3.70±0.53,t=1.97,P>0.05)、前降支(3.76±0.53 vs 3.69±0.54,t=1.97,P>0.05)、回旋支(3.69±0.54 vs 3.79±0.41,t=1.7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AI和人工法在评估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微狭窄、重度狭窄和血管闭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中,AI及人工法重建的VR及CPR图像质量相仿;AI在诊断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微狭窄、重度狭窄和血管闭塞方面准确性较高,在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方面准确性低于人工法。
    • 高连荣
    • 摘要: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 金大永; 李笑石; 耿纪刚; 李馨; 朱寅虎; 秦越
    • 摘要: 目的使用佳能公司最新的CT图像后处理算法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重建(SEMAR)和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 3D)算法相结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图像进行去伪影重建,探究两种算法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科室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复查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佳能320排谱黄金CT扫描,扫描参数条件一致,管电压为100 kV,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调节范围为200~500 mAs,重建矩阵512×512。原始数据采用AIDR 3D与SEMAR联合算法重建后的图像设为A组;单独使用AIDR 3D算法重建后的图像设为B组。选取两组图像金属置入物旁不同区域轴位图、冠状位图进行CT、SD值测量。最后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打分。结果A组的AI值为(9.35±2.32),低于B组的(19.01±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股骨头外侧CT、SNR值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在ROI的SD值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减低率为50.82%。A组主观评分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的金属置入物旁线束伪影大幅度减低,人工髋关节本身轮廓显示清晰,可以评估置入物安置情况,较B组经过一次算法降低噪声值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结论SEMAR与AIDR 3D算法相结合可以非常有效地去除髋关节处金属固定物硬化线束伪影及饥饿效应伪影,可以对周围受伪影干扰的组织CT值进行矫正和修复。部分图像几乎可以达到无金属伪影的程度,对于固定物置入术后患者恢复、固定物安放位置评估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常规只由一种算法去除伪影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 王宏; 李玲; 逯瑶; 何祎; 张晨; 陈涓
    • 摘要: 目的探讨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80 kV管电压下对头部灌注CT图像质量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9月在北京医院放射科行头部灌注扫描的31例患者资料。根据头部CT灌注扫描获得的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动脉峰值期、峰值前一期及峰值后一期,共3个时相的0.5 mm图像,进行Brain Time Stack后处理,并将图像数据分为四组:A组(动脉期)、B组(动脉期结合前一期相)、C组(动脉期结合后一期相)、D组(动脉期结合前一期及后一期)。通过t检验比较4组图像的额叶白质、灰质、侧脑室、延髓、小脑的CT值、标准差值(Standard Deviation,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的统计学差异。此外,由2名医师分别对4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其统计学差异。结果4组图像的额叶白质、灰质、侧脑室、延髓、小脑的SD值、SNR及C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4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D组明显优于A、B、C组(P<0.05)。两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17(P<0.001)。结论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降低降低图像噪声,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 苗政; 李明洋; 陈忠萍; 王烁; 王卓; 张磊; 陈丽舟; 陈云天; 史晟先; 李昊; 石光; 朱万安
    • 摘要: 目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的脑出血患者CT图像血肿区域自动分割,并评估后处理算法对分割结果的优化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按照纳排标准纳入416例患者的CT图像进行研究,按照比例7∶3随机分为训练集291例和测试集125例。将患者CT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摆正、去骨后,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分割网络ADUNET进行训练,实现血肿区域的自动分割。最后使用后处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并通过Dice系数、Hausdorff-Distance(HD)系数等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其他两种主流分割网络,本研究提出的ADUNET网络在该数据集上得到了最好的分割结果(平均Dice系数为0.895,平均HD系数为11.62),并且验证了后处理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分割结果,提高分割精度(平均Dice系数为0.899、平均HD系数为11.33)。结论本研究提出的ADUNET分割网络与后处理算法可以实现基于CT图像的脑出血区域自动分割及优化,该方法可提高诊断效率、优化诊断流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钟学兰; 裴敏; 李松
    •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静脉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CTA、CTV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结果:20例中7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直接征象: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腹腔干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6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0例;肠系膜上静脉伴门静脉栓塞2例,伴脾静脉、门静脉栓塞2例。间接征象:肠管扩张积液4例;肠壁厚度改变9例;肠系膜血管呈缆绳征6例;腹水及肠管积液10例;肠梗阻3例;肠系膜静脉积气本组未见。结论:MS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