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槐

国槐

国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9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花卉、现代园艺、中国园艺文摘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国槐的相关文献由1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夏阳、李双云、庞彩红等。

国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83.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02%

专利文献>

论文:109 占比:15.84%

总计:688篇

国槐—发文趋势图

国槐

-研究学者

  • 夏阳
  • 李双云
  • 庞彩红
  • 刘盛芳
  • 臧真荣
  • 付茵茵
  • 王守国
  • 孙超
  • 尹伟伦
  • 彭祚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阳承
    • 摘要: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槐树种植,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在城市的街道上,两旁的槐树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挂满了枝丫,散发着阵阵的幽香,令人陶醉。槐树有洋槐、国槐、红槐多个品种,洋槐的花可食用;只有国槐很多部位可入药,而红槐的花既不可食用,又不可入药,只能观赏,因含有生物碱,误食会中毒的。国槐树哪些部位可入药呢?槐花又称槐蕊,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花未开时采收花蕾,又称槐米,功效与槐花相同。
    • 曾菲
    • 摘要: 国槐作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乔木,不仅具有较高的绿化防护价值,而且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及文化价值。国槐在甘肃省自然环境下易出现多种病虫害,如腐烂病、白粉病等病害和尺蠖、小卷蛾、锈色粒肩天牛等虫害,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差异较大。因此,要加强研究国槐常见病虫害的类型、发生规律,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避免或减轻病虫害带来的危害。
    • 赵元芹
    • 摘要: 国槐是豆科槐属的落叶乔木,树型非常高大,是良好的绿化树种,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能力强,遮阴效果非常好,寿命长,是最常见的行道树,全国各地均有栽植。国槐虽然是良好的行道树,但易受害虫的为害,最常见的虫害有国槐尺蠖、锈色粒肩天牛、蚜虫等,这些害虫均能对国槐产生严重为害,甚至可能造成整株死亡,受害树木要根据不同的虫害及时开展防治,多种防治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还是喷药防治,效果明显,易操作。
    • 刘文汝; 冀胜鑫; 甄志先
    • 摘要: [目的]为探究国槐带化病的致病机理,进而为国槐带化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槐健康与感病枝条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生长期间的5、8、9及11月份中枝条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通过选取8月份国槐的病、健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qPCR验证分析。[结果]在5、8、9、11月中,健康、感病枝条及感病树上的健康枝条中的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8月份国槐旺盛生长期间,感病枝条内的玉米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而在11月份植株的生长后期,仅感病植株脱落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下调表达明显高于上调,并且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以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差异基因富集更为显著;而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感病植株的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方面,并且其中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富集差异基因最多且表现为显著下调;内源激素代谢通路注释结果表明,生长素、玉米素受体基因AUX1和CRE表达显著下调,而调控赤霉素、脱落酸代谢的基因TF和ABF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获得调节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代谢通路代谢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GHLAX5、GHAHK4、GHAHP4、GHARR8、GHTF和GHABF2)进行qPCR验证,结果虽与转录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对于调控国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认为玉米素含量的显著上升和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显著降低,阻碍植株的免疫机制应答并调控这3种激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国槐带化病枝条发病且横向生长形成扁茎的主要原因。
    • 韩丽侠; 李千华; 李小江
    • 摘要: 槐树是常见的乡土树种,树冠高大美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国槐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其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很容易进行管理。在对国槐栽培的过程中,要根据国槐的自身特点,掌握国槐的栽培技术,与此同时,还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控。
    • 陈泽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国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不进行任何防护措施为对照,设置了树干涂白、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树干保温带包裹和树干地膜包裹5种防寒处理措施,研究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采用防寒措施显著降低了国槐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且各处理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小到大为树干保温带包裹、树干地膜包裹、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树干涂白,抗氧化酶活性树干保温带包裹处理最低。因此,提出了可采用树干保温带包裹来提高国槐抗寒能力。
    • 张天昱; 唐胶; 彭祚登; 冯天爽; 刘春和
    • 摘要: [目的]探究城市排水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国槐和刺槐播种育苗及林下自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在国槐和刺槐林人工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污泥制有机营养土产品与苗圃沙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蒸馏水浸泡不同天数后并制成浸提液,用作种子发芽试验过程中的营养液,在实验室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添加适量污泥浸提液对国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进程、发芽效率和萌发潜力都有促进作用,大多以污泥产品占比20%影响更为显著,污泥用量过多反而会抑制国槐种子的萌发,总体表现为添加少量污泥促进萌发、过量污泥抑制萌发的效果;与国槐种子的结果相似,当污泥产品占比为20%时,刺槐种子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污泥施入对刺槐的发芽指数有抑制作用。并且浸提时间越长,对国槐和刺槐种子的萌发更加有益。[结论]城市排水污泥制有机营养土适量用作国槐和刺槐播种育苗的基肥和种肥是可取的,但仍需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完善,充分考虑其合理用量并应用推广。
    • 张明静; 庞彩红; 李际红; 李双云; 付茵茵; 哈新英; 夏阳
    • 摘要: 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国槐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Mg^(2+)、引物、dNTPs、ExTaq酶、模板DNA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为(10μL):25 mmol/L Mg^(2+)1.0μL,2.5 mmol/L dNTPs 0.2μL,10μmol/L上下游引物共0.5μL,5 U/μL ExTaq酶0.05μL,30 ng/μL模板DNA 1.0μL,10×PCR Buffer 1.0μL,ddH_(2)O 6.25μL。随机挑选4对SSR引物和8个国槐种质对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能获得清晰、稳定的条带。该优化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SSR标记对国槐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 王英
    • 摘要: 国槐又被称为中华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抗逆性强,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树种和文化树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国槐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病虫害问题逐渐突出,如何做好国槐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国槐主要病虫害的类型,研究了国槐病虫害发病的原因和发生的规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国槐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国槐健康生长。
    • 付茵茵; 李长贵; 周继磊; 王雅慧; 张元莉; 安连任; 夏阳; 庞彩红; 李双云
    • 摘要: 以红花国槐‘姹紫1号’(Sophora japonica‘chazi 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的不定芽增殖率、组培苗苗高增长量的影响,遴选红花国槐‘姹紫1号’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对不定芽增殖率影响最为显著,萘乙酸与吲哚丁酸的交互作用对不定芽增殖率影响显著;吲哚丁酸质量浓度对苗高增长量的影响最为显著,6-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的交互作用、萘乙酸与吲哚丁酸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增长量的影响显著。增殖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1.96mg/L、萘乙酸质量浓度0.45mg/L、吲哚丁酸质量浓度0.54mg/L;红花国槐‘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的不定芽增殖率为420.31%,苗高增长量为6.08 mm。实际测量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花国槐‘姹紫1号’增殖培养基切实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