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收器

吸收器

吸收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2447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926450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枣庄学院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制冷技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吸收器的相关文献由40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九生、刘正奇、刘桂强等。

吸收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26450 占比:99.99%

总计:2926717篇

吸收器—发文趋势图

吸收器

-研究学者

  • 李九生
  • 刘正奇
  • 刘桂强
  • 俞燕刚
  • 刘晓山
  • 王玥
  • 谭文健
  • 宫阪洋一
  • 崔子健
  • 达林·伊万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孝伟; 王胜; 武华
    •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由二氧化钒(VO;)和金属Au构成的吸收带宽可调谐的超材料完美吸收器(MPA)。模拟发现,该MPA的吸收波长覆盖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改变VO;温度,MPA的吸收带宽可实现0.378μm的调谐。分析MPA在吸收波长处的磁场分布发现MPA激发了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实现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完美吸收。本文提出的MPA可应用于智能设备和热发射器等当中。
    • 韩晓冰; 张辉; 梁冰洋; 周远国
    • 摘要: 应用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HIE-FDTD)方法对石墨烯吸收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辅助差分方程(auxiliary difference equation, ADE)将石墨烯带内电导率引入到HIE-FDTD方法中并结合共形技术对设计的新型石墨烯吸收器完成了特性分析.数值结果表明:该吸收器在2.68 THz附近吸收率可达到99.8%,而且在太赫兹频段下可以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化学势和圆环宽度调整该吸收器的工作频率.本文设计的环状结构吸收器结构简单,在检测器、传感器、滤波器等太赫兹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 封覃银; 裘国华; 严德贤; 李吉宁; 李向军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宽、窄带可切换的双功能超材料吸收器。在超材料吸收器的结构中,引入了相变材料二氧化钒(VO_(2)),仅利用单个可切换超表面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VO_(2)绝缘态和金属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特性实现。当VO_(2)处于金属态时,设计的结构可以看作一个超材料宽带吸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1.55THz至2.21THz的宽带频率范围内,吸收率超过98%。当VO_(2)处于绝缘态时,该结构作为窄带吸收器,在共振频率2.54THz、2.93THz和3.34THz处的吸收率在95%以上,实现了完美吸收。此外,还讨论了几何参数对超材料吸收器吸收率性能的影响。由于单元结构的对称性,该吸收器在电磁波垂直入射时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并且在大入射角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吸收性能。因此,本文提出的可切换双功能超材料吸收器可广泛应用于太赫兹调制、热发射器和电磁能量采集等各种领域。
    • 冯彩平
    • 摘要: 针对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溴冷机组在制冷过程中机组制冷量一直达不到工艺指标的问题,依次对机组的各个参数进行调整、检查,发现机组的后视镜内溶液喷洒不均匀,溶液的液位不稳定,溶液喷淋管、淋板上有铬酸锂黄色结晶晶块。对机组内腔进行清理,保证了机组的制冷量。
    • 李照华; 杨荣草; 王佳云; 裴娅男; 赵以嘉; 张文梅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光敏半导体的多功能超表面,该超表面具有双峰吸收、宽频和双频极化转换3种模式.在没有泵浦光照射时,超表面工作在双峰吸收模式,在2.25 THz和2.75 THz两个峰处的吸收率分别为95.1%和94.4%;当超表面处于1550 nm泵浦光照射条件下,可工作在宽频极化转换模式,在1.32 THz~2.15 THz频段的极化转换率达到90%以上,相对带宽为47.8%;当超表面处于800 nm泵浦光照射条件下,超表面工作于双频极化转换模式,在1.09 THz~1.23 THz和2.12 THz~2.23 THz两个频段的极化转换率均超过90%.此外,通过分析磁场和表面电流分布,解释了不同工作模式的物理机制.本文所提出的超表面有望应用于未来的多功能太赫兹设备.
    • 冯越; 刘海; 陈聪; 高鹏; 罗灏; 任紫燕; 乔昱嘉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可调谐宽带超材料吸收器。该吸收器采用经典夹层结构,包含一个图案化的单层石墨烯超表面、介电层和金属底板。该石墨烯图案的结构由不同尺寸的石墨烯谐振器组成,确保高吸收率的同时能拓宽吸收带宽。研究结果表明,当费米能级E_(f)为0.9 eV时,吸收器在光源垂直入射条件下能实现2.3~5.2 THz波段90%以上的宽带吸收率,同时通过控制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灵活调节吸收器的带宽和吸收性能。此外,基于单元结构的对称设计,吸收器对偏振角度的变化并不敏感,所设计的吸收器结构将促进石墨烯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和新型吸波器件中的广泛应用。
    • 王丹; 黄金英
    • 摘要: 电磁超材料具备的电磁特性与材料属性有着直接关系,还与人工结构形态、尺寸和排列方式有着联系,具备更为灵活的设计方式。电磁超材料吸收器在很多波段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红外超材料吸收器可应用于红外探测、热光伏和敏感探测等领域,已经成为人工电磁结构材料领域的重要方向。该文先对电磁超材料与吸收器进行论述,并就宽带中红外超材料吸收器的结构与建模进行探讨,最后对超材料吸收器光学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江孝伟; 武华
    • 摘要: 为了使超材料完美吸收器(metamaterial perfect absorber,MPA)能够同时实现吸收效率和吸收波长的控制,本文提出利用二氧化钒(VO2)和石墨烯作为MPA的材料,通过对MPA的结构设计,在红外波段实现了高吸收,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9%.研究发现通过改变VO2的温度和石墨烯的化学势,可同时实现MPA吸收效率和吸收波长的控制,吸收效率调制深度和吸收波长调谐范围分别可达97.08%和3.2μm.通过对MPA在吸收波长处的磁场分布分析可以得出,MPA能够产生高吸收是由于其形成了法布里-帕罗(Fabry-Pérot,FP)干涉腔共振,研究发现MPA的结构参数对FP腔的共振波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 李辉; 余江; 陈哲
    • 摘要: 为进一步降低太赫兹频率下高性能调控器件的结构复杂度,提出一种三频段可调谐超材料完美吸收器.该吸收器由图案化的石墨烯层和经Si介质层隔开的Au接地平面组成,利用太赫兹下的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以及图案化石墨烯与电场耦合提供的电偶板子共振形成多个吸收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0.489 THz、1.492 THz和2.437 THz处实现了对入射波的共振吸收,各峰值处的幅值均大于99.9%.由于吸收峰处的幅值可以通过外部施加的偏置电压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进行控制,因而所提出的吸收器结构的工作状态可在反射器和吸收器之间灵活切换.同时,通过对吸收器单元结构的对称设计实现了对极化角度的不敏感特性,且在宽入射角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吸收性能.因此,所设计的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超材料功能器件在调制和传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 黎思睿; 李佳; 刘科; 黄奕嘉; 李玲; 周晓林
    • 摘要: 为了实现在不同背景温度条件下的红外隐身,需要研究具有可调发射率的红外隐身材料.此外,多波段兼容隐身技术在现代军事和科技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单一多层膜结构实现多光谱可调谐的超材料吸收器.利用Ge2Sb2Te5 (GST)相变材料的晶态和非晶态不同属性,该结构实现了在大气窗口8~13 μm波长范围内最大吸收率吸收从94.93%到9.19%的可控变化.而且通过控制中间态,结构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可以实现连续变化.同时,该结构具有基于干涉效应的可调结构色,通过改变顶层薄膜的厚度,器件的颜色可以发生变化.因而同时实现了在红外及可见光两个波段对电磁波的独立调控功能.该超材料吸收器具有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的潜在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