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文藻

吴文藻

吴文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文学、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思想战线、三月风、炎黄春秋等; 吴文藻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英、冰心、周明等。

吴文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93.61%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6.39%

总计:266篇

吴文藻—发文趋势图

吴文藻

-研究学者

  • 刘洪英
  • 冰心
  • 周明
  • 拾以胜
  • 郑羽秀1
  • 乔凯凯
  • 冯骥才
  • 卓如
  • 南在南方
  • 吴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亚秋
    • 摘要: 吴文藻推进的社区研究,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纲领的具体体现。他提出理论假设和实地研究并重的思想,其中理论假设即功能论主张,包括对整全视角以及有机性的强调,社区研究的实质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探究;实地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田野调查,最终提出活的社会理论。吴文藻深受布朗以及马林诺斯基的影响,前者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比较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后者则提供了一个更符合实情的经验文化论。吴文藻更青睐马林诺斯基的整全视角,批评了一元论乃至二元论思想。我们当下社区研究的一个主流范式是国家—社会二分框架以及权力视角,相比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社区的文化研究偏弱。吴文藻开拓的社区学派迄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不仅对今天的社区研究,而且对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也深具启发意义。
    • 摘要: 1939年,云南大学创建社会学系,吴文藻任系主任。次年“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成立,后迁至呈贡魁星阁。费孝通、许烺光、田汝康、李有义、史国衡、陶云逵、张之毅、谷苞、胡庆均等以《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祖荫下》《芒市边民的摆》等传世经典,开创了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魁阁时代”,也奠定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植根田野的学术传统。
    • 娄贵品
    • 摘要: 傅斯年和吴文藻是1939年“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主角。由于受到吴文藻组织云南省民族学研究会的刺激,傅斯年规劝顾颉刚撰写《中华民族是一个》,费孝通写信反驳顾颉刚,则加深了傅对吴的恶感。尽管费孝通未再应战,吴文藻则从未正面回应,但随着该会活动的开展,傅斯年在私下全面发泄了对吴的不满。因担心日本帝国主义分化中华民族的阴谋进一步得逞,傅斯年不惜在私德上攻击吴文藻,但所列难以取信于人。傅吴纠葛,其实与顾费之争一样,主要源于双方在学科背景、现实关怀及国家建构的路径选择和理论依据等方面的差异。
    • 周传斌
    •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的创制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学科的奠基人。就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来说,亦是一个众星璀璨的时代。李济、潘光旦、吴泽霖、吴文藻、陈达、孙本文、吴景超等学者为学科发展创立了一套基础概念体系、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从学科史研究的范式来讲,通史类的学科史论著已基本勾勒出了学科起源、壮大、发展的基本脉络。
    • 胡翼鹏
    • 摘要: 针对简单移植西方社会学、迷信社会调查统计这两种社会学实践,吴文藻提倡通过社会学中国化予以补偏救弊.吴文藻将西方社会学划分为理论与事实两个部分,认为理论部分具有普遍适用性,事实部分具有文化特殊性.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部分作为一种认识工具,能够运用到分析中国社会、解释中国事实的实践之中.借助域外理论"发明"本土事实,经由本土事实"接洽"域外理论,用中国社会事实替代西方社会事实,本土事实与域外理论互构共契,是吴文藻之"化"的核心要义.吴文藻主张运用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国本土社区的文化比较研究,不仅是贯彻实践社会学的中国化,也可建成科学的中国社会学.吴文藻的中国化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学科建设仍有启发意义,即除了发掘本土事实凝练中国经验,也需要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欧美社会学,由此才能使中国社会学既以本土文化与事实为主体,又能与已有社会学知识传统成龙配套.
    • 萧泳红
    • 摘要: 费孝通与清华大学的渊源起自1933年,当时,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尚未招收研究生。这年秋季,燕京大学吴文藻先生带着费孝通到清华拜访人类学家史禄国(Sergei M.Shirokogorov)先生,结果直接促成了费孝通来清华攻读人类学,为此,系里还专门成立了招收研究生的“研究所”,费孝通于是成为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的第一个研究生。
    • 胡翼鹏
    • 摘要: 社会学本土化、中国化是历久弥新的课题。无论是此前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设,还是新近要求的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都与社会学的本土化、中国化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吴文藻先生作为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探索进程中的代表性学人,不仅大力倡导社会学中国化、建设中国的比较社会学,而且积极探索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是梳理学科脉络、清整学科传统不能忽略的关键节点。
    • 张朝元
    • 摘要: 1929年6月,29岁的冰心和28岁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夫妻俩在大觉寺的空房中度过,临时洞房除了冰心自己带的两张帆布床外,只有一张三条腿的小桌子,条件非常简陋。对此,冰心一点也不介意。婚后一段时间,冰心随吴文藻回老家看望公婆。
    • 朱航满
    • 摘要: 一冰心书房曾悬二联,一为冯友兰所撰,上联为"文藻传春水",下联为"冰心归玉壶";另一为祖父谢子修所撰,上联为"知足知不足",下联为"有为有弗为"。此两副书斋对联皆佳,前一副尤为绝妙。冯友兰撰写此联,乃是贺吴文藻和谢冰心结为百年的喜联,以"文藻"对"冰心",以"春水"对"玉壶",既以两人名字嵌入其中,又巧采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堪为妙趣横生。
    • 侯俊丹
    • 摘要: 社区研究:断裂还是延续目前对燕京社会学社区研究方法的理解仍然是断裂式的,即切割了早期燕京社会学与吴文藻之后的燕京学派,除了将前者简单地冠名为“Booth式”的社会调查之外,在研究视野中基本遗忘了早期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也不认为其与后者有什么内在关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