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6240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第五届全军关节镜学术会议等;后交叉韧带的相关文献由2825位作者贡献,包括敖英芳、黄华扬、冯华等。

后交叉韧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2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6240 占比:99.05%

总计:97162篇

后交叉韧带—发文趋势图

后交叉韧带

-研究学者

  • 敖英芳
  • 黄华扬
  • 冯华
  • 张余
  • 洪雷
  • 张辉
  • 王雪松
  • 赵金忠
  • 郑小飞
  • 陈百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建国; 刘世伟; 袁长红; 毕声荣; 杨国平; 胡伟全; 刘辉; 钱锐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可保留更多本体感觉,降低髌股关节应力,通过股骨后轮滚动增强股四头肌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使患者术后步态更趋于正常,提高患者满意度.目的:探讨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30例(均为单膝置换),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检测30例患者的膝外翻角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研究已通过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Y-ZKY2021-009-01).结果 与结论:①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外翻角检测结果均小于术前(P0.05).②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P0.05).③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总体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④结果表明,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纠正膝关节畸形、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肢肌力、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赵正吕; 李彦林; 王旭; 刘德健; 张艳
    • 摘要: 背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已经成为后交叉韧带严重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掌握各类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移植材料被认为是影响后交叉韧带重建效果的重要环节.目的:对后交叉韧带重建自体移植材料、异体移植材料、人工韧带等移植物的优缺点展开综述,提出改良策略及展望.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等)方面的文献,文献发表时间设置为2000-2020年.将符合检索词所得的文章进行初筛,保留与综述内容相关且具有各类后交叉韧带移植物优缺点分析的相关文献,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 与结论: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运用韧带增强装置、内减张技术或者肌腱表面涂层技术处理移植物可改善后交叉韧带重建效果.短期内自体肌腱、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都是重要的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来源;远期随着人工韧带和组织工程韧带研究的进步,有望彻底解决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材料的问题.临床医生选择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所期望的活动水平、参与的活动类型及患者的职业特点、医生所掌握的重建技术与习惯及与移植物相匹配的固定材料等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
    • 赵正吕; 李彦林; 王旭; 刘德健; 张艳
    • 摘要: 背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已经成为后交叉韧带严重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掌握各类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移植材料被认为是影响后交叉韧带重建效果的重要环节。目的:对后交叉韧带重建自体移植材料、异体移植材料、人工韧带等移植物的优缺点展开综述,提出改良策略及展望。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等)方面的文献,文献发表时间设置为2000-2020年。将符合检索词所得的文章进行初筛,保留与综述内容相关且具有各类后交叉韧带移植物优缺点分析的相关文献,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运用韧带增强装置、内减张技术或者肌腱表面涂层技术处理移植物可改善后交叉韧带重建效果。短期内自体肌腱、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都是重要的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来源;远期随着人工韧带和组织工程韧带研究的进步,有望彻底解决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材料的问题。临床医生选择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所期望的活动水平、参与的活动类型及患者的职业特点、医生所掌握的重建技术与习惯及与移植物相匹配的固定材料等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
    • 周建国; 刘世伟; 袁长红; 毕声荣; 杨国平; 胡伟全; 刘辉; 钱锐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可保留更多本体感觉,降低髌股关节应力,通过股骨后轮滚动增强股四头肌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使患者术后步态更趋于正常,提高患者满意度。目的:探讨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30例(均为单膝置换),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检测30例患者的膝外翻角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研究已通过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Y-ZKY2021-009-01)。结果与结论:①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外翻角检测结果均小于术前(P0.05)。②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P0.05)。③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总体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④结果表明,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纠正膝关节畸形、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肢肌力、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金文铭; 向杜磊; 沈阳; 赵根; 李涵; 李宝; 郑佳; 刘欣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膝关节PCL损伤军人病例的临床资料,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联合腓骨长肌腱前半部分双束双隧道保残重建PCL。其中,男14例,年龄为(28.5±5.2)岁(18~40岁);女4例,年龄为(21.5±4.5)岁(15~34岁)。PCL损伤均由于军事训练导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61.37±8.49)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2.20±5.67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5.83°±8.15°。结果手术时间为(90.7±5.7)min(80~120 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0±1.0)个月。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阳性1例,反Lachman试验阳性1例。术后IKDC评分为(84.67±3.67)分,改良Lysholm评分为(90.37±4.49),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83.5°±8.7°,末次随访时为115.3°±11.4°,术后末次随访的临床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三维CT复查示重建PCL形态及位置满意。结论应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PCL损伤,疗效满意。
    • 徐小彬; 朱玮
    • 摘要: 目的探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的手术方法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采用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术式治疗3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38.00±8.95)岁;根据骨块大小和粉碎程度采用套线法和穿线法两种不同的方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稳定性。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05±2.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09±0.83)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35.12±7.26)分提高到术后(93.9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0.00±8.62)°提高到术后(130.8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稳定。结论Tightrope单隧道胫前拉出手术方式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王宁; 黄良库; 李成山; 汪斌; 宁红梅; 马海燕
    • 摘要: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们采用锚钉线桥和钢丝固定治疗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2例,18例采用钢丝固定,男15例,女3例,年龄20~56岁,左侧7例,右侧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3 d;14例采用锚钉线桥固定.
    • 姚沛全; 谢文伟; 余颖锋; 吴利洲; 张贤森
    •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丝螺旋加压固定骨骺未闭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骨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共诊治8例骨骺未闭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均为Meyers-MckeeverⅢ型骨折,采取钢丝螺旋加压固定技术稳定骨块,并记录手术情况、手术疗效与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成功随诊。手术时间48~55 min,平均(52.3±4.1)min;手术切口4~7 cm,平均(5.5±1.5)cm;手术出血量4~10 ml,平均(6.6±2.5)ml。全部骨折一期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6.2±3.3)周。术后2年患侧膝关节伸膝范围-3°~0°,平均[-2(-0.25,-2.25)];其中健侧伸膝[-3(-2.00,-4.25)]。屈膝范围128°~140°,平均(133.512±5.108)°,平均肢体长度(80.321±11.201)cm,后抽屉试验、后Lachman试验全部阴性。Lysholm评分95~98分,平均(96.312±1.523)分,随诊各指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96~99分,平均(97.512±1.682)分,随诊各指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口甲级愈合,1例表浅感染,换药治愈。结论对于骨骺未闭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钢丝螺旋加压固定方法,耗材费用低,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好。
    • 张明涛; 刘嘉鑫; 杨智涛; 刘涛; 张柏荣; 安丽萍; 韵向东
    •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双后内入路与切开手术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2例急性单纯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关节镜组27例患者行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52(34.9±9.2)岁;切开复位组25例患者行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4(33.7±8.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Lysholm、IKD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5.0±1.7)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大于切开复位组(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95.9±1.7)分和(86.4±1.2)分,均较术前的(49.1±2.3)分和(48.9±1.1)分显著提高(P<0.05);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2个月IKDC总分分别为(96.9±1.5)分和(87.1±1.4)分,均较术前的(47.6±4.1)分和(48.1±3.9)分显著提高(P<0.05);关节镜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早期效果满意,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 姚绍华; 王奇; 杨鹏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Meyers Mckeever分型为Ⅲ型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eyers MckeeverⅢ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纯前方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及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3、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Tegn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纯前方入路治疗Meyers McKeeverⅢ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安全、微创、疼痛轻、能处理关节内损伤,手术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