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片衰老

叶片衰老

叶片衰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0077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棉花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湖南省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2012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作物学科发展与粮食安全等;叶片衰老的相关文献由132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佰利、高小丽、柴岩等。

叶片衰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0077 占比:99.36%

总计:60461篇

叶片衰老—发文趋势图

叶片衰老

-研究学者

  • 冯佰利
  • 高小丽
  • 柴岩
  • 李伟
  • 郭永峰
  • 高金锋
  • 李中海
  • 林拥军
  • 潘刚
  • 程方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志刚; 任红松; 胡西单·买买提; 阿木提·库尔班; 郭红梅; 王瑞华; 李海峰; 胡国智
    • 摘要: 【目的】研究硒作为高等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甜瓜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建立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吐鲁番秋季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甜瓜露地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为试材,从初花期开始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处理5次,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甜瓜在各生育期的主蔓长、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和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氨基酸硒肥处理在一定时期内明显促进了甜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在结果期(T_(3))、网纹期(T_(5))、成熟期(T_(6))3个时期A_(25)处理,结瓜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处理分别高26.29%、53.51%和301.56%,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延缓了功能叶片进入衰老期的速度。【结论】各处理在初花期(T_(1))至盛花期(T_(2))主蔓茎粗和节间长增长速度最快,盛花期(T_(2))至结果期(T_(3))主蔓长和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A_(20)和A_(25)处理网纹期(T_(5))至成熟期(T_(6))主蔓茎粗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同节位叶片在3个生育期A_(20)和A_(2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著改善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延长了不同节位叶片的功能期。外源喷施2000~2500倍氨基酸硒肥是延缓甜瓜功能叶片衰老的理想的调控措施。
    • 张战辉; 张慧; 李伟亚; 付志远; 郭战勇
    • 摘要: 对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进行了概括,并对RNA解旋酶参与叶片衰老及相关性状调控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总结了RNA解旋酶的细胞学功能和玉米叶片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而对RNA解旋酶基因在玉米熟期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张强; 黄卓然; 胡康龙; 许超; 杨青青; 薛涛
    • 摘要: 大豆RLPK2基因(GenBank登录号:AY687391)是一个编码N-末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为分析大豆RLPK2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和大豆RLPK2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构建了大豆RLPK2基因过表达载体,分析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拟南芥,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的进行,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但后者下降趋势更明显;(2)激发压(1-qP)在叶片衰老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且转基因型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加更明显;(3)在叶片衰老的各个时期,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LPK2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AT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ATNAP、ATWRKY6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TACD1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认为,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参与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其表达对叶片衰老具有促进作用。
    • 魏晓琼; 贾文飞; 张秋莹; 聂小兰; 王颖; 李金英; 吴林
    • 摘要: 喷施赤霉素(GA_(3))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延缓植株叶片衰老进程,但在蓝莓上的研究鲜见报道。以2019年定植的半高丛蓝莓北陆和北高丛蓝莓PL13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0(CK)、100(A1)、300(A2)、500(A3)、700(A4)mg/L的GA_(3),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不同浓度的GA_(3)对蓝莓植株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00mg/L的GA_(3)均能提高北陆和PL13蓝莓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酶活性,还能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影响植株叶片的衰老生理特性。喷施GA_(3)可以延缓蓝莓叶片衰老进程,其中300mg/L的喷施浓度综合效果最好。
    • 谭延肖; 韩梅梅; 郑现和; 石莹; 徐文胜; 李腾飞; 杜梦扬
    • 摘要: 以5年生富士苹果叶片为试材,探究“碧护”对黑暗诱导下苹果叶片衰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碧护”可有效延缓黑暗诱导下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减少H_(2)O_(2)的积累量并提高相关抗氧化酶(如CAT、POD和APX)的活性,缓解叶片衰老过程中的氧化损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碧护”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碧护”在生产中用于调控植株叶片衰老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慧芳; 张希; 杨照; 燕亚平
    • 摘要: 以烤烟品种延安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耕作模式为主因素,施氮量为副因素,研究了耕作模式和施氮量对烤烟根系发育、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垄下深松耕作可以显著提高烤烟团棵期至成熟期的根系活力和根系生物量,并提高烤烟生长发育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施用氮肥可促进烤烟的根系发育,提高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SOD、P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当施氮量为60 kg/hm^(2)时,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因此,宜采用垄下深松40 cm结合60~75 kg/hm^(2)氮肥用量的栽培模式。
    • 王丹; 吕艳杰; 姚凡云; 徐文华; 陈帅民; 邵玺文; 曹玉军; 王永军
    • 摘要: 开花后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阐明该时期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衰老特性,有助于理解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为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植株衰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密度、耕作方式和肥料运筹等农艺措施进行不同组合,模拟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模式,设计了基础(ISP)、农户(FP)、高产高效(HH)和超高产(SH)4种栽培模式。通过叶面积(LA)动态变化模型y=ae^(b−cx)/(1+e^(b−cx))解析叶片衰老过程;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叶片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不同栽培模式玉米叶片的衰老特性。HH(12445.55 kg∙hm^(−2))和SH(13759.07 kg∙hm^(−2))的产量显著高于FP和ISP(P0.05)和17.7%(P<0.05)。与FP相比,HH和SH叶片衰老启动晚且以上部叶片最为典型,平均衰老速率下降26.7%和18.0%,其叶片最大衰减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12 d和8 d,单株最大叶面积增加8.7%和6.6%。吐丝后0~60 d,HH和SH下部平均叶面积分别较FP高42.4%和17.3%。吐丝后,HH和SH的中下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P(P<0.05)。HH中下部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生育后期下降缓慢。吐丝后,不同栽培模式玉米各部位叶片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HH和SH的MDA含量与FP相比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农户模式相比,密植、深翻和分次施肥技术要素集成的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花粒期冠层上部叶片衰老启动较晚,而中下部叶片面积较高且衰老较慢,吐丝后其色素含量较高且下降缓慢,同时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显著减缓了中下部叶片衰老进程,有利于开花后光合物质同化,实现高产。
    • 贾志锋; 马祥; 琚泽亮; 刘凯强; 赵桂琴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叶片衰老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青燕1号'燕麦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0,180和300 kg·hm-23个播种量,每个播种量设0,90和180 kg·hm-23个施氮量,研究不同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下叶片衰老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会引起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加速燕麦叶片的衰老,增施氮肥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现象.施氮肥后低种植密度下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提升.氮肥因素对上、下表皮厚度影响更大,高密度种植下施氮量增加会使叶片厚度变薄.低氮密植有利于减小相邻维管束间距,增加单位面积的维管束数量.低种植密度下各施氮水平均保持较高的叶绿体数量.因此,低密度种植和适量施肥有利于增加叶片的光合效率、延缓衰老.
    • 薛惠云; 王素芳; 张新; 张志勇
    • 摘要: 光系统Ⅱ(PSⅡ)的光反应与作物光合能力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多关于叶片衰老过程中PSⅡ状态的详细信息并快速筛选出具有不同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时间的棉花基因型,本试验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生产上报道叶片衰老快慢不同的3种棉花基因型倒一叶衰老过程中的PSⅡ的光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基于光吸收的性能指数(PIABS)将‘百棉1号’‘百棉5号’和‘DP99B’分为晚衰型、中间型和早衰型。3种基因型棉花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电子传递受抑制情况遵循同样的规则。放氧复合体(OEC)在生育后期大量降解;PSⅡ受体侧的抑制情况要大于供体侧;叶片衰老显著限制光系统Ⅱ-光系统I间的电子传递;随着叶片衰老,用于热耗散和还原初级醌受体(QA)的能量增加,而用于PSⅡ电子传递链中QA还原(Q-A)之后电子传递的能量下降。但是叶片衰老过程中,电子传递受抑制程度(除荧光开始到荧光最大时间段之间的QA还原次数之外)为‘DP99B’>‘百棉5号’>‘百棉1号’。由此可知,不同棉花基因型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可快速、无损地反映叶片衰老的快慢及内在生理机制。
    • 李超; 王吉; 朱敏; 李凤海
    • 摘要: 为探讨化控处理对密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机制,以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紧凑型)和良玉99(LY99,半紧凑型)为材料,设置密度[52500(D1)、60000(D2)、67500(D3)、75000(D4)株/hm2]和化控剂(高玉保,有效成分为40%乙烯利)处理,研究增密条件下化控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显著降低春玉米株高、穗位高.吐丝期和灌浆期化控处理穗位叶SPAD值与对照(清水)相比均有所增加,使得叶片衰老进程延缓.化控处理改善了穗位叶的光合性能,增加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提高了密植春玉米穗位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氮素同化代谢,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对照ZD958和LY99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ZD958在D3密度下产量最高,LY99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喷施化控剂后,2个春玉米品种总体上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综上,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喷施化控剂高玉保是一项有效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