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健康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专利文献8605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健康大视野、中国健康教育、齐鲁护理杂志等; 口腔健康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

口腔健康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86056 占比:99.80%

总计:86230篇

口腔健康行为—发文趋势图

口腔健康行为

-研究学者

  • 台保军
  • 江汉
  • 杜民权
  • 张颖
  • 林焕彩
  • 黄薇
  • 孟晓燕
  • 张建明
  • 朱爱华
  • 李剑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段阿竹; 张烨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龋齿发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来上海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或体检的523例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受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由家属填写问卷调查,记录受调查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及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检查的523例学龄前儿童中,有379例患有龋齿,患龋率达72.47%。结果显示,龋齿组和正常组儿童的性别、家庭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组和正常组年龄、幼儿主要照顾者,儿童进食甜食次数、刷牙方法、刷牙频率、幼儿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幼儿主要照顾者、进食甜食次数、刷牙方法、刷牙频率、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是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年龄、幼儿主要照顾者、儿童进食甜食次数、刷牙方法、刷牙频率、幼儿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为患龋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从而减少龋齿发生率,保护儿童口腔健康。
    • 付琳; 周彦娜; 王丽; 王康为; 龚中雯; 唐如意
    • 摘要: 目的:了解遵义市某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行为,为学校制定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采用自制口腔健康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学院校学生总体患龋率为35.68%。不同专业学生餐后刷牙频率不同,且口腔专业学生优于非口腔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5,P<0.05)。在牙线使用情况上,口腔专业学生优于非口腔专业学生,父母为事业单位职工的学生优于父母为其他职业的学生,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421、4.289和5.076,P值均<0.01)。在刷牙次数上,口腔专业学生优于非口腔专业学生,女生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16和3.609,P值均<0.05)。在刷牙时间上,口腔专业学生优于非口腔专业学生,父母为事业单位职工的学生优于父母为其他职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975和2.902,P值均<0.05)。仅有26.87%的学生使用小刷头牙刷,30.84%的学生使用含氟牙膏,63.88%的学生从不在口腔门诊洗牙,78.41%的学生从不去医院检查牙齿。结论:遵义市某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改善,龋病仍是影响学生口腔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不同特征的学生在口腔健康行为上存在差异。
    • 孙明亚; 石艳艳; 吴丹
    •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炎牙缺失伴糖尿病患者开展种植术前实施健康教练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牙周炎牙缺失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摸到红球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摸到蓝球为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及健康教练技术。比较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口腔保健行为情况、糖代谢指标情况、牙周指数水平,统计符合种植条件患者数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口腔保健行为情况、糖代谢指标情况、牙周指数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符合种植条件43例(86.00%),常规组29例(58.00%),实验组多于常规组(P<0.05)。结论:牙周炎牙缺失伴糖尿病患者在开展种植术前实施健康教练技术干预,能够培养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改善血糖指标和牙周状况,促使患者更加符合种植条件。
    • 钱奕君; 张颖; 曾晓莉; 张皓; 丘薇; 江一巍; 虞瑾; 王沪宁
    • 摘要: 目的调查孕妇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2638名孕妇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牙齿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指导其填写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量表中5个问题的总分为MDAS分值,MDAS≤11为无牙科焦虑症,MDAS≥12为牙科焦虑症。运用电子数据捕获系统(electronic data capture system,EDC)系统建立数据库录入资料,SPSS 22.0分析焦虑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638份,孕妇的牙科焦虑症发生率为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洗牙频率、刷牙频率和牙齿数量的增加,孕妇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P1)。MDAS的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洗牙频率和牙齿数量与MDAS得分显著相关,洗牙频率“半年或一年一次”(P1)。结论文化程度、洗牙频率、刷牙频率、刷牙出血、牙齿数量是孕妇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宣讲相关保健知识,增强孕妇的口腔卫生维护意识,以有效降低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
    • 曾继红; 朱瑾华; 陈大琼; 胡佩; 程春云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减少卒中复发与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实施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实施二级预防同时,增加口腔健康行为教育与干预:向患者说明口腔卫生对卒中康复的重要性,指导每天早晚巴氏法刷牙、餐后使用牙线与漱口,有口腔问题及时就诊等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行为改变、服药依从性、卒中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从入院入组开始至出院后继续干预随访1年,发现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口腔健康行为率、戒烟率显著提高,但两组的卒中复发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施二级预防的同时增加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内容,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戒烟率,但在减少卒中复发与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 李莹; 刘瑶; 崔倩倩; 王通; 田博文; 权海善
    • 摘要: 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识别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的主要障碍,为今后临床工作者开展针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口腔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赵静; 张利珍
    • 摘要: 目的 观察北京市顺义区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分析口腔健康行为与龋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469名11~12岁儿童的健康体检资料为研究对象,全部儿童均接受牙齿健康检查,并采用北京市顺义区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口腔健康行为.观察儿童患龋率,依据龋齿发生状况将全部儿童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分析口腔健康行为对龋齿发生的影响.结果 469名儿童中,有85名儿童患有龋齿,发生率为18.12%,发生组的有效刷牙情况(偶尔刷或从不刷)、开始刷牙的年龄(>5岁)、每天刷牙次数(1次)、未使用含氟牙膏、每天甜食进食频率(≥2次)、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5岁)、每天刷牙次数(1次)、未使用含氟牙膏、每天甜食进食频率(≥2次)、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均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存在差异,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可能是诱发龋齿的主要因素,二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应尽早评估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并针对性采取合理干预,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 刘颖; 夏大弘
    • 摘要: 目的探讨武汉市1~3岁儿童采用社区家庭医生模式龋病管理的效果,为儿童龋病群体社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配对抽样原则,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核心社区中抽取1 000名1~3岁儿童,试验组定期"随访-家访",对照组"开始-终末"随访,2年后临床检查其龋病和患龋状况,问卷调查刷牙行为。结果 2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龋率/龋均分别是15.8%/1.41和46.6%/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长帮助儿童口腔刷牙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1~3岁儿童,口腔社区家庭医生防龋模式经济有效,建议推广。
    • 罗志红; 梁敏
    • 摘要: 分析口腔健康行为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患龋病的影响.以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9级2000新生为调研对象,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的口腔医生对大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分析龋患的影响因素.每天坚持刷牙及使用牙线大学生龋患的概率低于无此习惯的学生,组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大学生人群龋失补指数看,能坚持每天刷牙及使用牙线的人员比无此习惯的人员少(P<0.05),喜欢吃高糖食物及睡前有进食习惯的大学生比无此习惯的学生多(P<0.05).多元回归分析大学生的患龋率,每天坚持刷牙、每天使用牙线与患龋率呈负相关,喜欢吃含高糖食物及睡前进食与患龋率呈正相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患龋率关系密切,只有具备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才能对龋病起到预防作用.
    • 梁彦; 陈悦娜; 郭敏; 陈莺; 范赛嫦; 易蕾; 古文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就诊的150例进行口腔检查的中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分为试验组(n=7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Teach back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中老年患者牙周病认知、口腔健康行为、牙周健康状态.结果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改良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人对牙周病认知较差,需要进行护理干预,Teach back模式护理能改善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对牙周病正确认知,改善其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