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材与DLC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的形成方法、DLC膜形成方法、以及基材与DLC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

基材与DLC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的形成方法、DLC膜形成方法、以及基材与DLC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

摘要

一种中间层形成方法,其为通过PVD法来形成中间层的中间层形成方法,所述中间层形成在基材与DLC膜之间,其具有在基材上形成Ti层的Ti层成膜工序、和在Ti层上形成TiC层的TiC层成膜工序,Ti层成膜工序中,向装载基材的腔室内供给Ar气体,以成膜压力为0.4Pa以上且1Pa以下的范围内的压力形成Ti层,TiC层成膜工序中,向前述腔室内供给Ar气体和CH4气体,以成膜压力为0.2Pa以上且不足0.4Pa的范围内的压力,对基材施加偏置电压比Ti层成膜工序中施加于基材的第一偏置电压高、且偏置电压高于-100V的第二偏置电压,从而形成TiC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56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0930.4

  • 申请日2014-11-06

  • 分类号C23C14/34(20060101);C23C14/06(20060101);C23C14/14(20060101);C23C16/27(20060101);C23C16/5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1

    授权

    授权

  • 2016-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4/34 申请日:2014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6日在日本国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230059号主张 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本发明涉及基材与DLC(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carbon)膜之间形成的 中间层的形成方法、使用该中间层形成方法的DLC膜形成方法及基材与DLC 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机械部件硬度的确保、提高耐摩耗性的目的,进行对机械 部件涂覆DLC膜。另外,为了提高模具的脱模性,也进行对模具涂覆DLC膜, DLC膜的用途多种多样。

一般而言,已知在基材的表面形成DLC膜时,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差, DLC膜变得容易剥离。因此,以往出于为了提高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目的, 进行在基材与DLC膜之间形成中间层。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中间层 形成Ti层和TiC层的的方法。如此在基材与DLC膜之间设置中间层,由此提 高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3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市场中期望进一步具有密合性的DLC膜的制造。例如,对汽车部 件适用DLC膜的情况下,要求半永久性的密合性。另外,为了模具的脱模性 提高而实施DLC涂覆的情况下,越具有耐高表面压力的密合性,越能够扩大 可以适用的使用环境,因此需求密合性的提高。

进而,就近年的DLC膜的成膜而言,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有时采用成 膜速度快的等离子体CVD法,但从制法的特性上来说,难以得到相对于利用 以往方法形成的中间层的高密合性。即,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形成的DLC膜, 与通过专利文献1公开的这样的方法形成的中间层的密合性不充分,作为结 果,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也不充分。因此,必需进一步提高了基材与DLC 膜的密合性的中间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目的在于提高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中间层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通过 PVD法来形成在中间层的中间层形成方法,所述中间层形成在基材与DLC膜 之间,其具有在基材上形成Ti层的Ti层成膜工序、和在前述Ti层上形成TiC层 的TiC层成膜工序,前述Ti层成膜工序中,向装载基材的腔室内供给Ar气体, 以成膜压力为0.4Pa以上且1Pa以下的范围内的压力形成前述Ti层,前述TiC层 成膜工序中,向前述腔室内供给Ar气体和CH4气体,以成膜压力为0.2Pa以上 且不足0.4Pa的范围内的压力对基材施加偏置电压比前述Ti层成膜工序中施 加于基材的第一偏置电压高、且偏置电压高于-100V的第二偏置电压,从而 形成前述TiC层。

另外,根据其它观点,作为本发明提供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在通过上述 中间层形成方法形成的中间层上形成DLC膜的DLC膜形成方法。

另外,根据其它观点,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为在基材与DLC膜之间形 成的中间层,且具有在基材上形成的Ti层和在前述Ti层上形成的TiC层,针对 前述TiC层的通过使用集中法的X射线衍射对该基材的表面测得的TiC的(111) 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TiC(111)和Fe的(11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 IFe(110),以ITiC(111)/IFe(110)×100表示的强度比为60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 作为DLC膜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材上的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材上的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比较例1的洛氏硬度试验后的压痕周围区域的图。

图4为示出比较例2的洛氏硬度试验后的压痕周围区域的图。

图5为示出比较例3的洛氏硬度试验后的压痕周围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基于在基材1的表面形成中 间层2(Ti层2a、TiC层2b)、在中间层2上形成DLC膜3的方法进行说明。需要 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为PVD法的一例的所谓的UBMS(非平衡磁控 溅射)法形成中间层2,利用等离子体CVD法形成DLC膜3。UBMS(非平衡磁 控溅射)法是通过故意地使溅射阴极的磁场非平衡,强化对基板的等离子体 照射的溅射方式,能够形成致密的薄膜。另外,中间层2与DLC膜3的形成中 使用的装置,使用能够在与形成中间层2的腔室相同的腔室内进行等离子体 CVD的UBMS装置。该UBMS装置一般而言是周知的,因此本说明书中省略 装置构成的说明。另外,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 要素通过赋予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向UBMS装置的腔室内装载作为基材1的SCM415、SUS310、SKD11 等铁系材料。之后,将腔室内抽真空,例如减压至2.6×10-3Pa左右。接着, 利用钨灯丝的加热实施Ar(氩)轰击处理,进行基材表面的清洁。需要说明的 是,Ar轰击处理的处理条件例如腔室内压力为1.3~1.4Pa、处理时间为30分钟、 灯丝放电电压为40V、灯丝放电电流为10A、偏置电压为300~400V。

接着,开始在基材1上形成Ti层2a的Ti层成膜工序。最初,向腔室内供给 作为等离子体生成用气体的Ar气体。此时,以腔室内压力(成膜压力)为0.4Pa 以上且1.0Pa以下的范围内的压力供给Ar气体。另外,调节Ar气体的流量以 使腔室内压力在Ti层成膜工序中为一定值。腔室内温度被调节至200℃以下。 该腔室内温度直至后述的DLC膜3的成膜结束期间,被维持在200℃以下。

之后,使靶材用脉冲电源工作同时使偏置用脉冲电源工作,对基材1施 加-200V的偏置电压(后述的“第一偏置电压”)。由此,经等离子体化的Ar 气体轰击Ti靶材,从Ti靶材表面弹出的Ti到达基材1,开始在基材1形成Ti层 2a。进行这样的Ti层2a的成膜处理直至Ti层2a变为规定的膜厚(例如0.1μm)。 没有Ti层2a时,得不到后述的TiC层2b与基材的密合性。

需要说明的是,Ti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低于-500V时,有对基材1造 成损伤之虞。另一方面,Ti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高于-100V时,到达基 材1的Ti的能量小,有膜变得不致密、变得过于平滑导致得不到密合性之虞。 因此,Ti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优选为-500~-100V。更优选为-400~-200V、 进一步优选为-300~-200V。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表示负的偏置电压 的高低的情况下,将更接近0V的偏置电压表示为“偏置电压高”。

接着,开始在Ti层2a上形成TiC层2b的TiC层成膜工序。首先,进一步向 供给有Ar气体的腔室内供给CH4(甲烷)气体。此时,以Ar气体与CH4气体的流 量比为95:5左右且为一定值地供给CH4气体。另外,调节各气体的流量使腔 室内压力(成膜压力)变为0.2Pa以上且不足0.4Pa的范围内的压力。腔室内压力 在TiC层成膜工序中被调节成一定值。另外,对基材1施加的偏置电压从-200V 变更为-50V。

通过设为上述成膜条件,在Ti层2a上开始形成TiC层2b。进行这样的TiC 层2b的成膜处理直至TiC层2b变为规定的膜厚(例如0.45μm)。

需要说明的是,TiC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后述的“第二偏置电压”) 为-100V以下时,形成的TiC层2b变得过于平滑而不能充分地确保密合性。因 此,TiC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必需设为高于-100V。另一方面,TiC层成 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变为-30V以上时,不进行Ti与碳的混合,有硬度变低之 虞。因此,TiC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优选设为高于-100V且不足-30V。进 一步优选为-75~-50V。

通过以上的Ti层成膜工序及TiC层成膜工序在基材1的表面形成中间层 2。

之后,向与形成上述中间层2的腔室相同的腔室内供给作为DLC膜3的成 膜气体的C2H2(乙炔)气体。随后,利用以往就周知的等离子体CVD法在中间 层2的TiC层2b上形成DLC膜3。

经过以上一连串工序,在基材上形成中间层2(Ti层2a、TiC层2b)及DLC 膜3。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使TiC层2b的成膜压力低于Ti层2a的成膜压力、使 TiC层2b的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第二偏置电压)高于Ti层2a的成膜工序中 的偏置电压(第一偏置电压)时,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能够提高基材1与DLC 膜3的密合性。由此,DLC膜3变得难以剥离,能够提高作为DLC膜3的性能。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 的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显然 可以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关于这些也当然地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 术范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Ar气体作为等离子体生成用气体,但不限 定于此。另外,中间层2的形成时,不限定于使用Ti靶材。另外,向腔室内 供给的气体也不限定于CH4气体、C2H2气体。

(倾斜层2c的形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中间层2形成Ti层2a和TiC层2b,如图2所 示,也可以在Ti层2a与TiC层2b之间形成倾斜层2c。倾斜层2c是指Ti层2a侧是 富Ti的、TiC层2b侧与Ti层2a侧相比是C量较多的层。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 通过设置倾斜层2c能够提高基材1与DLC膜3的密合性。

此处,针对倾斜层2c的成膜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利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的Ti层成膜工序在基材1上形成Ti层2a。之后,向供给了Ar气体的腔室内 供给CH4气体。流量为m3(1000L)/分钟等的体积基准。此时,缓慢增加CH4气体的流量以使Ar气体与CH4气体的流量比从100:0缓慢变为95:5。另外,对 基材1施加的偏置电压根据流量从Ti层成膜工序中的-200V缓慢升高至TiC层 成膜工序中的-50V。需要说明的是,Ar气体与CH4气体的流量比及偏置电压 在直至倾斜层成膜工序结束期间以持续变化的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倾斜层 成膜工序中的处理时间为10分钟时,使Ar气体与CH4气体的流量比持续变化 10分钟,经过10分钟时的流量比变为95:5。针对偏置电压也是同样的。

由此,在Ti层2a上形成组成连续变化的倾斜层2c。需要说明的是,倾斜 层成膜工序中的成膜压力可以设定为和Ti层成膜工序中的压力相同,或设定 为低于Ti层成膜工序的成膜压力且高于TiC层的成膜压力的压力。另外,即 使在将偏置电压设为一定值,使CH4气体的流量缓慢地增加的情况下,也能 够形成倾斜层2c。

之后,倾斜层2c形成规定的膜厚(例如,0.05μm)后,利用上述实施方式 中说明的TiC层成膜工序在倾斜层2c上形成TiC层2b。随后,通过等离子体 CVD法在TiC层2b上形成DLC膜3。

实施例

以下述的表1所示的条件在基材上以UBMS法形成中间层,在该中间层 上以等离子体CVD法形成DLC膜。随后,针对此时的DLC膜的密合性的差异 进行评价。针对DLC膜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作为基材使用的是将SCM415进行浸碳淬火处理,在200℃ 下进行回火处理,研磨至表面粗糙度为Ra=0.01μm的物质。另外,为了抑制 基材的硬度下降,调节腔室内温度以从Ti层成膜工序的开始至DLC膜成膜工 序的结束为200℃以下。另外,靶材个数设为1个,靶材用脉冲电源的输出设 为6kW。另外,基材与Ti靶材的距离设为约15cm、基板旋转数设为2rpm的自 公转运动,频率设为25kHz、Duty比(占空比)设为75%。需要说明的是, 表1中的“成膜压力”是指成膜处理中的腔室内的压力。

另外,本实施例中,形成Ti层及TiC层作为中间层。需要说明的是,实 施例3~8,比较例1~4中进一步还形成倾斜层。就各层的成膜时间而言,Ti层 为15分钟、倾斜层为7.5分钟、TiC层为105分钟。另外,DLC膜以膜厚为1.8μm 的方式进行成膜,膜硬度使用微小硬度试验机(HELMUTFISCHER集团制 FISCHERSCOPEH100C)调节至HV1600左右。

另外,DLC膜的密合性的评价利用划痕试验和洛氏硬度试验机进行压痕 观察,用各试样进行比较。

对于划痕试验,在试样表面使用洛氏硬度C等级压头(基准JISZ2245: 前端的曲率半径0.2mm、圆锥角120°的金刚石)、以划痕长度10mm、划痕速 度10mm/分钟、划痕负载0~100N实施,划痕后,记录以附属的显微镜观察发 生剥离的负载。本实施例中,从实用性的观点出发,发生剥离时的负载为35N 以上记作合格。

另外,利用洛氏硬度试验机的压痕是在试样的表面用上述洛氏硬度C等 级压头负载初试验力98.07N、总试验力1471N来形成。随后,针对压痕周围 区域的DLC膜的剥离的有无进行观察。本实施例中,将没有DLC膜的剥离的 记作合格。

即,本实施例中,划痕试验中DLC膜的发生剥离时的负载为35N以上、 并且洛氏硬度试验的压痕周围区域中DLC膜的剥离不存在的状态时,判断提 高了基材与DLC膜的密合性。

[表1]

如表1的实施例1~8所示,使TiC层的成膜压力低于Ti层的成膜压力来形 成中间层的情况下,划痕试验及洛氏硬度试验的结果均达到合格基准。

另一方面,如比较例1~3所示,将中间层的成膜压力设定为一定值的情 况下,划痕试验的结果低于合格基准(发生剥离时的负载为35N以上)。另外, 在洛氏硬度试验后的压痕周围区域如图3(比较例1)、图4(比较例2)、图5(比较 例3)所示,可知产生DLC膜的剥离、DLC膜的密合性不良。

接着,着眼于实施例1~3的成膜条件时,Ti层的成膜压力为0.4Pa、TiC 层的成膜压力为0.2Pa,成膜压力为相同条件。但是,结果是具有倾斜层的实 施例3中的划痕试验的发生剥离时的负载大于没有倾斜层的实施例1、2的发 生剥离时的负载。即,可知作为中间层形成倾斜层时,提高DLC膜的密合性 的效果变大。

另外,比较例1中虽然具有能够提高DLC膜的密合性的倾斜层,但DLC 膜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另一方面,不具有倾斜层的实施例1、2中的DLC膜 的评价结果是良好的。即,实施例1、2与比较例1相比时,证明Ti层及TiC层 的成膜压力不为一定值为宜。

接着,着眼于实施例3与实施例4的成膜条件时,实施例3、4均具有倾斜 层,但差别仅在于Ti层的成膜压力为0.4Pa和1Pa。比较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 DLC膜的评价结果时,结果是实施例3的划痕试验中的发生剥离时的负载大。 因此,可知Ti层的成膜压力优选较低一者。

此外,实施例3与实施例4的成膜条件的差异仅为Ti层的成膜压力,以及 实施例3与实施例4中的DLC膜的评价结果均达到合格基准,鉴于以上可知: Ti层的成膜压力高于实施例3的0.4Pa的压力且低于实施例4的1Pa的压力,例 如即使设为0.7Pa时,DLC膜的评价结果也是良好的。

另外,比较例1的Ti层及TiC层的成膜压力为0.4Pa这一定值,该条件下的 DLC膜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另一方面,实施例3中的Ti层的成膜压力为 0.4Pa、TiC层的成膜压力为0.2Pa,TiC层的成膜压力小于Ti层的成膜压力。 该条件下的DLC膜的评价结果为合格,鉴于此可知Ti层与TiC层的成膜压力 不为一定值,TiC层的成膜压力低于Ti层的成膜压力为宜。

因此,鉴于实施例3、4以及比较例1的结果,将Ti层的成膜压力设为0.4Pa 以上、且1Pa以下的范围内的压力、将TiC层的成膜压力设为0.2Pa以上且不足 0.4Pa的范围内的压力时,可以认为能够提高DLC膜的密合性。

但是,比较例4中,虽然TiC层的成膜压力低于Ti层的成膜压力,但DLC 膜的密合性的评价低于合格基准。另一方面,与比较例4同样地具有倾斜层 且成膜压力、各层的膜厚也相同的实施例3、5中,DLC膜的评价结果达到合 格基准。此处,着眼于实施例3、5及比较例4的偏置电压时,TiC层成膜工序 中的偏置电压各自不同。即,对于比较例4中的DLC膜的密合性变差的理由, 可以认为是因为TiC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为-100V,因此形成的TiC层变 得过于平滑而密合性不充分。

因此,为了提高DLC膜的密合性,要求将Ti层的成膜压力设为0.4Pa以上 且1Pa以下的范围内的压力,并且将TiC层的成膜压力设为0.2Pa以上且不足 0.4Pa的范围内的压力,进一步将TiC层成膜工序中的偏置电压设为高于 -100V。

接着,以实施例3、5、6、8及比较例1、3、4的条件形成TiC层的状态中, 针对基材表面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RigakuCorporation制、RINT2000)的 集中法进行X射线衍射。X射线管球使用Cu管球,电压:40kV、电流:20mA、 扫描角度2θ:20~80°、扫描步骤设为3°/分钟。根据此时的X射线衍射(XRD) 配置文件,针对2θ:36.3度附近出现的TiC(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 ITiC(111)与2θ:44.6度附近出现的Fe(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110),算 出以ITiC(111)/IFe(110)表示的强度比。将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如表2所示,比较例1、3、4中,ITiC(111)小于IFe(110)、TiC与Fe的强度 比最大为58左右。另一方面,实施例3、5、6、8中,ITiC(111)比比较例1、3、 4大,TiC与Fe的强度比均超过100。

考虑表1所示的DLC膜的密合性评价结果及表2所示的XRD测定的结果 时,为了提高DLC膜的密合性,可知形成以ITiC(111)/IFe(110)×100表示的强 度比为60以上这样的中间层即可。另外,更优选的强度比为80以上、进一步 优选的强度比为100以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基材的DLC膜涂覆。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材

2中间层

2aTi层

2bTiC层

2c倾斜层

3DLC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