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蘑菇栽培用容器及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

蘑菇栽培用容器及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得到重装蘑菇培养基作业的效率化,蘑菇培养室的空间的更有效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的蘑菇栽培用容器。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是容纳蘑菇菌床栽培所使用的培养基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由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上下可分割地构成,以蘑菇子实体能够在多个位置生长的方式在上部容器(10)的上面部设置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由塑料材料形成,两者的结合是以设于一方的配合部(16)可取出地嵌在设于另一方的被配合部(26)上的方式并通过利用了塑料材料弹性的嵌合而进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9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51712.2

  • 发明设计人 古幡繁登;藤泽博一;

    申请日2009-07-06

  • 分类号A01G1/04;

  • 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敬强

  • 地址 日本长野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14: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31113 终止日期:20160706 申请日:200907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1-13

    授权

    授权

  • 2011-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09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用于蘑菇菌床栽培的培养基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发明。作为菌床栽培对象的蘑菇种类,有金针菇、平菇(シメジ類)、滑子菇、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等。

背景技术

以往,金针菇等人工菌床栽培中,使用栽培瓶。就使用该栽培瓶的瓶栽培法而言,将玉米芯的破碎物(玉米芯粉),锯末、稻谷壳等的基体材料和米糠、麦麸等的营养成分进行配合后的培养基填充到栽培瓶中。并且,将该培养基加热杀菌后,进行菌种接种并培养,作为菌床。

像这样填充到培养瓶并被使用的培养基,每一次栽培、收获需要重装。该培养基的填充或使用完毕的菌床(废菌床)的扒出操作成为栽培瓶一瓶一瓶的操作,提高生产性能是有限的。

而且,栽培瓶的每一瓶的容量被统一为所需大小,容纳多个栽培瓶的筐状的容器的大小也被统一。因此,在现有的瓶栽培法中,在可容纳在确定容积的蘑菇栽培室内的栽培瓶的数量自然就被确定,对空间的更有效的充分利用是有限的。

另外,蘑菇的栽培瓶一般是与瓶主体的外径尺寸相比,瓶口的开口直径狭小地缩径的广口瓶的形状。与此相对,作为用于由更大的菌床栽培蘑菇的蘑菇栽培容器,公开有由上部容器和下部容器在上下可分割地构成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1181913号附图)。

发明内容

关于蘑菇栽培用容器所解决的问题是,就现有的蘑菇瓶栽培法而言,重装蘑菇培养基作业的效率有限度,对蘑菇培养室的空间的更有效的充分利用也有限度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得到重装蘑菇培养基作业的效率化,蘑菇培养室的空间的更有效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的蘑菇栽培用容器。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具有以下的构成。

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一个方式,是容纳蘑菇菌床栽培所使用的培养基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其中,由上部容器和下部容器上下可分割地构成,以蘑菇子实体能够在多个位置生长的方式在上部容器的上面部设置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一个方式,特征是,上述上部容器和上述下部容器由塑料材料形成,两者的结合是以设于一方的配合部可取出地嵌在设于另一方的被配合部上的方式并通过利用了塑料材料弹性的嵌合而进行。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一个方式,特征是,上述下部容器的周边缘部形成凸缘状。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一个方式,特征是,为了能够支持上述上部容器的上面部,在上述下部容器上以从内底面立起来的状态设置多个柱状部。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一个方式,特征是,为了在被放置在嵌于上述子实体生长用口上的蘑菇栽培用帽上并分层存放时可进行定位,在上述下部容器的底面部上设有外嵌在该蘑菇栽培用帽上的多个边缘框状部。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的一个方式,是盖在上述蘑菇栽培容器的具有上述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的上面部上进行使用,并进行引导以便蘑菇子实体以立起状态向上方生长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其中,具备:多个筒状导向部,与上述子实体生长用口对应地设置并形成为对各蘑菇子实体的生长进行引导的倒圆锥台状的筒状;连接部,以该多个筒状导向部成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及定位用柱状部,以上述多个筒状导向部被保持在所要高度位置上的方式从上述连接部上向下方突起地设置。

另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的一个方式,特征是,上述连接部在最上端部形成,上述定位用柱状部形成倒圆锥台状。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得到“可得到重装蘑菇培养基作业的效率化且蘑菇培养室的空间的更有效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的特别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实施例的X-X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实施例的Y-Y剖视图。

图6是表示了图1的实施例的上部容器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了图1的实施例的下部容器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在蘑菇栽培用容器上盖上帽,分层存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重叠放置多个上部容器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重叠放置多个下部容器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的形式例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4是图11的实施例的X-X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实施例的Y-Y剖视图。

图16是图11的实施例的Z-Z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1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1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中央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1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

10-上部容器,11-上面部,15-子实体生长用口,16-配合部,

20-下部容器,22-内底面,23-周边缘部,24-底面部,25-柱状部,

26-被配合部,28-边缘框状部,30-帽,

50-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51-筒状导向部,55-连接部,

57-定位用柱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图1~10),对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形式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以下,图2为图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仰视图,图4是X-X剖视图,图5是Y-Y剖视图。而且,图6是图1的实施例的上部容器的主视图,图7是图1实施例的下部容器的主视图。再有,图8是表示了在图1的蘑菇栽培用容器上盖上帽并分层存放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图9是表示重叠放置多个上部容器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重叠放置多个下部容器状态的说明图。

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容纳蘑菇菌床栽培所使用的培养基,由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上下可分割地构成,为了能使蘑菇的子实体在多个位置生长,在上部容器10的上面部11设置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

再有,本实施例的上部容器10是一体设有矩形的上面部11和该下侧周围的侧周面壁部12的方式,作为盖发挥功能的同时,作为除去容器主体底部的部分发挥功能。并且,在上部容器的10的上面部11,作为相当于现有栽培瓶的瓶口的部分设有多个子实体生长口15。而且,本实施例的下部容器20作为容器主体底部发挥功能的同时,外周侧壁部21是与现有容器的外形相同的形状,成为用于输送等容易操作的形态。

因此,蘑菇的子实体从各子实体生长口15伸长可适宜地生长。例如,在金针菇的栽培中,与现有的方法相同,通过在相当于瓶口的各子实体生长用口15进行卷纸,从而能够引导以使金针菇的子实体笔直地向上伸长。而且,通过各子实体生长用口15,蘑菇以被细分的状态生长,所以能够在各子实体生长体用口15的每一个口进行收获,成为容易包装的方式。因此,与现有的瓶栽培方法相同,可适当地完成装袋等的包装,就适当地发货。

并且,由于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可上下分割,所以可得到重装蘑菇培养作业的效率化。也就是,可一体地一口气地进行蘑菇的培养基的填充或使用完毕的菌床(废菌床)的扒出作业,可飞跃地提高该作业效率。

再有,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容易进行设备的机械化,可提高生产率。

而且,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没有将现有的多个栽培瓶并排后容纳在容器箱时那样的瓶相互之间的空隙,对于该容积部分,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空间。也就是说,根据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在使平面的大小相同的场合,相比现有的栽培瓶的高度,可较低地设定其高度低。因此,关于高度方向,可以更密集地容纳蘑菇栽培用容器,缩小架子的间隔更多层地进行容纳等,可更有效地充分利用蘑菇栽培室的空间。

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由塑料材料形成,两者10、20的结合是以设于一方的配合部16可取出地嵌合在设于另一方的被配合部26上的方式并通过利用了塑料材料的弹性的嵌合而进行。此外,配合部16和被配合部26的关系是相对的,任一个设于一方,另一个设于与其对应的反对侧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部容器10的下端周边缘部附近的外面以呈筋状突起来的方式设置配合部16。而且,在下部容器的20的内底面22的内周边缘附近的内面以呈筋状突起来的状态设置被配合部26。由此,做成上部容器10嵌在下部容器20的内侧的状态。

由此,由于是能够可靠配合、结合的方式,且是简单方式的结构,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上部容器10和下部容器20的结合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利用塑料材料的弹性以压入状态一体化的方法和使用夹具等的固定器具的方法。

而且,就本实施例的上部容器10而言,在其上部设有5×5(25)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有和容纳在现有的一个容器中的一般的栽培瓶个数相同的4×4(16)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此外,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下部容器20的周边缘部23形成为凸缘状。成为与容纳现有多个栽培瓶的筐状容器的周边缘部相同的形状。

由此,利用现有的作业装置,能够进行涉及该蘑菇栽培用容器的分层堆放和输送等的操作。因此,无需更新作业装置,可以抑制设备费用的负担。

为了能够支撑上述上部容器10的上面部11,在下部容器20上以从内底面22向上立起状态设有多个柱状部25(参照图4、5、7)。

由此,可以防止上部容器10的上面部11向下方弯曲。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蘑菇栽培用容器层叠也不会变形,可适当地分层堆放。因此,蘑菇菌的培养工序等,各作业工序等会顺利进行,提高生产率。

但是,通过由树脂成形来成形柱状部25,从而设于下部容器20的底面侧的空隙27(参照图3、5),作为用于良好进行蘑菇呼吸的空间,适当地发挥功能。

而且,为了在被放置在嵌于上述子实体生长用口15上的蘑菇栽培用帽30(参照图8)上并分层存放时可进行定位,在上述下部容器20的底面部24上设有外嵌在该蘑菇栽培用帽30上的多个边缘框状部28。本实施例的边缘框状部28设置成圆形。

由此,利用蘑菇栽培用帽30和边缘框状部28的嵌合关系(参照图8),可以恰当防止分层堆放的蘑菇栽培用容器向水平方向滑倒。因此,可恰当进行蘑菇栽培工序,提高蘑菇栽培的生产率。

而且,本实施例的上部容器10合下部容器20做成可叠置的方式(参照图9、图10)。即、由可在一个方向分型的树脂成形模具来设置,为了拔出模具而形成锥体形状,成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堆放的方式。

由此,能够在狭窄的空间中进行整理,与栽培瓶相比,能够大幅缩小它们的保存空间。

接着,基于附图(图11~图19),对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涉及本发明的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以下,图12是图1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3是仰视图、图14是X-X剖视图、图15是Y-Y剖视图,图16是Z-Z剖视图。而且,图17是表示图11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18是中央剖视图,图19是其它剖视图。

该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50盖在上述蘑菇容器的具有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的上面部11(参照图17-19)上进行使用,并设置成引导蘑菇子实体以立起状态向上方生长。仅覆盖在多个子实体生长用口15上,成为现有卷纸的代替品。因此,与现有的将卷纸卷到各个子实体生长口15上的作业相比,可格外提高作业效率。

51是筒状导向部,设有多个。各个筒状导向部51与子实体生长用口15对应地设置,形成对蘑菇子实体的生长进行导向的倒圆锥台状的筒状。

通过形成这样的倒圆锥台的筒状,从而能够使蘑菇子实体的向上的生长沿着周围壁的内面52恰当地进行引导。而且,通过由于蘑菇的生长而填满筒状导向部51,从而能够防止该筒状导向部51从上述上面部11上脱离。

筒状导向部51的下端部的开口53设置成能够外嵌在子实体生长用口15上的直径。而且,为了勾挂在子实体生长用口15的凸缘部15a上而在该下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向内侧突起的阶梯部54。在本实施例中,该阶梯部54横跨内周全周地形成,也可以断续地形成。而且,在筒状导向部51的下端部上,为了提高嵌合自由度,形成上下方向的狭缝。

55是连接部,以多个筒状导向部51成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连接。56是通气孔,并在筒状导向部51的相互之间设置在未设有后述定位用的柱状部57的部分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筒状导向部51配置成在前后左右5×5个的矩阵状,由连接部51成为一体化。连接部55只要是能够连接邻接的筒状导向部51彼此的形态即可,但也不限于本发明的平面板状,也可以是棒状或立起的板状等。

57是定位用柱状部,并以将多个筒状导向部51保持在所要的高度位置上的方式从连接部55向下突起地设置。该下端闭塞。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用柱状部57在左右前后的对象位置的4个位置向下突起地设置。此外,也不仅限于此,只要在能够恰当保持高度的范围内适当有选择地设定其数量和突起方式便可以。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5在最上端部形成,定位用柱状部57形成倒圆锥台状。

由此,成为可容易进行树脂成形的方式。而且,成为能够叠加地保管并可紧凑地容纳的方式。

以上,列举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种种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精神的范围内可实施多种变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