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3-07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明源铅锌矿位于南华准地台之桂东凹陷,海洋山穹窿东南缘,受加里东期、中生代、燕山期早期侵入岩等多期侵入叠加复合成矿作用.矿体主要分布在泥盆系郁江组石英细沙岩内,受3组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带控制,岩浆热液沿断裂侵入,沿裂隙向围岩扩散并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矿体.圈定Ⅰ、Ⅱ、Ⅲ号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元素有Ag、Pb、Zn、W、Cu、As、Sb、Mo等,元素组合复杂,具有明显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侵入岩的接触带和北东向构造带,是间接的找矿标志,显示大明源矿区具有寻找银铜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充分的地球化学依据。
  • 摘要:农田土壤是陆地土壤碳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碳固存潜力.农业生态系统所释放的土壤CO2通量(土壤呼吸,Rs)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土壤碳库的收支平衡.本文于2011、2012年利用LI8100A土壤CO2通量自动测试系统对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边缘、大庆市郊和双城市农田土壤进行了CO2通量释放研究,得到两年三地平均Rs释放速率分别为扎龙3.44±0.47、大庆2.72±0.35和双城2.18±0.26μmol m-2s-1.三地Rs释放天、年变化特征均为单峰型,土壤呼吸敏感度指标Q10均为2.23;白天Rs占全天的比例,扎龙为58%、大庆60%,双城52%.经相关分析发现,Rs与土壤温度(Ts)、气温(Ta)和水汽含量(Wa)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 摘要:福建寿宁县地处闽东北部,本文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行业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评价法对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取得了初步成果:表明了福建寿宁县土壤环境总体质量水平良好.土壤养分地球化学分级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大量养分具有较为丰富的N、K含量,有机质次之,P较缺乏.中量元素普遍较为缺乏.微量元素Zn、Mo、F、I、Se相对丰富,Mn次之,TFe2O3、Cu、B、Co相对缺乏.表现出福建寿宁县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基本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但由于植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量很大,P的缺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需对本区农作物合理施肥,诸如磷肥、有机复合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才能保证农作物增产增收.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土壤养分地球化学分级为基础,将两者叠加分析,按照土壤质量地球化学分等方案,统计出研究区内六级土壤质量分等参数.表现出其很大一部分土壤质量较好.其中三等、四等土壤覆盖区内出现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区,为本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结净的土地资源.五等、六等土壤面积较小,两者仅占全区的6.07%,主要分布于大安乡东北方向的林场,其次为竹管垄乡以南和武曲镇以北.虽然其主要分布于森林覆盖区,但其海拔较高,可能会随水系迁移转化,影响其下游的农业生产,因此,应加强土壤管理及防护林工程建设,切断污染元素向下游迁移途径,保护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福建寿宁地区具有较好的土壤质量,这一评估结果与当地以农业、旅游业为主的实际情况吻合,评估方法实用可靠。
  • 摘要:江苏南部典型地区位于江苏省近太湖水网地区,为了研究这一地区耕作层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676平方公里范围内采集了0-20cm耕作层土壤样品3121个,水稻和小麦籽实及其根际土壤样品103个.通过对样品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除As、Hg略低于江苏省背景值外,其它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运用相关分析推断,这一地区耕作层土壤As和Hg,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但过量的Hg也反映出它叠加了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018-1995)中Ⅱ级标准相比,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Hg>Cd>Cu>Zn>As>Pb.从污染形态看,Hg为片状污染,Cd以点状污染为主.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城市周边耕作层土壤已处于警戒状态,主要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Cd和Cu;其它地区耕作层土壤总体处于安全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籽实中Cd、Cu、Hg和小麦籽实中Cd、Cu主要来自土壤,其它重金属污染可能受降尘、灌溉、施肥、农药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大.土壤pH值与水稻籽实中As、Cd、Cu、Hg、Zn和小麦籽实中Zn、Cd呈负相关性,与其他重金属表现为正相关性。
  • 摘要:本文采用室内模拟酸雨实验方法,研究浙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活化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Cd、Mn、Ni、Zn、Cu元素活化迁移与酸雨酸性密切相关.当酸雨pH<4或者3.5时,土壤缓冲能力到达临界点,重金属溶出量剧增.酸雨量持续增加,土壤缓冲能力临界点对应的酸雨pH值由3.5变到4,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土壤Hg、As元素溶出量随酸雨量的增多而增加.提取液中Cd、Cu、Zn、As浓度均远低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值,Hg在pH5、pH4.5和pH3三个级次的大部分样品浓度均高于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可见,除了Hg元素外,其它土壤重金属元素在酸雨淋溶下的释放量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 摘要:青海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湟中孙家窑地区的土壤中存在以Cd、Pb、Zn和Hg重金属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本文以该异常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剖面、农作物调查等手段,重点查明异常成因,寻找了异常源,该异常是由Cd,Pb,Zn,Hg,Cr,As等组成的综合异常。异常元素源于矿化作用所致的高含量成土母岩,异常还引起了较为严重的作物安全风险,Cd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最强,是各异常元素中风险最大的元素。建议减少区内农作物的种植,土地利用改为树苗等培育基地,逐渐利用不食植物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并进一步结合区域地质矿产及区域化探资料,开展该地区的矿产调查工作。并对农产品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后续农业地球化学区划及整治治理提供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重庆表层土壤网格化及岩、土剖面取样测量,对重庆表层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丰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浅层土壤Se含量范围为0.005~5.790mg/kg,背景值为0.197mg/kg.土壤Se含量分布受地层、母岩岩性、土壤类型、土壤层位及土壤对Se元素富集特性的控制.高Se土壤主要分布在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的石灰土.以土壤Se含量0.400~3.000mg/kg为富硒土标准,已调查发现重庆分布富硒土3684km2,在綦江南部万盛南川一带大面积分布,在主城区周边天俯、花溪、三汇等小面积分布.推测在武隆酉阳秀山及城口巫山一带存在大面积富硒土,重庆可能拥有上万平方公里富硒土.富硒土区pH环境、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农产品安全富硒表达,已发现北碚天府富硒土区谷物类及十字花科类农产品为富硒无公害或富硒绿色农产品.重庆富硒土具良好经济意义。
  • 摘要:硒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硒的丰缺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在土壤中硒的各形态含量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类型等因素的不同差异很大,其中植物仅吸收水溶性硒和有机态硒.因此了解土壤中的植物可吸收的硒形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壤硒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壤硒的赋存形态以及PH值特征以及植物富硒特征,结果表明,依据李家熙的土壤硒含量划分标准,可以认为石头河地区存在中硒土壤(0.2-0.4mg/kg)和富硒土壤(>0.4mg/kg),其中,褐土分布区主要为中硒土壤,水稻土分布区为富硒土壤。土壤硒分布区的小麦籽实均为富硒小麦也证实了富硒土壤的存在。土壤中pH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中硒的含量以及硒形态的含量,当土壤中pH值增高时(pH>7),土壤中硒的全量以及硒的水溶态、强有机结合态、弱有机结合态含量就增高数倍以上。因此在酸性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CaCOs,提高土壤的pH值,或使土壤处于氧化状态,有利于增加硒的溶解度。调查区中的土壤、根系土、水系沉积物调查结果表明环境质量基本良好。土壤中Pb、Cd、Cu虽有轻度超标,但均未造成植物污染,植物籽实测试结果符合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为安全食品。
  •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参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依据土壤中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及Ph、有机质等理化指标,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以优良、良好土地为主,在全区广泛分布,占总面积的82.62%,其次是中等土地,在本区有16.25%,主要分布在北碚区金刀峡一带.优质土地零散分布,占0.34%,差等土地主要分布在白市驿、井口工业区一带,占0.79%。
  • 摘要: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构造带已发现多个气田及含气构造,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为了探讨烃类垂向微渗漏与浅表层化探异常的关系,指导未钻目标评价;本文利用油气化探方法在盆内选择了两个已知圈闭开展浅层化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L15-1底辟气田上方,以气态重烃为主的块状异常分布于气藏南部边缘,强度高并向深部增强;TSF出现X型指纹图,烯烃及紫外异常不发育,这些化探异常与深部天然气沿底辟微裂隙向上微渗漏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相反,在L13-1(钻探未见油气显示)圈闭上几乎没有烃类异常.据此建立了该区浅表层化探正、反对比模式,这对区内目标评价优选和钻探靶区圈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基于元素形态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模型和基于元素全量的多重分形对广东省普宁市表层土壤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宁的有毒有害元素As、Cd、Pb、Cu、Ni、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其地球化学灾害爆发临界点分别为2.86、81.48、41.44、10.17、5.42和0.69mg/kg.60%土壤样品的Cu、35%土壤样品的Cd和Pb的可释放总量超过临界值,说明TRCP的释放向有效形态转化的速度加速,具有爆发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As元素服从高浓集的连续多重分形叠加模式,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Cu具有较小的分维数,自低含量点到高含量点的转化慢,表明有较多的高含量点分布,污染发展趋势较严重.普宁市有毒有害元素污染均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 摘要: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形态、分布和迁移规律在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样品中除N、P、K等营养元素外,元素含量一般都低于土壤样品中背景值,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前处理技术和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的测定方法.本文介绍了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除了具有普通四极杆ICP-MS的诸多优点外,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对于多原予离子以及双电荷离子等干扰可以简单地利用干扰和目标元素质量数之间的微弱差别有效地将它们的质谱峰分开,尤其适用于元素含量较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并对干法灰化、酸法消解和微波消解等三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从适用的元素、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进行优化选择,制定了适用于56种元素测定的植物样品HR-ICP-MS法配套分析方案。
  • 摘要:地质样品分析中,样品制备是保证元素分析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因制样设备材料的磨损而引入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样品加工过程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的加工器具,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回复的。制定的新的样品加工流程,将样品制备过程带来的“污染”影响降至最低,实现全元素的准确分析。
  • 摘要:本文针对重庆市主城工业活动较强区域采集底泥、废渣、土壤等不同介质,研究了不同介质中Hg、Cd、Pb、Cr、Cu、Zn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形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渠底泥和废渣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土壤;除Cd元素外各种介质中的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元素形态分配在不同介质中差异较大,其中水稻土离子交换态达到了48.24%,应当关注可能引起的生态后果;井口民丰化工厂工业废渣,不仅Cr含量极高,且存在形态相对于其它介质有效态较高,有极大的潜在环境隐患,必需对其废渣进行封闭存放。
  • 摘要:本文应用多指标油源对比、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及成藏综合研究方法,剖析了琼海凸起珠江组一段低幅-低阻油藏的油气来源、充注强度及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珠江组一段低阻油层的油源主要来自文昌组或恩平组浅湖相烃源岩,该套烃源岩是文昌凹陷除中深湖泥岩之外的又一套优质烃源岩.充足的油源、复合输导体系发育及充注强度大是文昌13区大中型低阻油田形成的主控因素;本区低阻油层具备发育在低幅度背斜上的构造十岩性成藏模式,储层类型为浅海低能环境下发育的滨外砂坝,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落实低幅圈闭、预测低阻油层的有效手段,三维定量荧光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新技术是识别低阻油层的有效手段.低幅-低阻油藏勘探开发潜力大,是油田周边挖潜的重要领域。
  • 摘要:拉陵灶火铜金矿所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中西部,以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为特点.本文通过对拉陵灶火铜金矿水系沉积物异常、1:1万土壤异常分析,结合工作取得的找矿成果分析拉陵灶火铜金矿找矿方向及区域内和外围找矿前景。结合异常特征及当前找矿成果认识:(1)土壤ASO1异常区内的石英脉进行进详细追索,其内存在进一步扩大控制矿体延伸及规模前景.(2)AS03异常区北部的深部可能存在更大的找矿空间。
  • 摘要:矿区处于云南省西南边陲,行政区划隶属于临沧市镇康县,1985年6月-1990年5月就完成了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芦子园-小、河边一带发现了以Pb-Zn-Ag为主体,成分复杂,多元素叠加的芦子园综合异常,通过多年的工作,虽然找到了铅锌矿产,但在规模上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性,随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该地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等多方法的综合预测,认为此地区具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后被立为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0年确定的第一批整装勘查项目,通过矿产勘查,矿区在铅锌、铁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规模达超大型。
  • 摘要:本文以有机烃气测量技术为主导,结合部分传统的微量元素测量技术,在建立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和总结其找矿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控制矿体深部的钻孔进行钻孔原生晕测量,分析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时空结构,并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区内深部进行了成矿评价,结果发现该矿床部分地段的深部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体现了烃气测量新技术在锌铜多金属找矿中的适用性。
  • 摘要:洛巴堆铅锌矿床是西藏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典型的中型矽卡岩矿床,以往对矿床外围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矿床外围区域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来自二叠系洛巴堆组,Ag、Cu、Sb、Cd、Te等元素可直接或间接指示区内铅锌矿化体的产出位置,且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富铁-贫碱的地球化学作用;区域内找矿远景区应分布在二叠系洛巴堆组及其与周围地层接触带附近.本研究对洛巴堆铅锌矿床矿区及外围区域内地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中国金矿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是由于其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赋矿围岩性质及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其成矿特点也有所差异,为了解这方面的差异,本文利用稀土元素的示踪性,对我国南北地区不同金矿床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金矿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差异显著,最高者为江西金山金矿,∑REE为166.39×10-6,最低者为黑龙江乌拉嘎金矿,∑REE为3.47×10-6,推断不同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的深度是不一样;大部分金矿床显示轻稀土元素较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曲线向右倾斜,但河南杨砦峪金矿与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较为平缓,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黑龙江乌拉嘎金矿、辽宁白云金矿具有铕正异常,其余金矿床为铕负异常,这可能是不同金矿床成矿环境是不一样的。
  • 摘要:汞蒸气及其化合物在地质构造、金属矿床、污染源及古墓和古遗址等处相对富集形成汞气晕,利用汞的特性,进行汞量测量,开展地质构造、矿产勘查、污染源的圈定等方面的研究,使其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方法、仪器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详细讨论各种样品中痕量微量汞含量测试方法及应用效果.针对汞分析前处理操作繁琐、重现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直接测汞法测定气体、固体粉末样品中汞,该法基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的原理,样品无须进行处理,含汞废气经吸收剂无害化处理后排放.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且不需任何化学试剂,对人体无伤害。
  • 摘要:本文通过对岑溪及其周边的几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元素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的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岩浆作用、热变质作用、热液流体作用、交代作用、构造运动等内生作用以及剥蚀作用、风化作用等外生作用共同参与下的产物,为以后的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
  • 摘要:中国铀矿化按照成矿主岩不同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化、火山岩型铀矿化、碳硅泥岩型铀矿化和砂岩型铀矿化,四大类型铀矿化由于其成因和成矿环境上的差异,其指示元素也有较大差别.本文通过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化指示元素组合特征,并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该指示元素组合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指示元素对特定类型铀矿化的富铀地质体的圈定、铀矿化的指示、铀远景区的预测甚至直接寻找盲矿是有效和富有意义的。铀、钍、钾、铍、铅、锡是花岗岩型铀矿化有效的指示元素,可以指示富铀花岗岩体和某些蚀变,其异常晕可以圈定富铀多期次活动的复式中酸性岩体,预测铀成矿远景区。火山岩型铀矿化指示元素较为复杂,相对不固定,火山岩型铀矿化往往位于铀的高背景场上,尤其是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常用指示元素有铀、钼、钒、铍等元素,氟、汞、磷等挥发性元素也可用于火山岩型铀矿化的预测和远景区的圈定。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西部、南部三个地区分别土壤Rn浓度测量,进行土壤Rn测量干扰试验研究,对提筒时间、采样体积、取样深度、气候等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验,确定了测量条件.本文在东胜已知矿床和勘查区上进行了土壤氡浓度剖面和面积试验.根据正态分布理论,对野外测量数据按已知岩性地区和未知岩性地区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不同测区土壤Rn浓度背景值和异常划分标准,并以此标准绘制相对等值线图,更准确地圈定出了异常分布范围.探讨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土壤Rn浓度异常形成的模式. 三个地区分别土壤Rn浓度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不同地区地层及覆盖层导致土壤Rn浓度的背景值明显不同。在评价地层是否具有矿化可能的标准上,以异常衬度的大小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钻探工程,初步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局部异常地段的异常衬度大于4,可能为矿致异常。结合地质情况,利用异常分布趋势和异常衬度两项指标就能有效地对成矿条件快速作出初步评价,为勘查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 摘要:为探讨植物Po法寻找铀矿的可能性,本文在广西376矿床一号带及其邻区采集蕨样6个,枫树样7个,植物样经清洗、烘干、炭化和灰化后,采用"恒温流程"测定灰分中的210Po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灰分中的210Po含量可有效反映深部铀矿化.虽然有效,但工效较低;其探测深度是否比土壤Po法大,尤其是在外来风沙覆盖区,如北方的沙漠、半沙漠地区,它是否有特殊意义,尚待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昆仑-阿尔金地区区域化探工作研究程度及取得主要成果的介绍,说明了该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所采用关键技术方法的有效性,阐述了39种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其分带性,对该区后继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该区成为重要的整装勘查和资源接替区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利用多重分形奇异性理论研究南岭成矿带钨锡多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南岭地区作为全球最大和最具特色的华南有色、稀有稀土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心,成矿作用具独特性、突发性、奇异性、复杂性等特征。介绍了局部奇异性模型和C-A模型在南岭地区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和致矿异常圈定中的应用,计算了研究区与钨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三种元素(W,Sn,Mo)的局部奇异性指数,通过奇异性指数分析来识别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采用局部奇异性分析法不仅在己知矿床范围内圈出了致矿局部异常,而且在未知区域圈出了致矿局部异常,并识别和圈定了与钨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W,Sn,Mo异常,由此说明采用该方法对识别南岭地区低缓弱异常或隐伏矿异常具有独到之处,同时也为该地区下一步的找矿探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 摘要:宁镇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有栖霞山、安基山、伏牛山、汤山等数十处大中小型铁、铜、钼、铅锌、金矿床.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宁镇地区1:5万土壤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因子,绘制了因子得分图,结果显示:因子得分区与地质、矿床(点)对应较好.其中Bi、Cu、Mo、Pb、Zn、Cd、Mn、As、Sb、Ag组合主要反映以铅锌为主多金属矿及以铜为主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Co、Ni、Ga为亲铁元素组合,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区内铁矿点附近;Bi、Cu、Ba、Sb、As组合可能反映热液活动由中-高温向低温的演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因子,通过因子分析了解元素组合代表的地质意义,为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了有利信息。
  • 摘要: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具有制各样品无需定量分离,可测元素动态范围广,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主要特点,在同位素地质学、核科学、农业、医学、环境科学、海洋学、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安全等众多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地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在不同基质(岩石,土壤,水,气)下,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同位素测年,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定量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 摘要:准确地掌握隐伏矿体上覆盖层中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元素如何穿透覆盖层,进而到达地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至关重要.本文以新疆金窝子210金矿为例,研究了其元素的分形分布特征。210金矿地处新疆干旱荒漠区,矿体及基岩被5-40m厚风成沙、残坡积物覆盖.此次基于矿区63个钻孔数据,利用"含量-个数"(N-S)和"含量-体积"(C-V)分形模型来刻画矿体上覆盖层中Au的分布.结果显示Au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形分布特征.N-S与C-V模型分别按0.8,3.2,79.6ppb与1.6,7.9,39.9ppb将Au含量分为4段,每段则代表相应地质作用的结果.明显看出Au的高含量段(≥79.6ppb和≥39.9ppb)都呈现出:1)水平方向上沿矿体赋存的北东-南西走向剪切蚀变带分布;2)垂直方向呈矿体正上方的顶底两端对称分布.该分布正是成矿或后期非线性迁移聚集的结果.模型中其他区段也准确地反映了覆盖层中Au的低背景、高背景和中度富集区的分布。
  • 摘要:智利铜储量约占世界三分之一.为促进我国地勘企业在智利中北部干旱半干旱景观区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在智利第四大区某矿区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合以往在智利北部土壤测量成果,本次土壤测量采集B层或B+C层-40目土壤样品,圈定了6处主要铜金综合异常.通过槽探和钻探对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了良好的找矿线索,该区具有找斑岩型或大规模层状铜矿的潜力,表明在智利中北部干旱半干旱中低山景观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但对于地表以脉状形式表现的的矿区,宜采用密度更大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网度。
  • 摘要: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已在50多个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预测应用,矿山验证预测靶位,找盲矿效果显著,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研究有四个技术关键;①第一性资料的获取:构造叠加晕特殊的采样方法;②研究和发现每次成矿形成矿体-原生晕的轴向分带;③识别不同期、次成矿形成矿体-原生晕在构造空间上的叠加结构;④预测靶位的定位.本文介绍了四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摘要:河水溶解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大气降水、各类岩石风化、人为源等,其中岩石风化来源主要包括硅酸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等的风化.表生过程中,由于元素本身迁移性的差异,造成以元素为载体的矿物、岩石风化速率的不同;同时,不同流域内岩石地层分布状况不同,叠加自然因子如pH,温度以及高程差的差异,会导致河水离子组成的差异性.同时,利用某些元素或元素比值,可以作为判别河水离子来源的地球化学指纹.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上游流域内河水受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控制,分析了农耕活动对流域内的河水中NO3-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型河流,河流溶解物质主要受到岩石化学风化影响,同时高差及所处构造位置对河水水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平原区域如岷江,人类活动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区降水对河水溶解物质的贡献较小,其他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由于铂族金属的重要性,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寻找铂族金属矿,重视为寻找铂族金属矿服务的铂族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本文采用Na2O2熔融样品,硫酸酸化,蒸馏分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锇、钌.通过实验,改进了蒸馏装置,提高了锇、钌蒸馏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研制新型锇钌氧化剂和稀释剂,降低了方法的全流程空白,提高了锇、钌催化As3+-Ce4+体系的灵敏度,使Os、Ru检出限(3σ)分别达到0.010ng/g和0.012ng/g.实验证明,锇、钌催化As3+-Ce4+体系在35℃时,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方法的稳定性和降低方法的检测下线.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测定国家铂族元素地球化学一级标准物质中的Os、Ru,相对误差(RE)为-18.0%~4.40%,12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1%,满足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要求。
  • 摘要:根据海晏县动物体所表现的白肌病和氟中毒地方病事件,本文通过多目标调查手段进行了相关元素Se和F在牧草、生物机体以及骨骼中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牧草、动物机体和骨骼中Se均小于正常值,具有低Se风险,并且骨骼中F严重超标,导致动物体产生氟中毒.中毒主要由于附近铝厂排放的氟化物在体内骨骼长期积累引起.外源补充Se和Cu可以缓减两种地方病病症。
  • 摘要:中国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区是仅次于美国内华达的世界第二大卡林型金矿集区,本文使用1个数据/10km2、1个数据/4km2、1个数据/2km2三种密度的数据用来划定1:100 万、1:50万、1:20万三种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模式,制作了对应三种比例尺地球化学异常图,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与黔西南矿集区的对应关系,论证了黔西南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继承性特征,并对无矿点异常区进行了定量预测.通过对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可以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快速圈定巨型矿集区,并对靶区进行定量预测。
  • 摘要:研究区是新疆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展大气干沉降重金属通量及来源研究对于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采用被动方式同时采集了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大气干沉降样品共计11件.分析干沉降样品中As、Cd、Hg、Pb、Zn、Cr、Cu、Ni元素的含量,分别计算出各元素年平均沉降通量为2.40、0.100、0.014、5.66、74.60、6.00、4.99、2.92(kg/km2·a-1),对比后发现研究区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年沉降通量及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与采样点的工业产业布局模式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城镇区远远高于农田区,昌吉、八钢和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程度较为突出.通过初步分析得出研究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是燃煤企业、冶炼厂、汽车尾气和建筑厂地排放的烟尘,沉降量主要与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数、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有关。
  • 摘要:三山岛-新立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三(山岛)-仓(上)构造蚀变带北端,为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新立金矿严格受NE向三-仓构造控制,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特点。本文介绍了2008年建立了三山岛-新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用模式和标志对三山岛-新立金矿深部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六个靶位,2010年跟踪研究,向深部推进预测,又提出了两个有利成矿地段。到2008年底,年中提交的预测靶位通过钻孔验证几乎是孔孔见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共获金金属量31.85吨。到2010年底,据矿山统计:在预测靶位内共探获金金属量84.1吨。其中三山岛矿区计算靶位内见矿孔金金属量60.4吨,新立矿区计算靶位内见矿孔金金属量23.76吨。两次构造叠加晕研究在兰山岛金矿床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另外,通过对三山岛金矿床的研究,认为三-仓断裂构造带应还有很大找矿潜力。
  •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化学方法中总碳和有机碳的测定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测定设备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电调制红外光源的非分光红外(NDIR)碳分析仪的开发设想.该碳分析仪通过采用电调制红外光源,节省了传统方法中的机械调制部件,同时采用高精度PbSe红外光电探测器、再配合直通式气室、氧化热释系统以及USB2808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总碳、有机碳、蚀变碳酸盐(△C)的高精度智能化的分析测量,提高了CO2的转换效率,使用了数据采集卡和上位机软件,实现了多通道快速智能测量,合理的红外光源调制电路、红外探测器放大电路减小了噪声,提高了测量精度。总之,该设想方法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产品化。
  • 摘要: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是反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本指标,是识别和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确立污染治理修复目标的重要依据,具有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价值。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本文统计获得了表、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相对于深层土壤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土壤层部分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的形成过程与人类活动已对土壤元素分布、分配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注意考虑区域地质背景、不同物质来源等影响因素。
  • 摘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都是涉及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与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两项成果的整合研究,是当前数据共享与学科间数据交叉融合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两项成果有机结合,分别从数据独立性、成果实用性、科学性等角度出发,对两项成果分别采用基于两项成果数据的叠加法、综合法和基于两项调查数据的因素法进行数据整合方法探讨,并以吉林省前郭县为研究区,对整合成果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讨论。基于两项成果数据的叠加法得到的成果可以保持两种成果的独立性,但并未真正实现空间数据的融合;基于两项成果数据的综合法得到的成果表达容易,但严重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基于两项调查数据的因素法得到的成果物理意义明确,但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
  • 摘要:本文选择苏南典型乡镇为研究区,统计分析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As、Cd、Hg、Pb含量分布特征,评价其累积污染程度.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Hg、Pb含量分布较均匀,Cd分布较分散,水田土壤中Cd、H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旱地、茶园;采用相对累积频率分析确定研究区土壤农田土壤As、Cd、Hg、Pb地球化学基线为7.1mg/kg、0.19mg/kg、0.14mg/kg、34mg/kg;累积污染程度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Cd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累积污染程度最高,水田土壤Cd、Hg累积程度高于旱地、茶园;空间分布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累积污染受蓄电池、陶瓷加工企业分布影响明显。
  • 摘要: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危害己成为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新沂市万顷良田规划区内大气降尘中As、Cd、Cr、Cu、Hg、Pb、Ni、Zn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根据大气降尘和对应的表层土壤样品中Cr含量的对比图,可以看出大气降尘和表层土壤中的Cr含量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又根据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R型聚类谱系图看出Zn,Cd为一类,Hg、Ni为一类,这与大气降尘中这几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类相似,表明大气降尘可能是影响表层土壤中这几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
  • 摘要:本文结合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形态分析,对区内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水稻土As、Cd、Cr、Pb重金属形态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及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重金属形态构成差异明显,在各土壤类型中As、Cr、Pb以残渣态等为主.Cd在黄壤、紫色土中以离子态、残渣态为主,其中离子态平均比率为37.44%、29.97%,所占比率最高.紫色土中As与Cr、水稻土和紫色土中Cd、黄壤中Pb可利用态含量较高,可能表现出较高生物有效性.石灰土中重金属总体生物有效性可能较低.影响重金属可利用态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中,As、Cd与全量显著正相关,Cd、Pb与环境pH,Cr与有机质显著负相关.通过回归分析,紫色土中全量、pH、有机质对重金属可利用态含量影响中Cd、Cr、Pb显著服从多元非线性对数回归方程,可通过该方程对其可利用态含量进行预测。
  • 摘要:本文在天津开展的典型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在远离污染源的农田中普遍出现耕植层土壤镉元素(Cd)富集现象,由于Cd富集而不能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约占1.97%;土壤Cd每年以1.62%左右的速度增加;研究认为土壤中Cd以大气降尘和化肥输入为主.大气降尘中Cd来源复杂,应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农田普遍使用的磷酸二铵和复合肥中Cd的含量较高且变化极大,应加强化肥管理,控制高Cd的化肥在农田施用。
  •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的高密度采样,选取了470件来自华南地球化学走廊带(绵阳-重庆-泉州)的细粒碎屑沉积岩,涵盖了华南陆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中元古界到白垩系地层.通过对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精确分析,所有样品都存在明显的稀土元素的分异和负Eu异常,其中(La/Yb)N平均为9.99,Eu/Eu*平均为0.67.相对全球上地壳平均组成,所有样品明显亏损Ca、Na和Sr,并具有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标(CIW平均为89,CIA平均为79),暗示样品受到了较为强烈的风化作用影响,并且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图解显示,样品的源岩可能包括TTG岩系、花岗质、安山质和长英质岩石.相对于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具有较高的La/Co、Th/Sc和较低的Cr/Zr值,暗示华夏板块的样品具有更多的长英质组分.华南陆块细粒碎屑沉积岩中的不可溶元素可代表该地区的元素平均含量,细粒碎屑沉积岩中钨和锡的含量分别为2.3ppm和3.4ppm,明显高于全球上地壳平均含量,其中钨锡含量的峰值存在于中元古界-奥陶系地层,其中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W、Sn分别为2.8ppm、3.8ppm和1.5ppm、2.6ppm;而华夏板块从中元古代细粒碎屑沉积岩开始便具有高的钨锡含量,可能是该地区形成全世界最大的钨锡成矿省重要原因。
  • 摘要:2008~2013年开展的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与1993~1997年开展的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与动态地球化学填图计划(EGMON)是采样时间相距近15年、均覆盖全国大部分陆地面积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计划.本文从采样方法和实验室分析两个角度对比了CGB和EGMON计划:两个项目不同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对那些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降雨量等影响的元素(如CaO、Al2O3等)影响较大;由于样品制备方法、分析方法、检出限等原因的影响,使两批数据之间存在分析批次误差.对比全国范围、华南地区CGB和EGMON计划数据的特征,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表层元素含量和分布范围的影响。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5件岩石及对应土壤样品元素组成,探讨了重庆市潼南-永川-万盛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泥岩中富集元素较多,碳酸盐岩中多数元素贫乏,不同时代地层岩石元素组成不同;碎屑岩区、灰岩区土壤富集元素较多,重金属元素Cd、Hg和有益元素Se主要分布于二叠系地层区土壤.同时由土岩样品元素比值,得出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Ni、Se、1元素在土壤中富集,而大量Ca、Mg、Sr元素迁移流失,其中Sr元素易沉淀富集成矿。
  • 摘要:植物中元素的含量除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还与其生长的环境,如深部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植物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程度,甚至可以预报和诊断某些疾病。本文研究建立了干法灰化/敞开式酸消解/微波消解-HR-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多元素、高压粉末制样-WDXRF/EDXRF测定生物样品中主、次量元素、氧化燃烧-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总N等分析方法6个,优化改进了干法灰化/敞开式酸消解/微波消解—ICP-MS/ICP-OES测定植物样品中多元素、微波消解-AFS测定植物样品中Se和As、Hg等分析方法14个.通过优选,制定了以HR-ICP-MS和高压制样-XRF为主体,结合AFS、GC、AAS等其它专项分析技术的适合规模化应用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区域地球化学植物样品中67种元素的配套分析方案.部分分析方法已被应用于上万件地球化学科研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分析测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中国正在积极申办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实现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可对比是拟建国际中心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本文以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过去十年内完成的、或目前正在开展的全球性或国家性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为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地壳组成元素的构想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性、全球性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所采纳.对中国与欧洲实验室的分析数据的进行了对比,剖析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样品分析技术面临的挑战.高水平的分析实验室(欧洲与中国)取得数据大部分可以实现对比,但仍有部分元素的分析数据存在明显偏差,实现所有分析元素数据的全球可对比应是今后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样品分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 摘要:本文利用评估沉积物样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经验模型,结合实验室能力验证常用的Z比分数估算了化探样品贵金属元素标准物质实测数据的不确定度,并与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规定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利用本方法用于评价化探样品贵金属元素分析质量的可行性。
  • 摘要:迤纳厂铜铁矿位于康滇基底断隆带(Ⅲ级构造单元)的转龙陆内裂谷内(Ⅳ级构造单元)。本文通过对迤纳厂铜铁矿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特征的详细分析,研究了其成矿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迤纳厂铁铜矿是两期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铁、铜、稀土成矿与中元古代早期基性火山-热水喷流活动有关,而金、部分铜、铝、铌、钽的富集与后期酸性侵入岩、浅色岩脉及其热液活动有关。因缺少迤纳厂矿区及周边地区酸性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资料,通过对比近年在东川铜矿区发现的博卡金矿(40Ar-39Ar成矿年龄40.24Ma~56.25Ma)和在澜沧老厂铅锌矿深部发现的钼矿(深部花岗斑岩锆石U-Pb SHRIMP年龄43.78±1.1Ma,辉钼矿Re-Os年龄43.78±0.78Ma),推测迤纳厂铁铜矿的后期的酸性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喜山期。
  • 摘要:本文利用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地区最新的1:5万化探成果,运用GIS技术提取地球化学信息,评价剥蚀程度、相似度和衬值异常等综合指标,对铅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可信度分级,建立铅锌矿的地球化学预测模型,运用类比法和面金属量法进行铅锌资源量估算,利用现有地球化学资料进行资源量估算的研究和探讨,对提高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应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这些成果将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是"桐柏-大别成矿带"于鄂北首次发现的钨矿床,矿体受北西西向断层控制,矿体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结合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本文通过对工区1:1万土壤扫面,基本查明了区内Mo、W、Pb、Zn、Ag、As、Bi、Sn等8种单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工区土壤W异常检查及相关工程控制,初步分析了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富集规律,论述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建立了找矿标志,对开拓桐柏-大别成矿带钨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摘要:岑溪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属于云开台隆与钦州残余地槽的构造接合部位。本文分析了矿区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确定了矿床稀土配分类型属于铈族稀土配分类型(∑Ce)-轻稀土选择配分型,同时从垂直方向和平面上两个方面分析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指出稀土元素的分布出现上轻、下重的特征;垂直方向上矿体主要集中分布在C层中上部,并且品位比较高;水平方向上山顶和山腰矿体厚度比较大,并且品位比较高,山脚次之;整个矿区平面上稀土品位变化大,无规律可循。
  • 摘要:本文采用了超声萃取技术测定土壤样品中烷烃有机组分,结合GC/M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通过对某沉积型砂岩铀矿地表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发现了一些与铀成矿区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萃取技术适合大批量土壤和岩石中有机组分的测试。通过批量测定某砂岩型铀矿床地表剖面的土壤样品,获得了大量分析测试数据。根据地球化学的相关公式对烷烃组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有机组分在特定区域由深部向地表迁移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在地表出现了一些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现象。研究还发现一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地表受污染评价的指标。
  • 摘要:建立的分量化探法,有效可靠、稳定实用,己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并已获得国防发明专利授权;应用该法分别在我国北方多个盆地勘查砂岩型铀矿、在南方勘查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等热液型铀矿,均获得了好的找矿效果,预测的部分远景区,经钻探工程揭露验证,发现多个工业铀矿孔,实现了铀矿找矿的新突破.当前,方法正应用于海外铀-多金属资源的勘查工作中,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 摘要:铀矿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发展新型能源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环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辐射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入,铀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地质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典型铀矿山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以放射性源项调查为主体,以源项一土壤-水-水系沉积物-植物-人为系统,以放射性迁移循环途径为线索,应用核地球化学、放射性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协同遥感调查、野外踏勘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查明工作区的放射性环境地质要素,掌握放射性气态、液态及固态源项的特征及典型分布,客观总结和评价典型放射性矿山环境地质特征,预测铀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介质的影响程度、范围和趋势,划分潜在的放射性危害区,为合理规划矿山开发的技术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2000-2012年新发现的41处金属矿床的勘查历史统计结果表明,85%的矿床是由化探方法发现的,化探方法在黑龙江省是简便、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找矿方法,已成为植被覆盖广泛地区矿产勘查的首选方法,并分析了其在金属矿床发现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原因,表明今后应加强矿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方法、海量化探数据隐含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寻找隐伏矿床化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为矿产勘查工作服务。
  • 摘要:异常评价分级是化探工作的技术关键,主要依赖对各个异常参数的统计,而要把各个异常分离出来进行编号和各种统计却不是那么容易,当工作面积较大、地质情况较复杂时其工作量很大.本文提出了Visual Basic程序方法实现异常编号与异常评价分级的全自动化,快速、准确而灵活。并详细分析了其VB程序方法以及输出成果,将该方法在西藏1760km2和重庆渝东南地区2800kmz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中应用,分别用了20多分钟和40多分钟完成全部异常编号及异常评序工作。结果表明VB程序方法实现了异常编号和异常评价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1小时内可完成3000km2的1:5万化探数据处理。该方法输出结果提供的异常信息丰富、全面,异常评价数据应用灵活,给创建更适合的异常评价指数提供了方便。
  • 摘要:"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调查生产急需展开,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获得一定进展,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份76元素地球化学图集,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与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化探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全面支撑了全国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生产新格局,使中国化探总体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 摘要:电吸附化探新方法是寻找深埋藏矿体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深埋藏的隐伏金属矿体在氧化作用和地电化学作用下发生浴解,浴解出采的成矿物质在水动力作用、浓度差造成的扩散作用、毛细管作用及电动力作用等综合作用下,从深部运移到地表进入土壤,并被土壤中的胶体、铁锰氧化物、粘土矿物、有机质等所吸附形成后生地球化学异常。电吸附找矿方法就是在室内对样品进行通电处理,把后生地球化学异常中的有关组分解脱出来并进一步富集,从而利用其来找矿的一种新方法。它可用于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各个找矿阶段,即概查、普查、详查和精查,电吸附找矿方法可应用于寻找各种成矿类型的内生金属矿床和与流体关系密切的其它矿床,电吸附找矿方法的主要功能是寻找难以发现的深埋藏隐伏金属矿,而寻找这种类型的矿床是目前地质找矿的一个大难题,因此,电吸附找矿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一旦被生产部门所掌握和推广应用,将有可能在寻找隐伏矿方面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琼河坝一带属极干旱荒漠戈壁区,风成砂覆盖较普遍,常规的化探方法技术受到限制.本文选择该区蒙西斑岩铜矿为试验区,进行了土壤磁性组分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区土壤中热磁组分含量较少,不具备开展热磁组分测量的条件,与此同时,发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天然磁性组分,这部分磁性组分以蚀变岩屑等物质为主,蕴含较丰富的矿化信息,找矿效果值得期待。
  • 摘要: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商品仪器和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各个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采用诸多新型技术,成功研制了新型全自动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详细分析了其功能特点,研究了其系统设计,实现了双通道、全自动、高精度的测量测试,同时还实现了直接测试固体中汞/气体中汞的分析测试技术,全新结构和优异性能,可应用在地质部门,具有良好效果。
  • 摘要:地表矿经历了人类一个多世纪的系统地质勘查,找到新矿产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寻找新大型矿床的最大机遇是隐伏区.因此,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己在致力于研究能探测更大深度的获取直接信息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正是为寻找隐伏矿而正在发展之中的地球化学方法。
  • 摘要:为了配合地质测量、物探工作,河南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对河南省汝阳县梁家沟矿区普查项目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圈出17处综合异常.依地球化学-地质成因将其分为高温热液类和中(低)温热液类;依找矿远景分乙1类异常两处、乙2类异常三处、乙3类异常三处、丙类异常两处、丁类异常七处.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并评价了地球化学异常,优选了具有找矿前景的地球化学异常,寻找矿化有利地段,缩小找矿靶区,为地质勘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取得初步成效。
  • 摘要:沟系次生晕测量是一种非正规网度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该方法沿Ⅰ、Ⅱ级沟系两侧布设采样点,以沟系两侧的残坡积物为采样对象.该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见效快,能够快速缩小找矿范围,圈定找矿靶区.本文利用该方法在沟里东部合支龙一带发现以Cu、Co元素异常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在德龙一带发现以Au、As元素异常为主的综合异常3处,经对部分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了较好的矿化线索,为区内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 摘要:汞污染作为一个新的全球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桂林市四个主要三甲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医院采用十字剖面法,采样点间距:医院内部15-20m,医院外围30-40m.对应采集大气、土壤和植物样品,共采集和测试大气、土壤、植物样品各58件,编制大气-土壤-植物汞含量分布剖面图。为考察医院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采集医护人员尿液、头发样品各95件,同时采集普通人群尿液、头发样品各56件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医疗器械需要大量使用和消耗金属汞,桂林市四个医院大气-土壤-植物汞含量的剖面单峰状分布,医护人员尿汞、发汞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尿汞、发汞以口腔科最高,医护人员尿汞、发汞含量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医院环境存在明显的汞污染。然而对医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自身防范汞污染的意识和未能掌握正确处理汞泄漏的方法,再之医院本身对汞污染长期的漠视态度,使得医院汞污染处于毫无监管的状态。除此之外,国家相关监管规范的不完善,也使得目前含汞设备的使用处于较随意的状况。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