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泊科学》 >1950s以来洪湖主要优势沉水植物群落变化

1950s以来洪湖主要优势沉水植物群落变化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数据对洪湖沉水植被进行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构建自1950s以来洪湖主要优势沉水植物群落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群落分布图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穗状狐尾藻群落面积从1950s占全湖的6%增加至1990s的65%,而后急剧下降至2010年的2%,然后又恢复至2014年的15%;微齿眼子菜群落面积从1950s的10%增至1990s的65%,然后下降至2014年的38%;金鱼藻群落面积从1980s的6%增至1990s的39%,2010年以后则稳定在25%:轮叶黑藻群落面积1950s占全湖的32%,随后急剧下降至1980s的6%,2000年以后逐步增加,至2014年为15%.1950s-1990s,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群落分布范围从周边向湖心扩展,而轮叶黑藻群落从湖中心消失;2000年以后洪湖沉水植物群落分布破碎化明显.分析认为,1950s-1990s的围垦和水文过程变化,1990s-2005年的围网养殖、水生植物过度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水质恶化等,以及2006年至今开展的拆围和生态修复是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议取缔围网,控制入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生植被恢复,但同时增加水位变幅,促进植物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沼泽化重演.

著录项

  • 来源
    《湖泊科学》 |2016年第4期|859-867|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洪湖; 沉水植物; 穗状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 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