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小说评论》 >另一种现代性:王德威“抒情”论的三种面向

另一种现代性:王德威“抒情”论的三种面向

         

摘要

受“诗言志”或“诗缘情”等传统命题的影响,“抒情”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一直占主流地位。但当文学史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一整套话语的革新,“抒情”一词也随着五四话语而流变被激活。当五四青年急于引进西方观念,为西方话语是尚,以此为使中国文学走向与西方接轨的“现代”道路时,他们开始视“抒情”为不人流的文学,并压低抒情文学的地位,王德威教授曾说,“(五四一代)或视为无关旨趣的遐想,或归诸主观情绪的耽溺;左翼传统里,‘抒情’更带出走姿,唯心等联想。”①或有意纠正五四产生的新“抒情”观念,或为中国文学寻找有特色的现代出路,由陈世骧开创的“抒情传统”从传统中寻找资源,并积极建构“传统的现代转换”的理论框架。“抒情传统”在海外的提出和建构,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的地位,并为国内学术界“传统的现代转换”提供种种有益的参照和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