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
【6h】

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安全性研究现状

1.2.2 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安全性研究现状

1.2.3 无标记路段安全性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观测实验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方法

2.2 数据收集

2.2.1 调查地点的选取

2.2.2 摄像机架设与画面呈现

2.2.3 视频数据收集的实施

2.3 有效样本的定义

2.3.1 描述性特征变量定义

2.3.2 行为特征变量定义

2.3.3 穿越过程变量定义

2.3.4 车辆行为变量定义

2.4 数据处理系统实现

2.4.1 样本选取方法

2.4.2 数据处理实现

2.5 像素坐标变换

2.6 本章小结

3 基本统计分析

3.1 样本数据分布

3.2 穿越方式分析

3.3 观察行为分布

3.3.1 观察行为总体分布

3.3.2 不同类型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

3.3.3 不同性别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

3.3.4 不同年龄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

3.4 等待行为分析

3.4.1 等待时间总体分布

3.4.2 不同类型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

3.4.3 不同性别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

3.4.4 不同年龄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

3.5 穿越路径与速度分布

3.5.1 穿越路径获取

3.5.2 穿越速度分布

3.6 冲突车辆分布

3.6.1 冲突车辆类型

3.6.2 冲突车辆速度

3.7 其它行为分析

3.7.1 结组分布

3.7.2 干扰行为分布

3.7.3 跑步与后退行为分布

3.8 本章小结

4 穿越决策与安全性建模

4.1 决策与穿越安全性分析

4.1.1 决策与穿越安全性指标

4.1.2 安全性分析方法

4.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2.1 变量确定

4.2.2 相关性说明

4.2.3 相关性系数选取

4.2.4 相关性计算结果分析

4.3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

4.3.1 间隔选择自变量确定

4.3.2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

4.3.3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4.4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

4.4.1 穿越者穿越速度统计

4.4.2 安全裕度预测自变量确定

4.4.3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

4.4.4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4.5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

4.5.1 实测安全裕度自变量确定

4.5.2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

4.5.3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4.6 穿越安全性综合分析

4.6.1 穿越决策安全性分析

4.6.2 穿越结果安全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改进DRAC的碰撞风险分析

5.1 DRAC基本原理

5.2 改进DRAC的方法与风险率计算

5.2.1 改进DRAC的计算方法

5.2.2 碰撞风险率计算方法

5.3 应用DRAC的碰撞风险率分析

5.3.1 冲突样本分类

5.3.2 冲突车辆类型与减速度

5.3.3 改进DRAC的结果分布

5.3.3 碰撞风险率分布与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安全是道路交通永恒的主体,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性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无标记路段步行者、非机动车骑行者强行穿越行为仍广泛存在,导致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该类特殊路段如何分类指导穿越者安全过街,避免事故发生,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基于上述目标本论文首先以穿越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实验方案设计和视频获取、视频数据处理获取样本变量。利用样本数据分析穿越间隙选择、决策和实际穿越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穿越行为对车辆的影响为出发点,将避免碰撞减速度计算方法进行适用性改进,对不同类型车辆碰撞风险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具体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
  (1)穿越行为基本统计分析。在观测实验方案、数据获取实施基础上,通过基本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交通方式穿越者在穿越方式、等待和观察行为、穿越路径与速度、冲突车辆类型与速度、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青年、男性、骑行者倾向于穿越前多观察并一次穿越;骑行者穿越速度明显高于步行者;步行者结组穿越和不安全行为明显;私家车车速高于公交车高于出租车。
  (2)穿越决策与安全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各变量相关分析结果,结合安全性分析方法,分别选取穿越间隙、安全裕度预测以及实测安全裕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对决策和穿越安全性均具有负面影响;步行者、多结组人数倾向于选取较小的穿越间隙;第二车道的决策和穿越安全性均比第一车道差;穿越前多等待、多观察,穿越过程中多向车辆驶来方向观察,采取与车辆同向的斜向路径穿越有利于提高穿越安全性。
  (3)改进的避免碰撞减速度与碰撞风险率分析。针对前面研究中车辆类型和车速对安全性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以车辆避免碰撞减速度为出发点,研究强行穿越行为对冲突车辆的影响。该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性方面出租车高于私家车高于公交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