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技术对放射科医生SPN认证与良恶性诊断影响的研究诼ROC曲线分析
【6h】

CT技术对放射科医生SPN认证与良恶性诊断影响的研究诼ROC曲线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胸部CT检查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征象的显示率及对放射科医师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并采用ROC曲线比较评价了四位不同年资和专业方向的放射科医师在两种不同CT扫描技术条件下对SPN良恶性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SPNs74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47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为56.3岁。恶性病例40例,良性病例34例,其中64例为术前诊断错误的病例,所有病例至少行一次CT检查,采用PhilipsBrilliance16排和GE Lightspeed4排及16排MSCT扫描仪,进行常规扫描(层厚为5mm或10mm)、薄层扫描(层厚为2mm、2.5mm、3.0mm,8例高分辨力CT(HRCT)扫描)及48例动态增强扫描,四位不同年资和不同专业的医师(两名为高年资主任医师A1和A2,其中A1为呼吸专业,A2为非呼吸专业;另两名为年轻主治医师B1和B2,未明确专业)在同等条件下对上述病例进行三次观察,前两次均为双盲独立观察,第三次为四位医师共同会诊观察,对SPNs有无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及胸膜凹陷征进行认证,并作出诊断,比较各位医师对SPNs征象认证的区别,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各位医师三次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结果:
   1、在SPNs总体征象认证方面,在常规扫描和薄扫条件下,医师B1分别与A1、A2、B2对SPN征象的认证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而医师B2在两种方式下对SPN征象的认证有统计学差异(P=0.002)。而在各个征象分别认证方面,常规CT扫描条件下四位放射科医师在毛刺征、细支气管气相和血管集束征的认证上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CT薄层联合增强扫描条件下四位医师在分叶征、毛刺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的认证上均存在差异,P值均<0.05。在两种方式下,除医师A2在毛刺征、医师B1在血管集束征和医师B2在分叶征认证上有差异(分别为P=0.033,P=0.031,P=0.000)以外,其余各位医师在两种方式下对上述五种征象的认证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四位医师在SPNs CT增强方式的认证上无统计学差异(P=0.757)。
   2.在常规和薄层联合增强两种不同的CT扫描条件下,四位放射科医师对SPNs诊断的平均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0.600、0.539、0.562和0.605、0.576、0.617,其中特异度和准确性在两种条件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医师B1在两种方式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Z=6.60,P<0.01)。薄层与增强扫描技术下,其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明显提高。
   3.各位医师之间在常规扫描方式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薄层联合增强CT扫描方式下,除B1与B2两位医师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外,其他各位医师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方式下医师A1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大于其他医师(P<0.01)。
   4.各位医师独立诊断与最终集体会诊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会诊后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各位医师独立诊断。
   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部分胸部CT的检查出现常规层厚(5mm以上)扫描进而再薄层重建传输上网或不上网的趋势,使得肺部小病灶HRCT和较大病灶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明显萎缩。本研究表明:不同CT扫描技术将影响放射科医师对SPN部分征象的认证,因此应提倡多使用薄层扫描;不同CT扫描技术可对放射科医师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薄层与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不同年资和不同专业的放射科医生对SPNs诊断准确性也有较大差别,年资越高,且专业为胸部疾病诊断的医师,其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越高;通过集体会诊和延长阅片时间均能提高珍断准确性。受试者操作特异性曲线(ROC)是评价和研究不同CT检查技术、不同阅片者在不同诊断方案下对SPNs诊断效能的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