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样在第一次进行文献汇报时用制作出明了易懂的内容
研究生怎样在第一次进行presentation(文献汇报)时用ppt制作出明了易懂的内容?
本篇文章是超级有用的实用类内容分享!都说没有做过presentation的研究生,那你的研究生生活就不完整。Presentation,简称pre,中文译为“做展示”,即口头报告,常搭配一份ppt使用,各种语言皆可,时间亦可长可短,应该是研究生求学生涯的“必备技能”。
能够做好presentation,非常重要。国外留学生经常说,中国留学生虽硬实力较强,但不善表达,老师布置的作业本来做到90分,展示出来只有60分,相反其他国家的同学仗着英语优势,表达能力极强,即使只做到60分,也能硬生生地讲成90分。而在科研汇报中,能够做好presentation,不仅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工作清晰有序的进展下去,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今天就通过三步给大家仔细清楚的讲讲pre究竟如何做,才能做的好。
1.文献梳理
文献梳理是研究生展开任何工作的前提,文献要新,最好是主流期刊并且有创新点,文献最好是研究类的文献而不是综述类,在阅读时应该明确记录出文献的研究背景、实验思路、结果讨论(不足与展望)、总结。
2.进行ppt制作
既然是做pre/文献汇报,那么ppt一定就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首先挑选一个简洁的模板,然后进行制作。在ppt的制作逻辑上,这里给大家一个“八股”框架,无论是理工科或者是社科类,同学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及专业情况进行带入。
1研究目的(为什么要展开研究)
2方法(研究方法是什么)
3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者是如何分析数据与结果的)
4结论
5总结(自己的思考及建议)
3.汇报练习
练习的意义在于第一,让你无比熟悉pre的内容,做到更深入的理解,这样即便pre时有打断依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拾回自己的思路。第二,让你精准地把控时间,同样一个故事,只剩1分钟时怎么讲,正常怎么讲,需要拖时间怎么讲,都要求对时间的精准把控。第三,让你提前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大脑突然断片怎么办,忘记讲某个点怎么办,把问题都解决在平时才能保证最终pre的完美呈现。我个人的经验是使用Powerpoint的排练计时功能进行练习。如果能找到朋友或者同学做听众,听听他们的意见,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给大家的小tips:
1. 不要依赖讲稿。这一点见仁见智,毕竟如果要讲1个小时,还不允许准备讲稿可就太残忍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时长较短的pre,最好不要带讲稿,因为一带上去就忍不住想看两眼,而如果照着念可就失去了pre的意义了。
2.语速不要太快。很多人上台一紧张,语速就会不自觉的加快,或者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更是非常慌乱的加快语速。可是语速太快,台下的听众是跟不上你的速度的,效果反而不好。
3. 不要“嗯…啊…”。也许是因为紧张忘词,也许纯属个人习惯,有些人喜欢在空白处“嗯…啊…就是…这个…”。所以要么再多练习,减少忘词这种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