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PP

NPP

NPP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DCDF2010第七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第六届全国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等;NPP的相关文献由110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志远、王宗明、宋开山等。

NP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92.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6.73%

总计:327篇

NPP—发文趋势图

NPP

-研究学者

  • 任志远
  • 王宗明
  • 宋开山
  • 刘刚
  • 叶清
  • 彭琳玉
  • 王军邦
  • 王立夫
  • 许方岳
  • 于成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玉玲; 刘海新; 刘新侠; 孙秀云; 杨楠楠
    • 摘要: 土地退化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的威胁,在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基于MODIS-NPP和气象数据,采用多年平均相对降水利用率RUE(rRUE_(me))和年极大相对降水利用率RUE(rRUE_(ex))指标对其土地生产力和土地退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产能力极好和较好的土地占整个研究区的96.5%,生产能力较差的土地所占比例为3.5%;研究区土地退化指标中良好和极好的土地占95.63%,其中土地退化状况极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保定市、石家庄和衡水市;轻中度退化土地占4.37%,承德市是中度退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
    • 陈春波; 李刚勇; 彭建
    • 摘要: 基于MOD17A3HGF 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与偏相关分析,在多个尺度(全疆、北疆与南疆、各地州市与11种草地类型)探讨了2000-2018年新疆天然草地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 a新疆草地NPP呈波动递增,多年均值为0.103 kg C·m^(-2),由准噶尔西部山地、伊犁河谷、天山、阿尔泰山向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逐渐降低;北疆草地多年平均NPP(0.149 kg C·m^(-2))高于南疆(0.055 kg C·m^(-2)),北疆、南疆草地NPP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各地、州、市草地NPP总体为增加,但年际变化分异明显;11种天然草地类型(除高寒荒漠类)NPP表现为递增趋势,但不同草地类型存在差异。2000年后,新疆气候暖湿化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但降水年际变化增强导致草地NPP年际波动剧烈。研究结果为新疆天然草地碳收支评估提供基础数据,能够促进天然草地健康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
    • 张赟鑫; 郝海超; 范连连; 李耀明; 张仁平; 李凯辉
    • 摘要: 基于CASA模型和Miami模型计算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旨在探究2001—2019年中亚草地NPP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亚地区草地的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NPP)均值为118.9 g C·m^(-2)·a^(−1);在空间尺度上,平原地区的草地ANPP随纬度增加而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平原到山地草地ANPP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时间尺度上,ANPP总体呈现不显著的增长趋势,近60%区域的草地ANPP未来的变化趋势将与过去相反,但不显著;在中亚草地ANPP增加的区域,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在中亚草地ANPP降低的区域,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力;中亚草地的ANPP与降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区域达到67.8%,温度与中亚草地ANPP的变化关系不显著,降水是影响中亚草地A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
    • 张颖; 刘平辉; 朱传民; 张林颖
    • 摘要: 【目的】探明区域内生态保护空间范围是保障生态服务持续供给的基础,识别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重要生态地区可为分区分类保护、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有力理论依据。【方法】在ENVI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方法,从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方面入手,通过3个单项评价叠加对抚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集成评价。【结果】抚州市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面积超过30%,主要集中在抚州市东部、中部和南部植被覆盖度较高、人烟稀少的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6 259.24 km^(2),占比33.29%,主要呈条状和块状分布在东部和中部,集中分布在黎川县、资溪县、宜黄县、南丰县等生态系统类型分布集中且面积较大的地区;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9 394.42 km^(2),占比49.97%,主要集中在广昌县、资溪县和宜黄县境内;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的面积为11 386.42 km^(2),占比60.56%。【结论】抚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武夷山脉和中西部的雩山山脉,主要集中在资溪县、黎川县、宜黄县和广昌县。
    • 卓文浩
    • 摘要: 本研究利用近20a的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站点观测的气象数据,基于CASA模型,估算了长江上游地区1995—2015年的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详细阐述其20a间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a来农田NPP平均值变化范围在425.19~425.71gC·m^(-2),2010年出现最低值339.42gC·m^(-2);近20a来农田NPP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长江上游农田生态系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NPP也在不断增加。
    • 栗忠飞; 王小莲; 徐钰涛; 文林琴; 黄丽春
    • 摘要: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香格里拉,其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对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区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NDVI等遥感数据,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1996—2015年香格里拉区域不同植被类型NPP,分析探讨了区域植被NPP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显示:1)1995—2015年间,香格里拉区域6—8月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0.037°C/a;6—8月总降水量为373.1 mm,呈微弱下降趋势;20年间辐射量基本维持波动稳定状态;2)1996—2015年,香格里拉区域6—8月最大月植被NPP平均值为176.9 gC/m^(2),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范围为128.9—286.9 gC/m^(2);空间格局上,表现为“从西北、东南及金沙江沿岸向中部递减”的特征;3)香格里拉区域植被NPP显著地受到气温变化的调控(P0.05),水分条件对区域植被NPP未形成限制性的影响作用。区域内植被NPP在2005年前后的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人类活动干扰及生态保护修复等政策措施的影响。
    • 陈祺
    • 摘要: 研究基于 MODIS遥感数据和 CASA模型,估算了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 NPP值,分析了2020年间长沙市 NPP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和影响其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长沙市农田年总 NPP为2722.38g·C·m-2·a-1,其中水田和旱地的年总 NPP分别为2375.08g·C·m-2·a-1和347.30g·C·m-2·a-1。农田生态系统 NPP在1月-6月呈上升趋势,6月至8月呈现波动性浮动,先下降再回升,8月-12月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2)NPP值与月总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3)NPP值与高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每个栅格的月均 NPP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其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起伏山地>低起伏山地>丘陵;(4)长沙市的浏阳市和宁乡市为长沙的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 NPP值的主要来源.
    • 何宏昌; 马炳鑫; 靖娟利; 徐勇; 窦世卿; 刘兵
    •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表征植物活动的重要变量,分析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MOD17A3的NPP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DEM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一步探讨了自然因子对西南地区植被NPP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均值为751.37 gC/(m^(2)·a)。(2)从时间尺度看,20 a间研究区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3.67 gC/(m^(2)·a);从空间尺度看,20 a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8.10%,呈显著上升的区域占42.1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乌蒙山一带。(3)未来研究区内植被NPP以上升趋势为主,呈持续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为76.97%,呈强持续显著上升的面积占30.67%,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乌蒙山一带。(4)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湿度、生物温暖指数、日照时数和气温,其q均值均超过0.3;各因子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生物温暖指数的q值最高,为0.498。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高程和生物温暖指数的共同作用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NPP影响最大。
    • 乔鹏; 孙从建; 李亚新; 周思捷; 陈亚宁
    • 摘要: “高山-绿洲-荒漠”作为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内部迥异的生态系统极易在全球变化影响下产生不同波动,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整体认识区域变化有重要意义。遥感影像的产生为大尺度、长时间的区域NPP估算提供了可能,通过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划分的不同植物覆被下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也提高了NPP估算的精度。因此选取具有典型“高山-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叶尔羌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使用多年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选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并对各生态区NPP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叶尔羌河流域NPP年均值在2000年之后整体呈波动上升状态,约有85.9%的区域呈上升趋势,在绿洲区域的水域以及居住地处NPP出现下降状况。(2)流域内NPP变化与降水量相关性较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NPP和温度的相关性表现出相反状态。(3)叶尔羌河流域NPP在各生态区上表现出“绿洲最高,荒漠绿洲过渡带次之,高山以及荒漠最低”的状况,生态环境相对绿洲、荒漠绿洲过渡带更为脆弱的区域(荒漠、高山)NPP波动性更强。研究结果将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多民族共同繁荣提供科学支撑。
    • 沙清泉; 贡色; 苏熠; 夏双双; 王晖; 韩王亚
    •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进程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利用CASA模型估算研究区NPP年均值,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近16年长三角地区植被NPP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探究气候因子对植被NPP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2000年~2015年长三角地区NPP多年均值为492.2 gC/m2,空间分布上浙江省植被NPP均值最高,为627.4 gC/m2,上海市植被NPP均值最低,为296.8 gC/m2。2) 近16年来,时间尺度上长三角地区年均NPP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4 gC/(m2∙a),NPP年均最高值为2014年的548.8 gC/m2,最低值为2000年的448.4 gC/m2,最大相对偏移量为11.5%,研究区植被初级生产力整体变异程度稳定,且变异系数明显的地区在水系和城市周围。3) 2000~2015年间,植被NPP与降水呈正相关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8.8%,与气温呈正相关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6.7%;植被NPP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地区占8.05%,其中降水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较大,非气候因子影响占91.9%,主要体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长三角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