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预防医学、卫生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专利文献398755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延边党校学报、人民论坛等;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宇文麒、巩子天胤、常琦等。

双因素激励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8755 占比:99.98%

总计:398820篇

双因素激励理论—发文趋势图

双因素激励理论

-研究学者

  • 宇文麒
  • 巩子天胤
  • 常琦
  • 张乐
  • 张浩鑫
  • 景荣
  • 李霞
  • 索丽媛
  • 邓尧
  • 郑天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丹英; 顾春妹; 曹伟艺; 彭燕; 唐燕; 金佳慧; 翁志贤; 张洁
    • 摘要: 背景在全科人才紧缺、社区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亟须找到精准而科学的“激励”方式,“留住人、用足人”,并促成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进而利好社区居民。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全科医生群体激励机制模型,来检验现行政策的激励措施及其实际成效,以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完善全科医生用人、留人机制。方法2019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奉贤区选取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4例全科医生,邀请其填写“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的认知与评价现况调查问卷”;于2019年8—9月,邀请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业务分管主任/公共卫生业务分管主任、医疗质量控制科室负责人,填写“奉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作负荷调研表”。然后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上海市奉贤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内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各级层面与激励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举措作为输入,将全科医生群体作为反应主体,提取有代表性的潜变量测量该群体的激励认知和激励评价,将全科医生群体的工作意愿、服务半径、工作量表现作为输出,建立全科医生群体激励机制模型。结果204例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评价的平均得分为(0.77±0.14)分,认为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影响的平均得分为(0.73±0.19)分。不同健康状况、是否为行政岗位的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影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科医生对25项激励措施(1项街镇层面的激励措施未分析)的评价和认为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的影响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性程度较高的前3条激励措施分别为绩效分配(r_(s)=0.65)、绩效工资计算方法(r_(s)=0.62)和工资福利(r_(s)=0.6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地区政策环境、所在街镇政府、所在工作单位变量后,全科医生对区域层面、街镇层面、机构层面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价与全科医生认为此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的影响呈正相关(r=0.38、0.39、0.53,P<0.001)。204例全科医生的工作意愿得分为(0.76±0.18)分,不同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政策落实情况通过中介工作意愿影响最后的工作量表现,从落实情况到工作意愿为正向驱动(w1=0.43),而从工作意愿到加权工作量为负向驱动(w2=-0.156)。结论奉贤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意愿较好,也即稳定性较高,但政策的激励未能驱动有竞争态势的工作绩效表现。政策起到了保健作用,但激励作用失灵,长此以往,需考虑会否因为工作能动性的缺失,而造成留任意愿的变化;对全科医生群体而言,虽需要一定的保障,但更需多劳多得的激励,这一目标,在激励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激励权限和比重来实现。
    • 陈小玲
    • 摘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企业发展的区域联动性加强,企业间甚至行业间的人才流动都变得更为便利,现代企业除了需要关注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外,还不得不面临全行业、全区域的人才竞争局面,如何有效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则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剖析,在企业处于不同的管理情境下,探讨不同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组合的作用,针对性提出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激励因素组合建议,以实现企业激励手段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匹配。
    • 魏子栋; 盖晓平
    • 摘要: 本文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实施更好地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针对新时期如何更好实施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逐步完善,其中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已逐渐成熟。
    • 王宁
    • 摘要: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理论,在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激励与保健的双重作用,其在满足保健因素同时提高激励因素,切实减少甚至消除员工不满度,提高工作主动性.运用于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既定工作量同时,有效地发挥激励因素影响,进而更好地保持人才间的可持续、动态竞争,达到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故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以双因素激励理论为基础,充分界定保健与激励因素,从而确保医院人才队伍的竞争性、激励性,在落实院内绝大部分员工保健因素同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激励因素管理,做好考评,为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该文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双因素激励理论应用进行了综述.
    • 张网成; 陈锋
    • 摘要: 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数据,在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指引下利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志愿者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所获得的政策激励基本属于保健因素范畴,而非真正能增加满意度的激励措施,因而虽然也能短暂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意向,但最终并不能提高受激励者的实际参与积极性;政策设计者的初衷,即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志愿参与水平,难以实现.改变现状的出路在于,将政策设计的焦点转向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和服务意识培养.
    • 郭飞; 徐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教学工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师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培训效果和标准化培训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工作积极性、职业荣誉感、理论知识、技能实践操作、案例写作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模式能提高心内科住院规培医师的技能实践操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规培医师的满意度.
    • 王伟华; 林晓敏
    • 摘要: 德育教师是开展职业院校德育的骨干力量,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激发职业热情和创造力,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激励管理机制.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职业院校需要提升德育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职业使命感,激发其内在激励因素;改善德育教师的保健因素,消除其职业不满意感;完善学校的激励因素,增强德育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 吕伊然
    • 摘要: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医院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将广大医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文章通过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激励理论,在用人制度、绩效考核、激励方式等5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将医院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理想有机结合,真正让职工获得内在的职业尊重,凝聚人心,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使得医院的全体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赖,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