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还原

原位还原

原位还原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9576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贵金属、当代化工、合成橡胶工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纺织分论坛、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第3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原位还原的相关文献由726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岩、黄汉雄、何玉琴等。

原位还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576 占比:99.86%

总计:59660篇

原位还原—发文趋势图

原位还原

-研究学者

  • 施岩
  • 黄汉雄
  • 何玉琴
  • 刘俊怀
  • 吴庆定
  • 张红
  • 李永生
  • 李清彪
  • 李翔
  • 王安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红珍; 张瑜; 郭琳洁; 宋伟; 李晴暖; 孟祥英
    • 摘要: 电化学传感器界面改造是提升其检测性能的重要途径。其中,增强电化学传感界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是电化学传感器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基于一步原位还原法制备的WS_(2)@Au量子点(WS_(2)@Au QDs),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功能化,用于氧化还原酶的固定,实现了高性能生物传感的构建。借助WS_(2)@Au QDs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导电性特性,WS_(2)@Au QDs有效保护了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催化活性,同时促了进GOx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速率常数达到2.25 s^(-1)。基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方法被成功用于葡萄糖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50μmol/L,检测限为1.5μ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WS_(2)@Au QDs在生物传感器的界面改造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其为构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 马璟; 李蔚然; 王丽杰; 郝月薪; 胡泳华; 李娟; 陈巧玲
    • 摘要: 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和可溶性淀粉(SS)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柠檬汁(LJ)为还原剂将硝酸银原位还原成纳米银(AgNPs),制得抑菌性能良好的PVA-SS-LJ-AgNPs复合膜。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膜工艺为PVA 3 g、SS 0.5 g、甘油3 g、LJ 7 mL、硝酸银130 mmol/L,最优工艺下,膜的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吸湿性、透光率分别为12.16 MPa、1111.59%、0.09 g/0.01 h·m^(2)、12.56%、48.05%。通过对膜的物理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柠檬汁可成功地将纳米银原位还原至保鲜膜中。与PVA-SS膜比较,柠檬汁和硝酸银的加入使复合膜的抗拉伸强度提高到11.51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至1470.20%。与PVA-SS-LJ膜比较,AgNPs的加入使膜水蒸气透光系数和吸湿性得到有效平衡,纳米银颗粒均匀地分散于复合膜中,该复合膜的抑菌性能良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综上,PVA-SS-LJ-AgNPs复合膜符合当前食品包装材料新要求,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夏勇; 冯俊丹; 徐思峻; 姚理荣
    • 摘要: 以水性聚氨酯为分散体系,硼氢化钠为还原剂,硝酸银为前驱体,利用化学原位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液,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在10 nm左右。将制得的纳米银溶液与聚氨酯溶液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载银量的载银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将300μL的4000 mg/kg纳米银溶液加入到由150 mL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积比1∶1)混合溶剂溶解的质量分数为2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溶液中,通过静电纺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99%,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
    • 韩立静; 郎秀瑞; 汤琦; 王海瑞; 宗迎夏; 宗成中
    • 摘要: 在氧化石墨烯(GO)存在下,采用溶液-乳化技术制备得到GO/三元乙丙橡胶(EPDM)胶乳,减压蒸馏后加入水合肼原位还原胶乳中的GO,从而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EPDM胶乳。复合胶乳经絮凝后进行热压和硫化,最后得到r GO/EPDM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乳化的进行,由于EPDM接枝的马来酸酐与G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GO可以自组装吸附到EPDM乳胶颗粒表面,并且在还原过程中r GO没有发生明显的团聚。在制备的r GO/EPDM复合材料中,r GO在整个EPDM基质中均匀分散,并明显提高了EPDM的热导率。
    • 孙奇奇; 李永生; 牛德超
    • 摘要: 利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的水解缩聚反应对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胶束壳层进行固定,得到巯基改性的有机氧化硅胶束。进一步利用巯基与铜离子的配位作用,通过一种原位还原策略制备得到了铜纳米簇负载的有机氧化硅胶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模拟生理条件检测其稳定性,并通过亚甲基蓝(MB)降解实验探究其生成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同时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探究该胶束的生物安全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该功能胶束体系具有pH响应和谷胱甘肽(GSH)消耗特性,可有效催化H_(2)O_(2)生成具有高细胞毒性的•OH,从而可作为一类新型纳米芬顿试剂用于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
    • 宋苗苗; 郭梅婷; 蔡东仁; 詹国武; 王远鹏; 李清彪
    • 摘要: 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并作为硬模板制备了多孔型层状硅酸盐材料,通过原位还原技术还原层状硅酸盐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制得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反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热重分析(TGA)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对稻谷壳模板和所制备的层状硅酸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在水热条件下与单一或混合过渡金属离子成功制得了层状过渡金属硅酸盐材料,制得的层状硅酸盐材料保留了稻谷壳的多层次空间结构。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验证了稻谷壳中的微量碱性金属(K和Ca)能够自掺杂硅酸盐材料,促进其对CO_(2)的吸附。此外,所制备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均能有效催化CO_(2)加氢反应,其中层状硅酸镍的催化活性最高。采用原位红外表征技术探究了层状硅酸镍催化CO_(2)加氢的中间物种信息。结果表明,甲酸盐中间体(HCOO^(*))是生成CO和CH4产物的关键物种。
    • 陈国力; 李日新; 汪泳; 潘志伟; 左然生; 宛俊峰; 郭仕豪; 许云辉
    • 摘要: 纤维作为银离子的还原剂和稳定剂,是合成纳米银材料的绿色途径。文中利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织物得到醛基棉织物,通过氧化棉织物原位稳定并协同葡萄糖还原AgNO3制备出纳米银负载棉织物。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载银棉织物的结构及组成,分析了可能的纳米银生成机理;研究了氧化棉织物上纳米银负载率的影响因素,并测试了纳米银织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氧化棉织物醛基含量为0.089 mmol/g,葡萄糖与硝酸银摩尔浓度比为2:1、硝酸银浓度为0.05 mol/L和反应液pH值为8左右时,织物上纳米银负载率达到6.33%;葡萄糖溶液中银离子被原位还原成球形纳米银粒子后致密而均匀地稳定在氧化棉织物表面,晶粒大小约为28 nm,纳米银粒子与氧化棉纤维形成配位作用,所制备的纳米银负载棉织物对S.aureus和E.coil的抑菌率分别为99.97%和99.99%,水洗50次的抗菌率仍在97.53%以上,在抗菌纺织品和纤维防护材料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 陈汝盼; 李云龙; 欧阳娜; 吕明旭
    • 摘要: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AMPS-co-DMAA)凝胶.再以该凝胶为模板,通过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纳米复合凝胶AgNPs@Gel,并对AgNPs@Gel进行结构表征和催化性能测试.SEM和XRD分析表明,纳米银粒子在AgNPs@Gel中分散较均匀,粒径尺寸在100~200 nm之间.AgNO 3浓度、凝胶用量、电场、反应温度均能影响AgNPs@Gel的催化性能,当AgNO 3浓度为0.03 mol/L,凝胶用量为50 mg,电压为0 V,反应温度为20°C时,AgNPs@Gel对4-NP的催化反应平衡时间为120 min,催化转化率为96.30%,催化速率常数值为2.75×10^(-2) min^(-1).AgNPs@Gel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在第5次催化转化率仍达到86.62%.
    • 李爱景; 姚平; 邢丽丽; 王亚辉; 陈国强; 邢铁玲
    • 摘要: 采用废旧蚕丝绿色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将获得的蚕丝/纳米银复合材料作为类Fenton试剂用于处理染料废水。选用酸性蓝6A染料作为目标降解物,讨论H2O2浓度、反应温度、溶液pH、反应时间及染料用量对类Fenton试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对染料有显著的脱色作用。
    • 刘会敏; 孟宪光; 杨维维; 赵桂霞; 贺德华; 叶金花
    • 摘要: 将廉价的碳源(CO2)转化为化石燃料可缓解由于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问题.CH4/CO2重整(CRM)是CO2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研制高效的光响应催化剂.本文采用WO3负载的第Ⅷ族金属催化剂、引入光照能量来活化CO2,利用光热协同催化CRM.研究结果表明,光学材料WO3负载的第Ⅷ族金属催化剂在可见光辅助下的催化活性是热驱动条件下的1.4~2.4倍,与等离子体金催化剂的活性增强率(1.7倍)相当.进一步以不同波段的可见光为光源,对WO3负载的第Ⅷ族金属催化剂上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增强率与WO3在可见光区域的吸光趋势并不吻合,说明并非WO3提高了其负载的第Ⅷ族金属催化剂上CRM活性.除WO3外,WO3?x亦可作为光催化剂吸收可见光,因此,本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还原型CRM反应气氛下,WO3部分原位还原为WO3?x,并且活性增强率与WO3?x在可见光区域的吸光趋势相吻合,说明导致可见光辅助下活性增强的是WO3?x而不是WO3.热力学分析及原位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结果表明,CO2的活化是CRM的速控步,该步骤吸热,在500°C时不能自发进行.在可见光的辅助下,CO2可以被WO3?x通过Mars-van Krevelen机理进行活化,提高速控步的反应速率,进而提高了催化活性.综上,本文为提高光催化活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