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0844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资源开发与市场、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和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联合学术研讨会、生态清洁小流域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等;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海平、黄静波、丁晶晶等。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8443 占比:99.97%

总计:408581篇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发文趋势图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研究学者

  • 肖海平
  • 黄静波
  • 丁晶晶
  • 丁玉华
  • 任义军
  • 何蓉
  • 兰思仁
  • 冯科
  • 刘晶
  • 刘翠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家其; 喻兴洁; 张兴苗
    • 摘要: 基于压力反应和社会冲突理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民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理论框架,并以典型民族传统村落湖南省湘西州竹山村为案例地,分析其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旅游起步阶段,民族传统村落人居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处于量变积累阶段;发展阶段,民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处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关键阶段;形成阶段,民族传统村落人居系统在良性压力下实现质变。民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响应的结果,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村民共同作用,再到各主体协调,是人居环境系统实现优化重构和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李港; 陈诚; 姚斯洋; 何梦男; 阚加力; 栾澔; 陈求稳
    • 摘要: 城市河流作为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强烈的区域,承受着人类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但近些年来随着对河流健康的重视,针对城市河流实施了大量的生态治理措施。综合考虑人类正负面影响对河流健康状态的影响,进行河流健康状态的评价,对于城市河流的修复效果检验和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鼓楼区典型城市河流西北护城河为研究区,根据河流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物理形态差异及城市管网分布将其划分为6个河段,考虑人类修复措施对河流健康水平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了河段健康等级,并根据各等级综合关联度之间的距离判断河流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压力、状态以及响应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0.458、0.311、0.231,压力指标为影响城市河流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西北护城河6个河段的健康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河段A—F的健康等级分别为中等、健康、亚健康、中等、亚病态和病态,流经公园绿地的河段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流经居民住宅区的河段,河段B、C、D的健康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而河段A、E、F的健康状态则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 赵洪山; 李静璇; 米增强; 蒲靓; 崔阳阳
    • 摘要: 为提高电能质量分级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RITIC和改进Grey-TOPSIS的电能质量分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中子系统间的逻辑关系,从压力、状态、响应多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由于指标间存在一定关联关系,综合指标间的差异因素,从两种信息角度采用CRITIC赋权法,保证指标赋权的客观性。然后,建立改进Grey-TOPSIS评估模型,引入灰色关联度改进单一的欧氏距离。将图形贴近度与空间位置融合,构建新距离测度,弥补原有判据的缺陷。同时,将电能质量等级矩阵加入评估矩阵中,通过计算实测和等级序列与正理想解间的贴近度,实现对电能质量等级客观的量化分级。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降低主观因素影响,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电能质量分级评估结果。
    • 孙娟; 刘铁军; 张雪雨; 王祺鑫; 来贺菲; 杜小娟
    • 摘要: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一定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变化的根本动力。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理论,利用北京市1999—2018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及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数据,构建了由12项指标构成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PSR模型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Q)与11项社会经济指标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大气环境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年改善,已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另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措施和环保投入等环境友好型政策措施是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内在动力。
    • 王孟飞; 左其亭; 胡长虹; 王永起; 姜龙; 张志卓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理解,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对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2015—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之前上升趋势不显著,2018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显著;18个指标中,有3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有10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余指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处于逐年变动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沙颍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 孙德华; 刘维忠; 盛洋
    • 摘要: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耕地资源和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特征的理论及现状分析,分别运用耕地拉力指数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AHP—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得到2010—2019年新疆耕地资源(数量)压力状况和耕地生态安全值,并进一步对各地州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新疆耕地资源(数量)处于“安全压力区”,而耕地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给新疆整体的耕地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2010—2019年各地州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安全指数呈“北疆>南疆>东疆”的空间格局。根据压力来源,提出对策建议。
    • 朱伟; 余向洋; 程启先; 张鑫仕; 王佳楠; 张强
    • 摘要: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指数变换规范化、均方差赋权法、灰色模糊物元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3—2018年大别山区7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及其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各地市承载力协调度评价值在预测时段(2019—2023年)呈现增长趋势,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出“西北—东南”趋势、重心移动路径偏北;(3)大别山区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研究有待深化,后续研究应当从指标、时段和区域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 何蓉; 邵超峰; 刘冬梅; 罗彬; 唐书培
    • 摘要: 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括生态文明发展压力、生态文明发展状态和生态文明发展响应3个准则层、7个因素层、28个具体指标的四川省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2018年四川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数为61.73,市(州)间发展不平衡,呈“中间高、东西低”的态势,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通过聚类分析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4类,成都市、绵阳市和德阳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全省前列,甘孜州、凉山州、达州市和内江市的生态文明发展压力较大,状态较差,短板问题较突出,重视程度总体不够。
    • 张晓瑶; 虞虎; 张潇; 周侃
    • 摘要: 开展国家公园尺度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对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管理规划、加强生态网络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在“压力-状态-响应”(PSR)理论框架中融入草地退化指数、冻土稳定型分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脆弱性等指标,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表明:(1)三江源国家公园景观生态脆弱性整体较低,不同园区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略有差异,长江源园区为中等脆弱区,黄河源园区脆弱性次之,澜沧江源园区景观生态脆弱性优于其他两园区。(2)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为较不安全,其中,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以较不安全区等级为主、临界安全等级次之,黄河源园区临界安全及以上等级的面积比重为93.94%。(3)土地生态较安全区和安全区分布于长江源园区中南部,以及黄河源园区南北两侧边缘区,较不安全区和临界安全区在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以及黄河源园区交错且连片分布。(4)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居民点密度、水网密度和景观生态脆弱性是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揭示了人类活动扰动程度与生态系统脆弱性对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综合作用。
    • 倪琳; 梁雨
    • 摘要: 基于“两山”理论,从内生式发展的视角,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19年“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和“两山”协同发展系数,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两山”指数。同时引入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两山”指数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绿水青山”指数高的省市,其“金山银山”指数较低;②各省市“两山”指数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6—2012年为基本协调阶段,2013—2019年为中度协调阶段;③各省市“两山”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大多数省市趋向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④基于“两山”协同发展系数分布情况,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两山”实践现状划分为“两山”同步发展型、“金山银山”领先型和“绿水青山”领先型3种类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