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AC转录因子

NAC转录因子

NAC转录因子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49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遗传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等;NAC转录因子的相关文献由601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桂娟、曾日中、黎瑜等。

NAC转录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497 占比:99.51%

总计:21603篇

NAC转录因子—发文趋势图

NAC转录因子

-研究学者

  • 康桂娟
  • 曾日中
  • 黎瑜
  • 代龙军
  • 聂智毅
  • 向凤宁
  • 姬丹丹
  • 李朔
  • 王慧
  • 陈晓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兰; 张瑞; 郝兰兰; 王鸿
    • 摘要: NAC(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激素信号应答与器官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桃NAC蛋白(PpNAC)及其在桃低温胁迫过程中的响应,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系统分析了桃NAC家族基因的成员、结构、功能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桃NAC家族共有119个成员,命名为PpNAC001~PpNAC119。PpNACs的氨基酸长度在68~862 aa,平均氨基酸长度为352 aa,分子量为7.2~96.1ku,等电点为4.3~9.5。除PpNAC119定位在染色体骨架上之外,其余基因均定位在桃的8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位于同一亚族的成员基因结构相似,外显子数量和长度基本相同,并且同一亚族中的成员所含motif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基本相似,推测同一亚族的成员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而不同亚族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他们的功能特异性有关。对PpNACs蛋白启动子区2000 bp的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脱落酸响应原件、光响应原件、茉莉酸甲酯响应原件、赤霉素响应原件、低温响应原件和生长素响应原件在筛选到的所有原件中占比较大。qRT-PCR结果显示,在4°C低温胁迫2、6 h,部分基因表达量上调不明显;低温胁迫12 h,16个NAC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 摘要: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李真琴; 黎思华; 宋康华; 洪克前; 王俊宁
    • 摘要: NAC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大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菠萝蜜NAC转录因子的特点及其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海大2号’菠萝蜜果肉为材料,克隆获得3个不同的NAC基因,分别命名为AheNAC1、AheNAC2和AheNA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3个AheNAC基因cDNA长度分别为1050、1047和1050 bp,编码349、348、349个氨基酸,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延长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是主要组分。3个AheNAC蛋白的N端有1个NAM保守结构域,包含4个保守基序。预测3个AheNAC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基因表达结果表明,3个AheNAC基因均在果实采后第1 d时明显上调表达,但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呈下降趋势。ETH和1-MCP处理的果实中,AheNAC1和AheNAC3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但表达量与自然成熟组无显著差异;而AheNAC2基因在ETH和1-MCP处理后的表达减弱,结果表明3个AheNAC基因主要在果实后熟的初期起作用,且ETH和1-MCP处理抑制了AheNAC2的表达。
    • 李宝昌; 陈岳; 张涵; 张微微
    • 摘要: 黄瓜对盐胁迫非常敏感,土壤中盐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为了筛选黄瓜耐盐相关基因,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黄瓜叶片的cDNA中克隆了1个NAC转录因子CsNAC032。CsNAC032基因CDS长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4271.63,等电点为5.67。亚细胞定位预测CsNAC032定位于细胞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CsNAC032有NAC家族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在N端约150个氨基酸中包含A、B、C、D、E等5个保守的亚结构域,CsNAC032与甜瓜的CmNAC-like(NP_001284423.1)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qRT-PCR检测CsNAC032基因在黄瓜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主要在根、茎、子叶、果刺等营养器官中表达,暗示其可能主要参与营养器官的发育。在黄瓜幼苗受盐胁迫后3 h,CsNAC032表达水平升高,并于处理后12 h表达水平达到最高,说明CsNAC032可能在黄瓜抵御盐胁迫中发挥着一定功能。
    • 王会文; 范军强; 路晓明; 曾瑞;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蒲媛媛; 孙万仓; 李学才
    • 摘要: NAC(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其家族成员在参与响应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鉴定出119个NAC家族成员,系统进化结果显示,所有NAC转录因子基因聚类为8个亚族,在10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BraNAC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都有分布;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BraNAC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低温胁迫响应、干旱胁迫响应、机械损伤响应、胚胎发育和内源激素调控等进程;对BraNAC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生长锥中的表达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BraNAC基因通过上调表达使白菜型冬油菜适应低温环境。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选择11个BraNAC基因在2个耐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幼苗中进行表达分析,发现BraNAC家族基因受不同逆境胁迫诱导,并且在不同处理时间与植物不同组织中存在表达特异性。本研究扩展了植物NAC基因家族成员信息,为鉴定和筛选抗逆基因提供参考。
    • 谭秦亮; 周全光; 蔡元保; 杨祥燕; 李穆; 李季东; 黄思婕; 程琴; 庞新华; 朱鹏锦
    • 摘要: NAC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中数量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菠萝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基因AcoNAC1(GenBank登录号:XM_020225830),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23 bp,ORF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8.34 kDa,理论等电点为8.88;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由20.40%的 α-螺旋(H)和15.30%的β-折叠(E)以及59.21%的无规则卷曲(C)组成,具有NAC典型结构保守域.基因表达分析表明,AcoNAC1基因的表达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低温胁迫24 h和干旱胁迫12 h时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成熟期品种中表现出持续的诱导表达,但诱导强度逐渐下降,其中早熟品种谢花后20~50 d及晚熟品种谢花后20~60 d基因表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推测AcoNAC1基因可能参与菠萝逆境胁迫响应以及果实发育与成熟的调控.
    • 邓接楼; 张高阳; 张宗良; 张超; 徐建堂; 祁建民; 伍应保; 王刚
    • 摘要: 干旱是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限制因子之一,NAC(NAM,ATAF1/2和CUC2)转录因子是植物类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中NAC转录因子在干旱胁迫方面的调控功能,本研究从红麻转录组数据库中分离得到一个红麻NAC类基因,命名为HcNAC1(GenBank No.MT799841).序列分析发现HcNAC1基因编码区包含1044 bp,编码34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38.77 kD,等电点为8.78.HcNAC1具有NAM/NAC类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在该蛋白的N端含有160个氨基酸组成的NAC结构域,具有两个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红麻HcNAC1基因与木槿(Hibiscus syriacus)的进化关系最近.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q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和干旱胁迫处理24 h内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cNAC1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叶片组织中HcNAC1随着聚乙二醇6000(PEG6000)干旱处理的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也逐步增加,处理12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说明HcNAC1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究了HcNAC1基因表达与干旱胁迫的相互关系,为后期研究红麻NAC转录因子参与干旱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缪云锋; 周丹; 董彬; 赵宏波
    • 摘要: 【目的】研究OfNAC基因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开放的调控作用。【方法】从桂花品种‘堰虹桂’O.fragrans ‘Yanhonggui’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相关OfNAC基因序列,分析预测其理化性质和结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花开放过程的表达特性。【结果】筛选得到22条OfNAC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2条OfNAC转录因子均含有NAM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含有5个保守的亚结构域(A~E),其保守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A、D、B、E;二级结构中不同结构的占比由大到小表现为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亚细胞定位及跨膜结构预测表明:OfNAC17、OfNAC17-X2、OfNAC53、OfNAC91、OfNTM1-9是膜结合转录因子,且大多数OfNAC定位在细胞核。在桂花花开放进程中,OfNAC100-2、OfNAC43、OfNAC73相对表达量在铃梗期(S4)到达顶峰,在此之后相对表达降低;OfNAC43在铃梗期(S4)骤然升高,并且在此时期相对表达最大;OfNAC71、OfNAC29-1、OfNAC21/22从起始期(S1)呈缓慢上升趋势,在顶壳期(S3)到达最高,随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OfNAC29-2在圆珠期(S2)相对表达量陡然上升,在铃梗期(S4)相对表达最低。【结论】推测OfNAC100-2、 OfNAC43、 OfNAC73、 OfNAC71、 OfNAC29-1、 OfNAC21/22、OfNAC29-2等成员极有可能参与调控桂花的花开放。
    • 姜红岩; 范希峰; 温海峰; 韩朝; 滕文军; 滕珂; 尹淑霞
    • 摘要: 盐胁迫能够加速草坪草的黄化,影响草坪的坪观质量.植物中的NAC转录因子在盐胁迫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胁迫响应,而在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还鲜有NAC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本研究对转ZjNAC3基因(GenBank登录号:MT254544)的YPH500酵母菌株进行盐敏感性检测,初步判定ZjNAC3在盐胁迫下具有负调节酵母细胞生长的作用;对过表达ZjNAC3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进行盐处理,发现150 mmol·L?1 NaCl处理7 d后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明显弱于野生型(wild type,WT),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均显著高于WT(P<0.05),而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WT(P<0.05);AtNHX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WT(P<0.05),表明过表达ZjNAC3基因降低了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分析认为ZjNAC3通过减弱渗透调节、增加细胞受损和降低将Na+隔离到液泡的作用,从而使得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盐敏感的性状.本研究揭示了ZjNAC3是一个负调控植物耐盐性的重要基因,为之后探究NAC转录因子调控日本结缕草的耐盐性及其机理奠定了基础.
    • 周亮第; 姚正培; 杨文艳; 刘豪; 张振清; 王波; 任燕萍; 张桦
    • 摘要: 为深入分析HaNAC20转录因子在梭梭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HaNAC20转录因子为对象,克隆其编码基因,对其基本理化性质、所属亚族及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qRT-PCR方法对HaNAC20在模拟干旱、高盐、模拟地表高温、IAA、ABA处理下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构建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1个编码区全长为822 bp的梭梭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命名为HaNAC20(登录号:KU845314),编码273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显示HaNAC20属于NAC家族中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SNAC亚族.核定位信号预测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HaNAC20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模拟干旱、高盐、模拟地表高温、IAA、ABA处理下,HaNAC20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转录激活分析结果显示该转录因子C端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表明HaNAC20基因在梭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提高梭梭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