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专利文献22011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黑龙江医学、现代医药卫生等;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发瑞、关国跃、凌霄等。

动态心电图检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20117 占比:99.90%

总计:220342篇

动态心电图检查—发文趋势图

动态心电图检查

-研究学者

  • 罗发瑞
  • 关国跃
  • 凌霄
  • 刘悦香
  • 刘秀敏
  • 史晓霞
  • 周覃桃
  • 孙秀红
  • 孙颖锋
  • 崔兰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卫亚玲; 何建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89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诊断和冠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诊断准确性,并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段变化情况和心律失常、异位搏动发生率.结果 经临床和冠脉造影诊断,189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中,142例(75.13%)患者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47例(24.87%)患者为其他类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70.21%,阳性预测值为90.34%,阴性预测值为75.00%,准确度为86.77%,Kappa值为0.638.其动态心电图中,127例(89.43%)患者合并ST-T改变,111例(78.17%)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61例(42.96%)患者发生多源室性早搏.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 摘要: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能够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活性。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完善HRV分析,结合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可定量评价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可用于评估多种疾病的自主神经受损程度,也可用于疾病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
    • 刘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阴性诊断率、阳性诊断率、心律失常诊断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频率。结果:研究组阴性诊断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诊断率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变异性频率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更佳,阳性诊断率更高,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方式,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基础。
    • 李小兰; 涂爱兰; 颜艳
    • 摘要: 目的:研究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2020年9月-2021年8月),对所有患者分别运用普通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查率与各类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与普通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62.00%)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81.00%)明显更高(P0.05);普通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单发检出率10.00%,房性早搏单发检出率6.00%,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1.00%,短阵室上速检出率2.00%;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单发检出率42.00%,房性早搏单发检出率61.00%,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26.00%,短阵室上速检出率53.00%,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相比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更为理想,阳性检出率更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武鹏; 梁金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对其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术中平均动脉压的不同将其分为高脉压组(平均动脉压>60 mmHg)和低脉压组(平均动脉压≤60 mmHg),每组各有患者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及心电图改变类型,总结脑卒中患者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对其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显示,与低脉压组患者相比,高脉压组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更高,射血分数更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升主动脉内径更大,其中E/A0.05)。与低脉压组患者相比,高脉压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改变、心电图T波改变的发生率均更高,其中心电图正常患者的占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可增加其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
    • 王倩; 康燕玲
    • 摘要: 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6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存在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李同; 熊美红; 吴晓宁; 陈荔红
    • 摘要: 目的 观察及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检查及治疗的1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检查,研究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案能明显提升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王朝霞; 李卫国
    • 摘要: 心血管高危人群常由于心血管电活动异常、心肌结构发生改变,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诊断、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机体心电活动在不同心血管病变、活动状态下均有明显差异,临床可对心血管高危人群心电图进行监测,从而判断病情发展及其严重程度。常规心电图(ECG)是对检查时刻的心电图进行测定,存在一定偶然性与随机性,对特殊情况下的心肌缺血、阵发性心律失常难以捕捉,诊断心血管疾病准确性有待提升[2]。临床应采取其他检测手段不间断的动态监测心血管活动,动态心电图(DCG)能连续记录24 h内心血管活动情况,并多方位反映机体不同状态、不同时间下心血管状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3]。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92例,旨在探讨DCG检查对检出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刘秀敏
    •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房颤动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进行心房颤动诊治的患者46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身体健康的研究者46名,其中前者作为心房颤动组,后者作为身体健康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在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_(max))指标方面,心房颤动组与身体健康组研究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指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波最小时限(P_(min))指标方面,心房颤动组与身体健康组研究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指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房颤动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崔维霞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30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心电图检查方式.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对于心肌缺血症状的检查比例高于一般组患者.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在针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