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异亮氨酸

L-异亮氨酸

L-异亮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4424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2013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等;L-异亮氨酸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宁、徐庆阳、谢希贤等。

L-异亮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4424 占比:99.52%

总计:24543篇

L-异亮氨酸—发文趋势图

L-异亮氨酸

-研究学者

  • 陈宁
  • 徐庆阳
  • 谢希贤
  • 张成林
  • 宁健飞
  • 蔡立明
  • 张伟国
  • 李燕军
  • 史锋
  • 张克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晓芳; 刘慧燕; 潘琳; 艾治宇; 李一鸣; 张恒; 方海田
    • 摘要: 旨在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K12(Met^(-))为出发菌株,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液滴培养系统(MMC)筛选,以α-氨基丁酸(α-AB)抗性为筛选标记,得到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的突变菌株大肠杆菌NXU12,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大肠杆菌K12(Met^(-))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 s后,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适应性进化实验、发酵培养复筛、遗传稳定性验证等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大肠杆菌NXU12。该菌株在发酵培养40 h后,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17.462 8 g/L,比原始菌株10.830 9 g/L提高61.23%,且遗传性状稳定。
    • 靳鑫; 王苏蒙; 祁庆生; 梁泉峰
    • 摘要: L‑异亮氨酸属于三大支链氨基酸,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微生物发酵法是工业生产L‑异亮氨酸的主要方法,其中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是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优势菌株,然而随机诱变会使产量的提高能力达到饱和,难以得到更加高产的菌株,因此针对诱变菌株进行理性改造已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且随着遗传操作技术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应用与优化,代谢工程育种已逐渐取代传统的诱变育种。综述了谷氨酸棒杆菌中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理性改造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的策略,并对辅助因子工程应用于理性改造及对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整合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工业水平稳定生产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的基因组整合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芦楠; 李宇虹; 陈宁; 张成林
    • 摘要: L-异亮氨酸属于分支链氨基酸,是一种生糖兼生酮氨基酸,为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诸多领域.工业化生产L-异亮氨酸主要采用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发酵法合成.该文分析比较了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尽管二者代谢途径相同,但关键酶多样性及其调控方式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解除关键酶反馈抑制作用、切断或弱化支路代谢途径、修饰转运系统以及增强辅助因子的供应4个层面综述了L-异亮氨酸及衍生物代谢工程改造策略,旨在为其生产菌株的选育提供参考.
    • 熊海波; 刘云鹏; 徐庆阳
    • 摘要: 为解决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异亮氨酸适应期较长,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差,异亮氨酸分泌速率慢的问题,实验通过在发酵罐内安装超声棒,探究超声对谷氨酸棒杆菌整个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及产酸的影响.研究从超声周期、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模式5个方面,探究了菌体生物量及产酸的最优条件.结果 表明,使用80 W/L、18 kHz的超声波,在菌体适应期、对数生长期及平稳期分别超声2、6、1 h,超声模式设置为开10 s、停30 s,菌体发酵适应阶段缩短至2 h以内,菌体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且对数生长期从2 h延续到24 h,直至40 h结束菌体活力依旧很强,最终菌体干重达到了41.0 g/L,比未超声提高了74.5%;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了39.0 g/L,比未超声产酸量提升了69.6%.超声产生的微扰动有利于细胞增殖,同时产生的机械剪切作用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了产酸能力.
    • 熊海波; 陈志超; 曹华杰; 徐庆阳
    • 摘要: 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异亮氨酸的过程中,发酵后期菌体活力变弱,副产物增多,是限制L-异亮氨酸产业化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探究最适发酵条件.首先,为解决L-异亮氨酸发酵中后期菌种活力下降的问题,实验通过利用发酵中后期全营养培养基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达到了33.0 g/L.其次,为了解决初始发酵培养基高营养抑制问题,采用低浓度初始发酵培养基偶联发酵过程流加全营养控制策略,L-异亮氨酸达到了36.8 g/L.最后,由于玉米浆的高用量造成发酵染菌、起泡过多及后提取困难等产生的问题,通过清洁氮源丝肽粉等比例替换玉米浆全营养流加实验,使得副产物缬氨酸(valine,Val),亮氨酸(leucine,Leu),丙氨酸(alanine,Ala)分别降低到1.4、0.8、0.5 g/L,比初始降低了82.5%、86.7%和88.9%.通过上述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产量提升的同时,副产物生成也得到有效的抑制.
    • 谭海; 顾阳; 卢南巡; 常景玲; 李志刚
    • 摘要: L-异亮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和动物健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微生物发酵是工业生产L-异亮氨酸的主要方式,而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是L-异亮氨酸发酵生产的主要菌株,主要通过筛选和随机诱变得到,其遗传背景不明且很难通过诱变进一步提高产量,因而通过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促进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代谢通量调控、解除反馈抑制、强化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水平以及提高产物分泌能力等方面,对进一步改造菌株和促进L-异亮氨酸发酵合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王阳; 张玉锋; 王昭
    • 摘要: 过去氨基酸分析必须应用价格昂贵的专一的氨基酸分析仪,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应用高效液相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建立一种测定酮酸制备过程中,5种氨基酸原料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蛋氨酸的液相分析方法。以乙腈-磷酸氬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HPLC对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当乙睛~50Mm磷酸氣二胺水溶液(pH=2.6)=73:27,最适检测波长205nm。经验证,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L-亮氨酸R^(2)=1.L-缬氨酸R^(2)=1.L-异亮氨酸R^(2)=1、L-苯丙氨酸R^(2)=0.9997.L-蛋氨酸R^(2)=0.9996。本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的特点,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氨基酸的快速定量测定。
    • 王阳; 张玉锋; 王昭
    • 摘要: 过去氨基酸分析必须应用价格昂贵的专一的氨基酸分析仪,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应用高效液相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建立一种测定酮酸制备过程中,5种氨基酸原料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蛋氨酸的液相分析方法.以乙腈-磷酸氢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HPLC对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当乙腈-50Mm磷酸氢二胺水溶液(pH=2.6)=73:27,最适检测波长205nm.经验证,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L-亮氨酸R2=1、L-缬氨酸R2=1、L-异亮氨酸R2=1、L-苯丙氨酸R2=0.9997、L-蛋氨酸R2=0.9996.本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的特点,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氨基酸的快速定量测定.
    • 熊海波; 刘景阳; 徐庆阳
    • 摘要: 通过动态调节葡萄糖对谷氨酸棒杆菌的供应速率,解决菌种在发酵产L-异亮氨酸不同时期对葡萄糖消耗能力差异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以谷氨酸棒杆菌YILM1504为供试菌株,在发酵初始葡萄糖添加量80 g/L、90%最大补糖速率的亚适量补糖工艺下,得到动态补糖速率为0(0~8 h)、5.40~7.47(8~14 h)、7.47~7.00(16~24 h)、7.00~5.20 g/(L·h)(24~40 h),L-异亮氨酸达到44.32 g/L,糖酸转化率为 19.63%.经代谢流对比分析发现,葡萄糖经戊糖磷酸途径和糖酵解途径代谢流之比为0.56,进入Ile的代谢流增强了 18.92%,进入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的代谢流减弱了67.12%、72.21%、30.23%,该方法针对谷氨酸棒杆菌在细胞生长阶段与产酸阶段不同的耗糖能力,提供了精细的补糖速率策略,产酸高峰期明显延长,副产物积累比例得到降低,原料利用率大幅提升.
    • Umutumwa Eric Principe; 乔郅钠; 龙梦飞; 邵明龙; 徐美娟; 杨套伟; 张显; 饶志明
    • 摘要: 4-羟基异亮氨酸(4-HIL)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药物,它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和调节血脂异常等作用,而L-异亮氨酸羟化酶(IDO)常用于4-HIL的生产.首先,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来源的L-异亮氨酸羟化酶,实现了其在E.coli BL21 (DE3)中的异源表达.其次,通过同源建模和蛋白质结构分析,本着将与底物氨基酸侧链结合的氨基酸残基从亲水性或长链疏水性结构突变成丙氨酸Ala的原则,对I156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以增大底物结合口袋,扩宽底物通道进而提高4-HIL的产量.最后,对野生酶及突变酶的酶学性质、突变酶的羟基化反应体系进行研究,在最优催化条件下,分批补料转化底物进行4-HIL的生产.酶学性质结果显示,野生酶及突变酶I156A的最适温度均为25°C,最适pH均为7.0;突变酶I156A比酶活比野生酶提高了1.9倍,L-ILe转化率提高了28%.羟基化反应体系的最优转化条件为:20 mmol/L L-ILe,20 mmol/L α-酮戊二酸,8 mmol/L Fe2+,30 mmol/L抗坏血酸和HEPES(50 mmol/L,pH 7.0)缓冲液.在最优转化条件下,重组菌F.coli BL21/pET28a-idonI156A进行分批补料转化底物,时间间隔为4h,32 h后得到77.3 mmol/L 4-HIL,底物最高转化率98.3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