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刚玉

刚玉

刚玉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3年内共计430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3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3677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超硬材料工程、四川冶金、磨料磨具通讯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六届国际耐火材料会议、第十一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等;刚玉的相关文献由4723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沾卫、李享儒、宁本荣等。

刚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3 占比:12.37%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2.27%

专利文献>

论文:3677 占比:85.35%

总计:4308篇

刚玉—发文趋势图

刚玉

-研究学者

  • 龙沾卫
  • 李享儒
  • 宁本荣
  • 李楠
  • 赵长顺
  • 李亚伟
  • 李万顺
  • 钟香崇
  • 刘新红
  • 顾华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聂琪; 张汉平; 马磊; 文义明; 王敏; 谭雷姝
    • 摘要: 以国内不锈钢产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砂轮灰为研究对象,对不锈钢砂轮灰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不锈钢砂轮灰油脂含量为1.5%,可回收的有用元素为Fe、Cr、Ni、Al_(2)O_(3),其品位分别为78.96%、8.35%、0.12%、9.07%。在此基础上,针对不锈钢砂轮灰的油脂脱除、有用元素回收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最终拟采用“脱除油脂+磁选+重选”的工艺,综合回收利用不锈钢砂轮灰中的Fe、Cr、Ni、Al_(2)O_(3)等元素,综合回收不锈钢砂轮灰中的有用成分,为同类型的污染物综合回收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 赵倩怡; 徐畅; 刘衔宇
    • 摘要: 为对比研究中国山东昌乐方山矿区与缅甸抹谷Le-shuza-kone矿区所产暗蓝色刚玉的光谱学特征,并确定方山矿区和Le-shuza-kone矿区刚玉中铁元素的价态及致色机理,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显微拉曼光谱(RAMAN)、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电子探针(EPMA)及穆斯堡尔谱(CEMS)等方法,对产于方山矿区和Le-shuza-kone矿区暗蓝色刚玉的物相、光谱学特征及成分开展深入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两个矿区所产的刚玉在2θ=25°~45°之间以3.4088?(012),2.5518?(104),2.3807?(110)和2.0850?(113)四个衍射峰为特征.缅甸抹谷Le-shuza-kone矿区刚玉在2θ=22°~23°之间有3.9815?(110)的弱衍射峰,在2θ=38°~40°之间有2.3149?(111)的弱衍射峰,分别为硬水铝石和勃姆矿(一水软铝石)的特征.拉曼光谱散射峰主要分布于350~450和550~850 cm-1两个区间.416和378 cm-1为刚玉的特征峰,测试结果中415和377 cm-1的强峰属于内部结构变形导致的拉曼位移,749 cm-1处的拉曼散射峰归属于Al-O伸缩振动.方山矿区刚玉的793和811 cm-1拉曼峰和Le-shuza-kone矿区刚玉707,793,1239和1247 cm-1拉曼峰可作为区分产地的依据.红外光谱表现为两个矿区样品共有指纹区451,603,640,779和1088 cm-1的吸收峰,缅甸抹谷Le-shuza-kone矿区刚玉在官能团区有结构水(—O H)1981,2110和3311 cm-1的吸收峰,可作为特征峰与中国山东昌乐方山矿区刚玉相区别.缅甸抹谷Le-shuza-kone矿区暗蓝色刚玉含结构水,其形成过程中有水的参与,而山东昌乐方山矿区的刚玉中没有结构水.经电子探针测试和电价差法计算,中国山东昌乐方山矿区刚玉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Fe3+的含量为0,Le-shuza-kone矿区刚玉中Fe2+占Fe总量的91.9%,Fe3+占Fe总量的8.1%.创新性的在刚玉中铁元素的研究中引入了穆斯堡尔谱仪测试测得中国山东昌乐方山矿区刚玉内铁的赋存形式为Fe2+,而非Fe2++Fe3+,其深蓝色的体色是由Fe2+致色的,而非前人推测的Fe2++Fe3+或Fe2++Ti4+价间电荷转移致色.
    • 摘要: 2021年2期P100插图图注更改为:左图:黄铁矿与尖晶石;右图:黑云斜长片麻岩里的粉色刚玉;下图:花岗岩晶洞中的锰铝榴石。
    • 刘庆祝; 张佳钰; 孙广超; 司凯凯; 刘开琪; 陈运法
    • 摘要: 以电熔白刚玉粉为主要原料,水性双酚F环氧树脂或油性双酚F环氧树脂为结合剂,水或乙醇为溶剂,水性脂肪胺或油性脂肪胺为固化剂,经配料、搅拌、轻捣成型、干燥后,于150°C保温2 h制成刚玉基多孔陶瓷试样.研究了双酚F环氧树脂种类(分别为水性或油性)、刚玉粉粒度(分别为100、220、800目,即<0.15、<0.07、<0.02 mm)、树脂用量(分别为3、5、8、11 g)以及是否添加偶联剂对试样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浸水后抗折强度保持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水性双酚F环氧树脂结合试样相比,油性双酚F环氧树脂结合试样的显气孔率较小,常温抗折强度较大.2)随着刚玉粉粒度的减小,试样显气孔率逐渐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采用<0.07 mm(220目)刚玉粉制备的试样综合性能较好,显气孔率为46.26%,常温抗折强度为13.21 MPa.3)随着双酚F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和浸水后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增大;添加5g油性双酚F环氧树脂制备的试样综合性能最优,显气孔率为36.81%,常温抗折强度达20.98 MPa,浸水48 h后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为27.98%.4)添加1.2 g硅烷偶联剂KH-560后,试样浸水后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大幅提高至80%.
    • 高振昕; 张巍; 黄振武; 卫晓辉
    • 摘要: 借助于高分辨力仪器研究了方镁石、刚玉、尖晶石和莫来石在不同条件下晶体生长现象,表征了晶体的特异形貌.立方晶系的方镁石和尖晶石自形晶为典型的立方体和正八面体,亦可构成任何其他形状,如连晶化和台阶生长,皆由析晶环境限定.莫来石属斜方晶系,具有长柱状结晶习性,但自形发展常受到环境限制,只有当存在一定液相时析晶(或刚玉与液相发生包晶反应)而呈柱状结晶.莫来石与刚玉组合可以简单共生或以包晶反应形式存在.
    • 王文寰; 马伟平; 郝立可
    • 摘要: 以板状刚玉、氧化铝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减水剂等为原料,研究了水泥加入量对刚玉浇注料性能的影响.随着水泥量的增加,试验结果表明:(1)110°C处理后试样的气孔率逐渐降低,体积密度变化不大;中高温处理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2)中高温处理后,试样的抗折、耐压强度逐渐增大;(3)中高温处理后,试样的线变化率增大,其中经1 450°C处理后的试样线变化率较高,经过1 650°C处理后,试样的线变化率越来越小;(4)经中高温处理后,试样的狭缝宽度变窄,经过1 450°C处理后,试样的狭缝宽度最窄.
    • 龙楚; 何立言; 侯舜瑜; 招博文; 涂彩; 吕晓瑜
    • 摘要: 近年来,低温热处理刚玉出现在宝石交易市场,由于其特征容易与天然刚玉混淆,如何鉴定低温热处理刚玉成为宝石实验室的研究热点.在弱氧化氛围,360,610和650°C条件下,先后对9粒刚玉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并采用显微拉曼定性分析刚玉中的包裹体、显微镜下观察包裹体形貌、显微红外光谱分析含水矿物包裹体中羟基的特征峰等方法,对刚玉低温热处理前后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热处理实验揭示:600°C左右温度、弱氧化氛围已能有效去除刚玉中的蓝色调,并增强红色,可达到热处理改善或改变刚玉颜色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高岭石、勃姆石等含水矿物包体主要存在于刚玉的开放裂隙中,硬水铝石、磷灰石、云母等含水矿物包体主要存在于刚玉晶体中.针铁矿热处理前红外光谱可显示与羟基相关的3435 cm-1吸收峰,并伴有以3185 cm-1为中心的吸收宽带,经360°C热处理后相关吸收消失,其颜色由亮黄色变为红色;高岭石热处理前红外光谱在3620,3648,3670和3698 cm-1附近显示一组与羟基相关的吸收峰,经610°C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勃姆石热处理前红外光谱显示与羟基相关的3086和3311 cm-1吸收峰,经610°C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硬水铝石包裹体通常呈针状,热处理前红外光谱显示与羟基相关的1980和2110 cm-1吸收峰,经610°C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但仍保持针状晶形假像;磷灰石包体通常呈透明柱状或粒状晶形,由于O H与F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在3550 cm-1附近显示与羟基相关的吸收峰,610°C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仍然存在,磷灰石包体的形貌未见改变;白云母呈近透明无色片状晶形分布于刚玉中,红外光谱在3624 cm-1附近显示与云母中羟基相关的吸收峰,650°C热处理后这一吸收峰仍然存在,云母的形状未见变化,透明度略微降低.通过实验,证明含水矿物包裹体对于鉴定低温热处理刚玉具有重要作用.
    • 刘晨晖; 张宇翠; 贾全利; 叶方保; 钟香崇
    • 摘要: 以板状刚玉为骨料,以电熔白刚玉粉、Si粉、Al粉和α-Al2O3微粉为基质料,经1500°C保温3 h氮化烧成制备SiAlON结合刚玉材料,并通过调整Si粉和Al粉的加入量设计了 β-SiAlON理论生成量(w)分别为10%、20%和30%的三种试样.采用XRD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检测试样的致密度、强度、抗氧化性、抗热震性、抗渣侵蚀性和抗脱硫剂侵蚀性.结果表明:1)所制备的SiAlON结合刚玉材料由刚玉和β-SiAlON组成,其β-SiAlON含量与设计生成量基本吻合.2)随着β-SiAlON含量的增加,SiAlON结合刚玉材料的显气孔率逐渐减小,高温抗折强度、抗氧化性、抗热震性、抗渣侵蚀性和抗脱硫剂侵蚀性均明显提高.
    • 范沐旭; 侯晓静; 冯志源; 王晗; 刘鹏程; 石干
    • 摘要: 以高纯刚玉砖、刚玉-莫来石砖、莫来石砖、六铝酸钙砖、六铝酸钙-刚玉砖为研究对象,探究了5种耐火制品在1370和1500°C碱蒸气侵蚀下的反应状态及抗碱蒸气侵蚀机制.结果表明:1)在高温碱蒸气环境下,高纯刚玉砖无明显渣层,反应膨胀明显.2)刚玉-莫来石砖在1370°C时反应膨胀较为明显,1500°C时转变为熔蚀.3)1370°C时,碱蒸气和莫来石砖形成渣层,但无体积效应;温度提高至1500°C,加剧了莫来石砖的反应熔蚀.4)六铝酸钙砖和六铝酸钙-刚玉砖在碱蒸气侵蚀下形成薄渣层,其表面吸收Na+形成致密层,体积效应小.
    • 刘洋; 肖文海; 贺图升; 田长安; 王操
    • 摘要: 以酸洗粉煤灰和刚玉粉为原料,高温烧结制备低成本的莫来石材料,研究了预处理工艺、刚玉粉添加量对莫来石晶相的形成、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900°C除碳、浓度20%的盐酸酸洗18h处理后,粉煤灰中Fe2O3和CaO含量明显降低,有利于莫来石化的完成;随着刚玉添加量的增加,材料中莫来石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铝硅摩尔比为2:1、1500°C烧结时,材料中莫来石的含量为73.70%,体积密度为2.12g·㎝-3,孔隙率为20.74%,抗弯强度达到126.13MPa,在强碱热溶液中表现出快速、中速和低速三个腐蚀阶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